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江
摘 要:用新的課程理念去解讀體育與健康課教學,師生、生生圍繞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學習,進行多維度、多層面的課堂交流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特點。那么,在大班額情況下,如何有效地進行體育課堂交流,是關系到大班額體育課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問題。因此,從分析大班額體育課堂交流的現(xiàn)狀出發(fā),對大班額體育課堂交流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進而采取有效措施破解大班額課堂交流存在的問題,在當前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大班額;體育課堂交流;存在;問題;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9-0014-02
本文從體育課堂交流的視角,對當前大班額體育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進而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大班額體育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當前大班額體育課堂交流的現(xiàn)狀
伴隨著新課程理念的誕生,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因此,體育課教學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語言與肢體語言性溝通或語言與肢體語言活動,其中“對話”是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特點。而“對話”又是體育課堂交流的一種重要形式。那什么是體育課堂交流呢?體育課堂交流是在“課堂”這一特定的時空情境中,師生、生生運用語言符號系統(tǒng)和肢體語言符號系統(tǒng),將課堂教學信息在彼此之間以及自身內部進行身體認知、情感、體驗等流通、交融與反饋的過程,是師生雙方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意識、教學理念和思維方式?;谏鲜鰧w育課堂交流的界定,本文將當前大班額體育課堂交流的現(xiàn)狀概括為:首先,盡管體育教師真心懷有學生,但是由于班級人數(shù)過多,難以顧及,致使師生交流顧此失彼,甚至是名存實亡;其次,課堂教學多維度、多層次的動態(tài)交互過程難以實現(xiàn),使得課堂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彼此孤立和相互分離;再者,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面對集體統(tǒng)一指揮,學生按部就班被動學練,或者是在無奈之下將學生撒手不管,任其所為;最后,將有意義的教與學過程弱化,使得結果與過程不能統(tǒng)一,損失了過程學習豐厚的價值。上述大班額體育課堂交流的現(xiàn)狀是客觀存在的,而透過現(xiàn)狀,認識存在的問題,有助于盡早地解決問題。
二、大班額體育課堂交流存在的問題
“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边@是有效教學的本質。失去了溝通的教學是無效的。基于該認識,筆者梳理了大班額體育課堂交流存在的問題:一是,體育教師課堂交流的意識喪失。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圍繞學習內容,“對話”是時刻發(fā)生的、交流是教學的常態(tài)。由于班級人數(shù)較多,給體育教師與學生溝通與交流制造了麻煩。按老師們的話說:“人太多,照顧不過來,只能有選擇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在體育教師樸實的話語中,解讀出了大班額課堂交流的無奈。久而久之,體育教師這種課堂交流的意識受到了影響,進而導致有的體育教師課堂交流意識喪失。二是,沒有真正通過有效的對話與交流激活體育課堂。體育課堂交流具有整體性、動態(tài)性、過程性與生成性。班級人數(shù)過多,怎樣面向整體?學生個體差異存在,如何關注動態(tài)性?面對如此多的學生,學習存在的不同問題,只能走走過場。匆匆忙忙交流之間,無暇顧及與分享彼此的經驗,只能遺憾棄之。三是,面對學生龐大的隊伍,體育教師課堂交流選擇以我為中心。于是教師只管低頭教課,不管學生如何學習,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不能進行深層次的學習交流,進而教師包辦一切,損失了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四是,體育教師課堂交流手段匱乏。在新的課程理念下,選擇用豐富的課堂交流手段與學生交流,引領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是必然選擇,尤其是大班額體育課教學這一點顯得格外重要。但是從中小學大班額體育課堂交流來看,體育教師選擇的交流手段有些單一。更多的是面向集體統(tǒng)一交流,以節(jié)省時間,推動教學進行。這樣單一的交流形式,忽視了學生不同的體育學習需求與個性,是不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課堂交流的。五是,課堂交流形式化,走過場。從克林伯格的“教學對話原理”來看,教學本來就是形形色色的對話,擁有對話的性格,體育學科也是如此?,F(xiàn)實中由于班級授課人數(shù)過多,使得課堂交流流于形式,有時草草收兵,已是非常突出的問題。
三、破解大班額體育課堂交流存在問題的措施
1.增強意識,保證交流
無論做任何工作,只有想干事,才能干成事?!跋搿本褪且庾R,就是初心。在面對體育課大班額教學時,盡管師生課堂交流有障礙,但是如果具有了課堂交流的初心,特別是不忘這種初心,才能實現(xiàn)體育課堂交流的愿望。如:60人以上的體育課,在準備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沿規(guī)定場地進行熱身慢跑。如果一路縱隊,那么就像一條長龍,教師有時顧頭而顧不到尾,尤其是小學生跑動中愛表現(xiàn),你推我,我推你,此時體育教師面對這種現(xiàn)實情況,是選擇一旁指揮觀望,還是與學生保持合理的距離伴跑,我想大家都會選擇后者。而選擇后者是默默地與學生由始跑到終,還是在慢跑中適時地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則是一種課堂交流的意識。如:“注意保持距離,調整呼吸,前后擺臂,不要講話等?!庇械捏w育教師認為,由于人多隊伍長,與學生交流不方便,于是選擇不交流。但是恰恰在這種細節(jié)性的課堂交流中,不僅豐富了熱身慢跑的內涵,而且還滲透了體育知識。只不過在對話與交流中,由于隊伍較長,聲音應適當大一些,讓所有同學能聽到為好。
2.調整思維,活化交流
體育課堂交流是以關系思維和過程思維來關照課堂教學的一種思維方式。過程思維強調過程與結果的統(tǒng)一,關系思維則強調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從教學組織角度講,過程思維與關系思維都給大班額體育課課堂交流帶來了沖擊,增加了難度。如:60人以上的體育課教學,怎樣保持課堂交流的頻度與效度?無奈之下,教師只管教,學生只管學,教與學分離。面對這種狀況,體育教師要調整思維,重新規(guī)劃教學組織與學練方式。如:小學生學習山羊分腿騰越,標準班教學一般分四組,在四個練習場地進行。大班額則需要增加分組,合理設計練習場地。如:可以將練習場地設計成正六邊形,器械不夠可以用小墊子疊放(代替山羊),同時將課堂交流的內容課前打印出來,粘貼在簡易固定架上,與學生學習交流互動。這樣緊湊的設計,便于教師組織教學,進行課堂交流。同時在練習形式上要靈活多變,“合與分”有機結合。一般應多采用小組長負責制,讓小組長參考事先打印的課堂交流內容,展開生生對話交流。教學過程的邏輯在于以對話方式增進教師與學生的溝通。當傳統(tǒng)的對話交流方式受阻,就要調整思維,如:改變教學環(huán)境,走向信息化。逐步實現(xiàn)師生借助信息技術實現(xiàn)心靈溝通,達到互識共識,進而實現(xiàn)教學相長。endprint
3.活化方法,強化交流
體育課教學中的對話有:講解與傾聽、示范與觀察、觀察與模仿、練習與指導、提問與回答、引導與行動、指導與改正、暗示與接收、口令與行動、手勢與行動、合作與交流、交流與分享、激情與熱情等。當面對大班額教學時,這么多形形色色的對話,如何有效地開展,需要活化方法,也就是讓對話激活體育課堂。如:講解動作要點、布置練習要求、進行安全提示等,由于人多不易聽清,因此,需要教師借助便于攜帶的擴音設備,適當放慢語速講解。而示范時,示范位置要適當后移,便于學生觀察。有時針對不同教材也可以采取移動示范,如:學習武術、基本體操等。當學生進行身體練習時,教師巡視指導要有目的的進行,主要針對暫時有困難的學生。而在學習中需要提問時,可以課前將問題寫在卡片上,交給各個小組長,由小組長就近組織學生回答,然后小組推代表全班回答交流。而對于一些非語言系統(tǒng)的對話,如手勢、暗示、口哨等,要在常態(tài)課教學中有目的的訓練學生,與教師形成默契。如:哨聲短促是練習開始,拉長是停止,連續(xù)短促是提示注意等。眾所周知,體育課學習不僅是身體認知的活動,還是情感交流的活動。在體育課堂交流中,只有體育教師教得有激情,學生才能學得有熱情。
4.提高素養(yǎng),助力交流
眾所周知,體育課大班額教學,需要教師花費一定時間維持課堂秩序,以推進課堂教學有序進行。而當班級中有幾個活潑好動的學生,有時會搞得教師頭疼。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怎樣將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動態(tài)變化的教學中去,一是需要提高教師素養(yǎng),二是需要提高學生學習素養(yǎng)。如果體育教師不提高組織教學的能力,不提高課堂交流的能力與水平,那么就是再少的班級授課人數(shù),也不能開展有效的課堂交流。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是否擁有一定的學習素養(yǎng),也影響到大班額體育課教學的開展。如:小學生學習立定跳遠,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青蛙跳荷葉)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練習。此時,如果學生不具有一定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學生就會生成出許多與教學內容不和諧的學習行為,就會需要教師花費精力去引導,從而影響教學順利開展。反之,如果學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就會個性化地、認真地進行練習,進而解放教師,使得教師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交流中去,提高課堂交流效果。再如:在體育課教學中,我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由于大班額小組人數(shù)相對較多,而當學生合作學習素養(yǎng)不夠時,合作學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大班額體育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素養(yǎng),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會合作顯得尤為重要,也是破解大班額課堂交流存在問題的一項有效措施。
5.巧用資源,盤活交流
體育課程資源既是不斷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也是不斷提高體育課課堂交流的重要措施。大班額給體育課教學帶來的不利因素之一,即“人多為患”。在當前班級體育課教學還是一師制的普遍條件下,選擇從課程資源入手盤活課堂交流是聰明之舉。如小組長、體育特長生的使用,教學提示、問題卡、信息技術的使用等。這些課程資源就在我們身邊,只有巧妙地利用好這些課程資源,才能發(fā)揮這些課程資源的作用,為課堂交流服務。如體育特長生,每班都有,就看怎樣使用。如:水平三學習山羊分腿騰越,第三次課,一般教師會安排學生在保護與幫助下,分組進行嘗試過山羊練習。由于分組較多,教師有時可能不能每個組都親力親為。這種情況下將體育特長生安排到各個小組,作為小老師協(xié)助教師搞好教學,使生生之間展開有效對話交流,不僅密切了同學之間的關系,而且也發(fā)展了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盤活了課堂交流。實踐證明,巧用資源也是一種破解體育課大班額課堂交流存在問題的一項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漷,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李啟迪,邵偉德.體育教學基本理論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天津市濱海新區(qū)大港教師進修學校 3002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