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山
南宋時期,福州閩縣人陳自強在30歲那年接受了承宣使的聘請,給其幼子韓侂胄當塾師。因為韓家門第顯貴,陳自強自覺十分光彩,教書格外賣力,因而韓府上下對他非常滿意,韓夫人還對年幼的兒子說:“你日后飛黃騰達了,可別忘了恩師??!”
完成在韓府的教書任務后,陳自強到其他地方謀生,直到50歲時才考中進士,60歲時仍然是個小小的縣丞,常被年富力強的同僚們瞧不起。而這時,韓侂胄已掌握朝廷大權(quán),陳自強便想通過這層關(guān)系補一個好官,于是輾轉(zhuǎn)來到了韓府。
韓侂胄也很賣他這個面子,向大臣們介紹:“陳先生是老學者,可惜沉淪下僚,殊為可念?!痹掚m不多,但其中含義不言自明。第二天,眾官紛紛上書推薦陳自強。陳自強很快就被任命為太學錄,不久又遷博士,之后一路擢升,不到一個月便進入樞密院,后來更是拜右丞相,位極人臣。
不過,陳自強還有自知之明,他深知一切都是靠韓侂胄的恩賜,于是全然不顧自己的身份和年紀,稱韓侂胄為恩王、師王,甚至聲稱“自強惟一死以報師王”。他甚至呼韓氏家奴為兄,呼韓侂胄的爪牙為叔。
在官位一步一步往上升的同時,陳自強對斂財也有一手。按規(guī)定,右丞相并不掌管財政,很難直接撈到錢財。陳自強卻靈機一動,創(chuàng)立了一個“國用司”的機構(gòu),總管財政,肆無忌憚地搜刮民財中飽私囊。
為了撈錢,陳自強為叛逆首腦大開綠燈。當時,吳挺掌管西南兵權(quán),其軍隊號稱“吳家軍”,士卒只知有吳帥,不知有朝廷。吳挺死后,其子吳曦被調(diào)到臨安任殿前副都指揮使,但他一心想重掌西南兵權(quán),便以厚禮賄賂陳自強。陳自強竟然對皇上鼓吹“非曦不足以鎮(zhèn)四川”,使吳曦順利返回四川。之后,吳曦聯(lián)合金兵夾攻襄陽,直接導致了“開禧北伐”的失敗。吳曦后來被處死,但陳自強依然逍遙法外。
可這還是不能警醒陳自強的貪婪之心。一次,陳自強家突然莫名著火,多年積攢的財寶也付之一炬。韓侂胄看到自己的心腹遭了災,于是率先給了他一萬緡錢。有了韓侂胄的示范,各級官員心領(lǐng)神會,紛紛送來很多財物,幾個月下來就賺了60萬緡家財,比他損失的家財多出了一倍。
非但如此,陳自強還暗中與子弟親友結(jié)成一個嚴密的“關(guān)系網(wǎng)”,大肆賣官鬻爵。大凡有求于陳自強、想在仕途上有所“上進”者,都由這幫心腹干將與他們講好價錢,一切辦妥后就“光明正大”地授予官職,“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些深諳內(nèi)幕的地方官員往京城給陳自強送公文,往往會在封函上注明“某物若干并獻”的字樣,凡是沒寫的,陳自強連看也不看就丟到一邊。
撈錢是一把好手的陳自強在自己的形象上很是用心,儼然一個正人君子。一次,陳自強一個老朋友的兒子前來求見,要求到禮部當掌故官。陳自強聽罷競當著眾人的面大光其火,厲聲訓斥,令那人下不來臺。豈料事過不久,朝廷任命書下達,那人真的當上了掌故官。好事者追問緣由,那人悄悄拿出陳自強親書的八個字:“珍貺鼎至,光耀老目。”原來他花了四千貫錢從市面上買了十件金臺盞送給陳自強,這才如愿以償。
不管陳自強再怎么道貌岸然,他仍舊是個不擇手段往上爬的小人,因此在韓侂胄死后,朝廷秋后算賬,他還是難以逃脫。
編輯/子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