(北京體育大學 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高水平籃球運動員位置體能特征及訓練策略
孫樂昆
(北京體育大學 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籃球運動員的位置體能特征進行深入剖析。研究結果顯示:1)籃球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具有位置特征,身體形態(tài)上的差異主要與運動員選材以及場上位置角色有關。2)籃球運動員比賽中承擔的負荷具有位置特征,生理機能需求存在位置差異,不同位置球員對三種能量代謝系統(tǒng)的供能比例需求不同。3)運動素質(zhì)方面,后衛(wèi)優(yōu)勢素質(zhì)包括靈敏、啟動速度等;前鋒優(yōu)勢素質(zhì)包括彈跳力、加速能力等;最大力量是中鋒隊員的優(yōu)勢素質(zhì)。結論: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既有其共性的方面,也存在位置的差異;籃球?qū)m楏w能訓練應以全面提高為基礎,突出特長為重點。
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比賽負荷;位置特征
當今世界籃球運動的快速發(fā)展和籃球比賽激烈程度日益提升,對運動員的體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比賽中運動員為了取得比賽的勝利進行激烈的拼搶、快速的攻防轉(zhuǎn)換以及高強度的身體對抗,都需要良好的體能儲備作為基礎保障。體能對于籃球運動員在比賽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雖然當今的教練員、運動員都深知體能訓練的地位,但是在體能訓練中仍然存在“大鍋煮”的現(xiàn)象。對于籃球?qū)m楏w能訓練認識模糊,在實際的訓練中沒有充分考慮到籃球?qū)m椀倪\動特征,也是我國籃球運動員體能水平與世界高水平運動員存在著明顯差距的原因之一?;@球運動是一項集體性運動,在比賽中需要場上隊員各司其職,共同協(xié)作才能夠爭取場上的主動性。每名隊員在場上的位置不同,其身體形態(tài)、比賽負荷、身體機能、運動素質(zhì)需求也不盡相同。所以在籃球?qū)m楏w能訓練中要根據(jù)運動員場上的位置特征進行系統(tǒng)安排,對不同位置籃球運動員的體能需求有清晰的認識,在訓練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提高,才能更好地提高籃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水平,創(chuàng)造優(yōu)異的比賽成績。
身體形態(tài)是指人體外部與內(nèi)部的形態(tài)特征。身體形態(tài)與運動成績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不同的項目對身體形態(tài)有著不同的要求,身體形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身體機能水平和競技水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運動素質(zhì)的發(fā)展[1]。身高、體重、克萊托指數(shù)能夠反映出人體的形體結構與生長發(fā)育水平以及身體的充實度。對第 29、30 屆奧運會男籃不同位置運動員的身體形態(tài)分析[2-3](表 1),可以看出當今世界優(yōu)秀籃球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具有位置特征,中鋒隊員身高、體重、克萊托指數(shù)均高于前鋒隊員,前鋒隊員身高、體重、克萊托指數(shù)均高于后衛(wèi)隊員。
表1 第29屆、30屆奧運會男籃運動員不同位置身高、體重、克萊托指數(shù)平均數(shù)一覽表
現(xiàn)代籃球比賽中激烈的身體對抗不言而喻,不論是場上對抗還是時空爭奪,都對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有著更高的要求。身體形態(tài)是生理機能和運動素質(zhì)等體能要素的基礎,不同位置的籃球運動員對其身體形態(tài)需求不同。因此,對不同位置籃球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的分析,可以充分了解不同位置的身體形態(tài)特征,對于運動員選材和運動員運動素質(zhì)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運動時人體內(nèi)的一系列生理機能變化是機體對所承受運動負荷的客觀反應。因此,對于籃球運動員生理機能分析應基于比賽負荷特征的基礎之上?;@球運動員在場上位置角色不同,比賽中所承擔的負荷具有明顯的位置特征。中鋒在一場激烈爭奪的比賽中打滿全場平均要移動 5 000 m 左右,前鋒移動距離在 6 000 m 左右,后衛(wèi)隊員移動距離 6 400 m 左右[4]。而且,不同位置的球員在比賽中的移動速度、移動強度存在著差異,后衛(wèi)在比賽中最高速度可達8 m/s 左右,明顯大于前鋒和中鋒,中鋒高強度移動所占的比重明顯低于前鋒和后衛(wèi)[5]?;@球運動員在場上的作用與區(qū)域有顯著的聯(lián)系,比賽負荷的區(qū)域特征呈現(xiàn)出位置差異。后衛(wèi)全場移動頻次最多,在全場各個位置承受運動負荷大小比較平均;中鋒主要的承受負荷區(qū)域在三秒?yún)^(qū),這與籃下高強度的對抗有關;前鋒介于內(nèi)外線之間,在三分線附近承受負荷較大[6]。比賽負荷是比賽各相關因素的綜合體對運動員機體施加的各種刺激的總和,比賽負荷是揭示比賽本質(zhì)特征的重要內(nèi)容, 同時也客觀反映出了運動員比賽中生理機能的需求。
運動員承受比賽負荷,必然引起機體的生理生化反應,因此,通過生理生化指標的監(jiān)測,可以客觀地判定比賽及訓練負荷強度。心率是評定心血管系統(tǒng)機能的有效指標,Vaquera[7]在對西班牙聯(lián)賽中 LEB 俱樂部五場比賽運動員心率反應的研究中得出,不同位置運動員在比賽中心率變化呈現(xiàn)出明顯的位置特征。不論是最大心率還是平均心率,均顯示為后衛(wèi)大于中鋒,中鋒大于前鋒。中鋒的心率大于前鋒,可能與中鋒在比賽中籃下的高強度對抗有關。血乳酸是評定無氧代謝能力和運動強度的常用指標,了解籃球比賽中運動員的血乳酸變化對反映運動強度及能量代謝情況具有一定的意義。Rodriguez-Alonso[8]、Ben Abdelkrim[9]和Castagna[10]分別對女子和男子球員分位置(后衛(wèi)、前鋒和中鋒)進行了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三個位置之間的血乳酸值差異存在顯著性,后衛(wèi)的平均血乳酸值明顯高于中鋒。
最大攝氧量反映了機體吸入氧、運輸氧和利用氧的能力,是評定人體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Audrius Gocentas[11]對比利時甲級聯(lián)賽中 144 名隊員進行了 VO2max 測試,結果顯示,不同位置存在顯著性差異,后衛(wèi)最大攝氧量高于前鋒,前鋒最大攝氧量高于中鋒。Yusuf K?klü[12]等對土耳其職業(yè)聯(lián)賽中不同位置運動員進行了最大攝氧量測試,結果顯示為后衛(wèi)大于前鋒和中鋒,并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籃球運動是需要三種能量系統(tǒng)都參與供應的混合供能運動,不存在只動員某一供能系統(tǒng)參與的狀況?;@球運動需要在 40 分鐘比賽以及加時賽中決出勝負,沒有強大的有氧供能能力的支持是不能夠完成比賽的,有氧供能能力對于支撐比賽以及積極性的恢復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籃球比賽中,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因素(如對抗、沖刺、跳躍、投籃等)主要依靠糖酵解及磷酸原供能。有研究認為,在籃球運動中 85%的能量供應來自無氧能力,15%能量供應來自于有氧能力。這種觀點存在著一定的疑問,就不同位置籃球運動員來說,后衛(wèi)、前鋒、中鋒在場上的作用不同,其比賽負荷與生理機能存在差異,對于不同能量供應方式的比例也不盡相同。所以,在訓練中應區(qū)別對待其位置差異及個性特征,然后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運動素質(zhì)是體能的核心組成部分,是身體機能的外在表現(xiàn),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協(xié)調(diào)、靈敏、柔韌等。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不僅是健康狀況和體適能良好的標志,也是掌握運動技能、提高運動成績的基礎[13]。籃球運動員在場上快速的突破、精彩的扣籃、激烈的身體對抗需要良好的運動素質(zhì)作為基礎。不同位置的籃球運動員在運動素質(zhì)方面存在著不同的優(yōu)勢與劣勢。對不同位置籃球運動員身體素質(zhì)特征進行分析,可以幫助教練員、運動員在訓練中有針對性地安排訓練計劃,更好的提高運動員的身體表現(xiàn)能力。
Kostopoulos Nikolaos[14]對不同位置的青少年運動員體能特征的研究中指出,和后衛(wèi)、前鋒隊員相比,中鋒隊員左、右腿平衡能力及跑動速度最差。前鋒隊員的左、右腿平衡能力、下肢耐力以及垂直跳躍能力最強。Yusuf K?klü[11]等對土耳其職業(yè)聯(lián)賽中不同位置運動員體能特征進行了研究, T 型測試方面,中鋒低于后衛(wèi)和前鋒,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10 m、30 m 沖刺測試,中鋒低于后衛(wèi)和前鋒,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此外,研究者對不同位置運動員進行了膝關節(jié)等速力量測試,發(fā)現(xiàn)前鋒和中鋒隊員在 1 800 /s 等速測試中左腿屈肌力量明顯大于后衛(wèi)(P<0.05)。徐建華等[15]對 CUBA 不同位置的男籃運動員 11 項運動素質(zhì)指標進行了測試分析。上、下肢最大力量測試均顯示為中鋒大于前鋒,前鋒大于后衛(wèi)。在相對力量方面后衛(wèi)大于前鋒和中鋒,并且存在顯著性差異。啟動速度方面,后衛(wèi)的啟動速度大于前鋒和中鋒,這可能與啟動時克服體重因素和肌纖維組成百分比有關。加速能力方面,前鋒大于后衛(wèi),后衛(wèi)大于中鋒,這可能與前鋒隊員在比賽中承擔的攻防轉(zhuǎn)換角色需要有關。
“雙子模型”分別從不同視角觀察競技能力的結構特征,用不同的圖像展示了競技能力結構中各自能力之間不同聯(lián)系[16]。將“雙子模型”理論引用到不同位置籃球運動員體能特征的分析中,能夠更加清晰地理解不同運動素質(zhì)間的相互關系。運動素質(zh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等各項子能力?!澳就袄碚摗睆娬{(diào)各要素間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要求運動員在訓練中不斷“補短”。例如,中鋒隊員相對“短板”素質(zhì)為啟動速度、靈敏素質(zhì)等,在“木桶理論”視角下其短板能力需要得到提高。然而,“木桶理論”過分專注于整體能力結構中的劣勢要素的發(fā)展,而忽視了其特長方面?!胺e木模型”強調(diào)某種素質(zhì)的缺陷,可由其他高度發(fā)展的素質(zhì)在一定范圍內(nèi)予以彌補和代償,使總體的競技能力保持在特定水平。引用到不同位置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來說,不同位置籃球運動員運動素質(zhì)訓練應突出優(yōu)勢,并得到高度的發(fā)展。如后衛(wèi)隊員的啟動速度、前鋒隊員的加速能力等。在訓練中“雙子模型”理論應互為補充,揚長避短。所以,在不同位置籃球運動員運動素質(zhì)的訓練中,應以全面提高為基礎,突出特長為重點。
4.1 后衛(wèi)隊員的體能特征及及訓練策略
后衛(wèi)隊員在球場上通常起到核心作用,雖然身材矮小,但是機動靈活,活動范圍大,是球場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后衛(wèi)隊員在比賽中的移動距離最多,移動速度最高,反復沖刺能力強,在全場各區(qū)域運動負荷比較平均,高強度運動方式多。籃球比賽對后衛(wèi)球員的糖酵解供能能力的要求最高,在訓練中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的同時,也要注重有氧能力的訓練,有氧能力對于高強度無氧能力運動后的能量恢復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后衛(wèi)隊員的比賽負荷與身體機能特征,在平時訓練中,采用循環(huán)訓練間歇訓練法,每個練習連續(xù)完成多種針對性訓練內(nèi)容的組合,嚴格控制間歇時間,可以更好地提高后衛(wèi)隊員身體機能水平。運動素質(zhì)方面,后衛(wèi)隊員靈敏素質(zhì)高,啟動速度快,有著較好的相對力量,這是區(qū)別于前鋒和中鋒的獨特優(yōu)勢,也是后衛(wèi)隊員在比賽中核心作用的體現(xiàn)。后位隊員在全面發(fā)展其身體素質(zhì)的同時,更應突出其核心素質(zhì)的提高。相對力量的發(fā)展應以提高肌肉協(xié)調(diào)為目的的負重抗阻練習,負荷強度控制在最大力量的 85%以上,目的是使運動員肌肉中更多的運動單位參與工作,以提高肌肉的協(xié)調(diào)能力。對于后衛(wèi)隊員的啟動速度以及靈敏能力的訓練,應采用快速伸縮復合練習,可以有效地提高肌肉彈性,改善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適應性。
4.2 前鋒隊員的體能特征及訓練策略
前鋒隊員身體形態(tài)的各項數(shù)據(jù)都介于中鋒和后衛(wèi)隊員之間,與中鋒隊員相比,前鋒隊員更加快速、靈活,在場上內(nèi)外線活動范圍大,與后衛(wèi)隊員相比,前鋒隊員又具有著身高、體重的優(yōu)勢,這也是前鋒隊員在身體形態(tài)方面的獨特之處。前鋒隊員運動負荷最大的區(qū)域在三分線附近,這與前鋒隊員在場上位置特征相吻合,前鋒隊員進攻和防守區(qū)域通常介于內(nèi)外線之間,其短距離的高強度移動能力是前鋒隊員在比賽中移動負荷的特點。根據(jù)前鋒隊員比賽中生理負荷的指標,采用高強度間歇訓練發(fā)展前鋒隊員的無氧耐力,可以有效提高前鋒隊員高強度短距離移動時的能量供應能力。前鋒隊員在攻防轉(zhuǎn)換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前鋒隊員的跳躍能力和加速能力高于后衛(wèi)和中鋒隊員,前鋒隊員在全面提高其運動素質(zhì)的同時,應突出快速力量的練習??焖倭α渴乔颁h隊員力量素質(zhì)的訓練重點??焖倭α坑柧毦哂袑m椈奶攸c,所以不論采取何種方式發(fā)展前鋒隊員的快速力量,都應該與其位置特征相吻合。
4.3 中鋒隊員的體能特征及訓練策略
高度和身體強壯程度對于中鋒隊員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不論是籃下的進攻還是籃板球的爭奪,良好的身體形態(tài)特征為中鋒隊員空間的爭奪提供了強大的支持。中鋒隊員在三秒?yún)^(qū)附近的運動負荷最大。中鋒隊員比賽中的心率高于前鋒隊員,這與籃下高強度身體對抗、激烈的位置拼搶有關;中鋒隊員在比賽中的起跳次數(shù)高于前鋒和后衛(wèi),與中鋒隊員在籃下的封堵與籃板球爭奪密切相關。所以,彈跳力訓練對于中鋒隊員是必不可少的。中鋒的反復沖刺能力較弱,有氧代謝能力好的球員反復沖刺表現(xiàn)明顯優(yōu)于有氧代謝能力差的球員。有氧能力是完成比賽的基礎,加強有氧代謝能力的訓練對中鋒隊員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中鋒能量代謝能力的訓練中,應根據(jù)在比賽中的生理生化指標制定標準。運動素質(zhì)方面,中鋒隊員在全面提高其運動素質(zhì)的同時,應突出最大力量訓練,最大力量是中鋒隊員的優(yōu)勢,也是在籃下賴以生存的基礎。
5.1 籃球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具有位置特征,中鋒隊員身高、體重及克萊托指數(shù)大于前鋒隊員;前鋒隊員身高、體重及克萊托指數(shù)大于后衛(wèi)隊員。不同位置籃球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上存在的差異主要與運動員的選材以及場上位置角色有關。
5.2 籃球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負荷具有位置特征,不同位置的球員在比賽中的移動距離、移動強度、負荷區(qū)域不同?;@球運動員生理機能需求存在位置上的差異,后衛(wèi)最大攝氧量高于前鋒,前鋒最大攝氧量高于中鋒?;@球比賽對后衛(wèi)球員的糖酵解供能能力的要求最高,其次是前鋒和中鋒,位置機能上呈現(xiàn)出的差異與在球員在場上的位置角色有直接的關系。
5.3 籃球運動員運動素質(zhì)具有位置特征,后衛(wèi)隊員的優(yōu)勢素質(zhì)為靈敏素質(zhì)、啟動速度及相對力量,前鋒隊員有著較好的加速能力以及彈跳力,中鋒隊員最大力量素質(zhì)是其明顯區(qū)別于其他位置的優(yōu)勢。
5.4 籃球運動員體能的特征既有其共性的方面,也存在位置的差異?;@球?qū)m楏w能訓練應在全面提高的基礎之上,突出不同位置特點。建立科學的運動員選材標準,將生理生化指標運用到實際的訓練監(jiān)控中,根據(jù)訓練對象的具體情況有區(qū)別地組織訓練。
[1]楊士勇.體能訓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2-23.
[2]金慧娟,呂荷莉,陳志強.第 29 屆奧運會男子籃球比賽前 8 名隊伍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特征的比較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9,45(3):25-29.
[3]張松,晏尤娟,于星,田江,田密.倫敦奧運會男子籃球運動員身高、體重、克托萊指數(shù)、年齡特征研究[J].體育教育與研究,2014(29).
[4]池建,苗向軍,米靖,張勇,郭永波.現(xiàn)代競技籃球比賽負荷特征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2):145-148.
[5]Mc Innes S.The physiological load imposed on basketball players during competition[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1995(13):387-397.
[6]寧慶鑫.2011 年中國女籃四國邀請賽比賽負荷特征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1.
[7]Vaquera, A. Heart rate pesponse to game-play in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J]. Journal of Human Sport & Exercise,2008,3(1):1-9.
[8]Rodriguez-Alonso M,F(xiàn)emandez-Garcia B,Perez-Landaluce J,etal. Blood lactate and heart rate during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women’s basketball[J]. J Sports Med Phys Fitness,2003(4):432-436.
[9]Ben Abdelkrim,Chaouachi A. Positional role and competitive-level differences in elite-level men's basketball play-ers[J]. J Strength Cond Res,2010,24(5):1346-1355.
[10]Castagna C,Manzi V,Marini M,etal.Effect of playing basketball in young basketball players[G].Hoppeler H. Reilly T,Tsolakidis E,etal.,editors. Book of abstracts of the 11th Annual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College of Sport Science, Lausanne,2006:325.
[11]Audrius Gocentas,Nijole Jascaniniene,Position-Related Differences in Cardiorespiratory Functional Capacity of Elite Basketball Players[J]. Journal of Human Kinetics,2011(30):145-152.
[13]王瑞元,蘇全生.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333-334.
[14]Kostopoulo Nikolaos.Anthropometric and fitness profiles of young basketball players according to their playing position and time.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J].2015,15(1):82-87.
[15]徐建華,程麗萍. CUBA 男子籃球運動員專項運動素質(zhì)的位置特征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5,31(3):90-97.
[16]田麥久,劉大慶.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33-39
Physicalfitnesscharacteristicsandtrainingstrategiesofhighlevelbasketballplayers
SUN Le-kun
(GraduateSchool,BeijingSport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in-depth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position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asketball play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body shape of basketball players has position features, the main difference in body shape is related with athlete selection and field position. 2) Load of basketball players has position feature,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lso has position difference; players of different positions has different needs in proportion of three kinds of energy metabolism system. 3) On sports quality, the advantage qualities of guard include sensitivity, boot speed; advantage qualities of forward include jumping ability, ability to accelerate; the greatest strength is the advantage quality of center forward of the team. Conclusion: For the physical training of basketball players, there is something in common, and also difference in position; special physical training should take all-round improvement as the basis and outstanding expertise as the focus.
basketball player; physical training; competition load; 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G841
A
1009-9840(2017)05-0040-04
2017-06-28
孫樂昆(1994- ),男,山東日照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