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霄 雷 萌 李 亮
?
“體驗式”教學模式在高校網(wǎng)球選項課中的實證研究*
李云霄1雷 萌2李 亮3
(1.南京大學金陵學院江蘇南京 210089; 2.西安市未央?yún)^(qū)阿房宮小學陜西西安 710086;3.安順學院 貴州安順 561000 )
采用教學實驗法、文獻資料法、數(shù)理統(tǒng)計等方法,在非體育專業(yè)的體育課中定向抽取一個網(wǎng)球選項教學班24人進行教學實驗,將授課對象分別進行傳統(tǒng)“三段式”(對照組)和“體驗式”(實驗組)的教學實驗對比,結果顯示:“體驗式”教學模式較傳統(tǒng)式更能顯著提高學生的網(wǎng)球分項體能成績,網(wǎng)球技能最高成績比對照組高3分,因此網(wǎng)球教學中引入具有引導性的素質拓展訓練項目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其合作、競爭的社會適應能力。
體驗;教學;網(wǎng)球;教學
在非專業(yè)的體育課程中,網(wǎng)球選修課在高校普遍盛行,但是隨著網(wǎng)球運動在高校的飛速發(fā)展,教學效果已經(jīng)遠遠跟不上實際的需要,沒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網(wǎng)球課產(chǎn)生了厭倦和應付情緒。因此,尋求新的高校網(wǎng)球選修課教學模式成為高校網(wǎng)球運動發(fā)展的重要任務之一。設計出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網(wǎng)球教學模式是現(xiàn)代教學改革的必然。
金陵學院2016級網(wǎng)球選修1班,該班共有學生25人,年齡在18—22周歲之間。為使研究對象更具可比性,最終確定24個人為研究對象,平均分為甲乙兩組,甲組為實驗組,乙組為對照組,
教學實驗法,對實驗的條件、對象、內容進行控制,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講解—示范—練習”的“三段式”教學模式,實驗組采用“設計引導—體驗—分享討論思考—講解總結—指導實踐”的“體驗式”教學模式。
為了驗證“體驗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高校網(wǎng)球選修課教學是否具有顯著效果,保證實驗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教學實驗前對實驗者身體基本素質情況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表1)
表1 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身體基本情況對比(X±S)
項目實驗組對照組t值 P值 身高168.75±3.65167.0±2.411.498 0.142 體重62.42±1.8962.08±2.171.297 0.202
表2 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體能分項成績對比(X±S)
項目實驗組對照組T值 P值 字折返跑39.58±0.5039.25±0.45-0.440 0.661 立定跳遠1.72±0.131.71±0.100.679 0.500 深蹲起26.67±34328.83±2.570.948 0.332
教學前對學生身體情況和體能情況進行T 檢驗和P檢驗,檢驗結果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身體素質和體能情況在教學前沒有顯著的差異(P>0.05),可以正式進行教學實驗。
表3 實驗前和實驗后實驗組體能分項成績對比(X±S)
項目實驗前實驗后T值 P值 米字折返跑39.58±0.5033.13±0.38-0.257 0.0094 立定跳遠1.72±0.131.87±0.342.73 0.0014 深蹲起26.67±3.4330.46.±3.570.927 0.0366
表4 實驗前和實驗后對照組體能分項成績對比(X±S)
項目實驗前實驗后T值 P值 米字折返跑39.25±0.4535.08±0.42-0.187 0.047 立定跳遠1.71±0.101.85±0.262.334 0.0031 深蹲起28.83±2.5729.63±2.310.4008 0.075
由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的體能情況的P值檢驗可以看出,實驗組”米”字型折返跑和立定跳遠兩項成績均為P<0.01差異非常顯著,深蹲起P<0.05差異顯著,對照組”米”字折返跑和立定跳遠(P<0.05)差異顯著,深蹲起P>0.05效果不顯著。該結果表明,實驗后實驗組各項網(wǎng)球分項體能成績與實驗前先比均有明顯提高。由此可以推斷實驗組的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網(wǎng)球專項體能有促進作用。
表5 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網(wǎng)球技能成績對比(X±S)
項目實驗組對照組T值 P值 技能成績83.25±2.7179.15±2.13862.69 0.0145 最高分89
表6 兩組學生完成部分網(wǎng)球基本技術情況統(tǒng)計
組別人數(shù)握法正拍反拍發(fā)球 實驗組1211985 對照組128631
圖1 兩組學生完成部分網(wǎng)球基本技術情況圖(N=12)
實驗后,通過對網(wǎng)球最終技能成績進行T檢驗得出:實驗組不論在平均成績、最高分方面都比對照組的成績要高,存在直觀的差異。差異表明:實驗組網(wǎng)球技術的教學效果好于對照組。同時從圖1中看出,兩組學生完成網(wǎng)球基本技術的情況也存在差異,尤其是在反手擊球和發(fā)球這兩項技術上兩組學生完成人數(shù)相差較大,實驗組完成”反手擊球”技術動作的人數(shù)比對照組多5人,實驗組完成”發(fā)球”技術動作的人數(shù)比對照組多4人。結果表明,實驗組的學生在完成所學各項網(wǎng)球基本技術時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學生。
表7 學生認為教師課堂進行小組分享和總結的調查
組別人數(shù)每次課都部分課1-2次課會從不 實驗組128310 對照組122334
表8 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體育興趣各維度對比(X±S)
項目 積極性 消極性 自主學習 運動參與 體育關注 實驗組 36.94 17.86 23.39 34.46 27.51 對照組 33.24 19.76 23.13 8.34 21.37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從表7的統(tǒng)計結果表明,實驗組的小組分享和總結的次數(shù)和頻率比對照組要高。說明實驗組是嚴格按照”體驗式”教學模式開展網(wǎng)球教學活動的。
從表8中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積極性”、“消極性”、“運動參與”、“體育關注度”這四項維度中差異顯著( P<0.05)。表明,“體驗式”教學模式運用在高校網(wǎng)球選項課中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提高其合作、競爭的社會適應能力,進而達到增強體質,建立終身體育意識的教學目標。
圖2 實驗后學生對網(wǎng)球實踐課中期考核評價圖(N=12)
表9 實驗后學生對網(wǎng)球實踐中期考核成績評價的統(tǒng)計對比
組別 人數(shù) A B C D 實驗組 12 1 1 9 1 對照組 12 3 5 2 2
通過表9和圖2得出實驗組在網(wǎng)球中期考核成績上的評價認為僅以技術評價(D)的有1人,對照組2人;認為是以技術+理論為評價(A)的有1人,對照組3人;認為是以技術+理論+教師評價(B)的有1人,對照組5人;認為是以技術+理論+綜合評價(C)的有9人,對照組2人,實驗組比對照組多7人。兩組學生在評價標準上存在差異。不管是對照組還是實驗組學生,他們都希望老師不要單純地以客觀成績?yōu)樽詈蟮慕Y業(yè)成績,而是能將多種評價方式納入到中期成績評定上。
3.1 實驗前后,實驗組在“米”字型折返跑、立定跳遠深蹲起的網(wǎng)球分項體能成績上差異顯著(P<0.01,P<0.05,P<0.05)。這一結果表明:“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提高非體育專業(yè)大學生的網(wǎng)球分項體能成績。
3.2 從對教師上課方式滿意度的調查結果看,實驗組“滿意”和“非常滿意”的人數(shù)比例是91.7%,對照組66.9%。在體育學習興趣各維度調查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積極性”、“消極性”、“運動參與”、“體育關注度”這四項維度中差異顯著(P<0.05)。此研究結果表明:在網(wǎng)球教學過程中引入具有引導性的素質拓展訓練項目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其合作、競爭的社會適應能力。
3.3 “體驗式”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掌握網(wǎng)球技能。實驗組的網(wǎng)球技能最高成績比對照組高3分,表6和圖1的實驗數(shù)據(jù)也顯示:兩組學生在掌握網(wǎng)球技能方面存在直觀的差異,實驗組的學生在完成各項網(wǎng)球基本技術時均比對照組優(yōu)秀。
3.4 “體驗式”教學的評價方式和情感目標符合體育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其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受到學生的大力支持。
3.5 鑒于體育課是大學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途徑,將素質拓展訓練的部分科目作為引導性活動引入到“體驗式”教學模式中來,并建議網(wǎng)球教學中多讓學生體驗運動生成的過程。
[1] 陳建翔.談談拓展訓練及其對我國基礎教育的啟示[J].教育研究,2011,29(3):75.
[2] 于陣峰,等.關于將拓展訓練融入體育教學的理論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3):12-13.
[3] 李亮. 武漢市高校網(wǎng)球選修課的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J]. 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7(3):34-35.
[4] 楊守學.構建師生互動交流、共同成長的綠色課堂[J]. 思想政治課教學,2007(1):56-57.
An Empirical Study on “Experience”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 Tennis Elective Course
LI Yunxiao, etal.
(Jingling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89, Jiangsu, China)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2016SJB890006;南京市體育局科研項目: NJ-20170078。
李云霄(1988-),河南許昌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