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晗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7)
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結構對居民休閑體育行為的影響研究
——以福州市中心城區(qū)為例
林 晗
(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7)
本文以福州中心城區(qū)為典型調查區(qū)域,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福州中心城區(qū)的公共體育空間結構現狀和中心城區(qū)居民的休閑體育行為現狀,研究公共體育空間結構對居民休閑體育行為的影響。研究發(fā)現,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結構的可達性、便利性、可入性、服務質量和情感激發(f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居民的休閑體育行為。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的規(guī)劃與建設應加以考慮,使其更加合理和高效,促進全民健身的蓬勃開展。
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空間結構;休閑體育行為;福州
“十三五”期間,國家對休閑體育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標:不斷完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加強健身場地設施建設與管理,廣泛開展豐富多樣的全民健身活動。而且,人們對自身的健康日益重視,在工作、生活之余積極參加運動鍛煉的欲望更加強烈。城市居民廣泛積極參與休閑體育,需要城市公共體育空間,健身場地設施的保駕護航。作為城市生活空間成分之一的公共體育空間,不僅是國家政府提供公共服務重要途徑,而且是城市居民體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和主要載體。
以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結構對居民休閑體育行為的影響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針對研究內容和目的,廣泛收集、整理與研究相關文獻資料,夯實理論基礎。
1.2.2 實地考察法 以福州市鼓樓區(qū)、倉山區(qū)、臺江區(qū)、晉安區(qū)和馬尾區(qū)5大中心城區(qū)為實地考察地,對中心城區(qū)的居民社區(qū)、公園廣場以及體育場館等進行實地考察調研。1.2.3 問卷調查法 選取福建省體育中心、金山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海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臺江區(qū)體育館、晉安新城體育館、天馬山體育公園為調查地點,以參與運動鍛煉的居民為調查對象。在文獻資料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設計相關調查問卷,并通過效度、信度檢驗,問卷符合本次研究需要,發(fā)放、回收、統(tǒng)計有效問卷。1.2.4 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23.0軟件對調查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對數據進行分析。
城市公共體育空間是城市體育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公共性是區(qū)別其他體育空間的顯著特征,由城市政府,或在政府主導下的市場或第三方組織提供,具有公益性的供給主體和公益性的服務目的。城市公共體育空間是城市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肩負著引導和激發(fā)城市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熱情的重任,彰顯著現代城市基本功能之一的體育功能。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結構是構成城市公共體育空間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及相互作用方式,具有層次性、開放性和漸變性特征。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結構是否公平、高效、便捷,其可達性、便利性、可入性、服務質量及情感激發(fā)程度,直接關系居民參加體育運動鍛煉的熱情。
從城市公共體育場地數量、場地面積及場地建設投資3個角度,總結福州中心城區(qū)公共體育空間現狀,結果如表1所示。場地數量方面:位居第1位的是全民健身路徑,如金雞山棧道、金牛福福道等,這些公共體育空間多是依托公園、廣場、沙灘等建立,占地較大,環(huán)境優(yōu)美,吸引著眾多居民前往,或是慢跑,或是散步,或是垂釣等各類休閑體育活動,進而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其次是籃球場,由于自身的群眾基礎好,受眾群體廣泛,場地、器材和設備要求不高,從而在不同社區(qū),大型體育場館、廣場等周圍分布著大小程度不一的籃球場,方便不同層次的居民參與運動;乒乓球、棋牌房(室)、羽毛球場依次位于第3、第4、第5位,其中處于第四位的棋牌房(室),這與福州居民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閑暇空余時,朋友們、親人們喜歡聚在一起,玩玩棋牌。場地面積方面:高爾夫運動由于自身項目的特殊要求,不論是練習場,還是比賽場,都需要大量場地面積,因此高爾夫球場面積居于第1位;第2位籃球場,這是因為籃球場數量多,典型的數量決定體積;第3、第4、第5位依次是小運動場、體育場和田徑場,小運動場多是因地制宜,根據特殊情況而建立,如社區(qū)規(guī)劃后遺留的一小片地,購置體育健身器材,用于滿足社區(qū)居民的休閑體育運動。場地建設投資方面:由于政府政策、規(guī)劃的傾向,高爾夫球場的投資建設位于首位;綜合房建設投資處于第2位,綜合房用途廣泛,可以包含多項運動項目,避免運動的單調,提高體育空間的利用率;排在第三、第四、第五位的是體育館、城市健身步道和游泳館。
表2 福州中心城區(qū)居民休閑體育行為現狀調查統(tǒng)計表 n=570
表3 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結構與居民休閑體育行為的相關分析
從居民每周參與休閑體育的次數和每次參與休閑體育的時長兩個維度,分析福州中心城區(qū)居民休閑體育行為現狀,結果見表2。福州中心城區(qū)居民每周參與休閑體育的次數,分散且集中,每周次數不一參與休閑體育的居民占調查者的87%,說明大部分居民都有鍛煉運動的經歷,都會不同程度地參與運動鍛煉。在調查走訪中,大部分居民認為運動鍛煉對自身健康是有益的,對運動鍛煉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識,會積極主動去參與休閑體育。其中每周參與1次和3次及以上的人數相對較多,各占39%和36%,具有參與休閑體育的積極性和熱情。福州中心城區(qū)居民每次參與休閑體育的時長,大部分集中在1h之內,占調查人數71.2%,運動時間有一定的保障,運動量足夠,可以娛樂身心,放松身體,體會運動帶來的快樂;其中0.5h以內的占比43.7%,較多受到家庭、收入和教育程度的影響。2h以上的相對較少,占比8.3%,這部分居民對運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激情。持續(xù)1~2h運動時間的居民,占調查者的20.5%,主要從事羽毛球、籃球和乒乓球,參加1次多是朋友、親人在一起。
由表3知,城市公共體育空間結構的可達性和可入性與居民每周參與休閑體育次數呈高度相關,城市公共體育空間距離居民越近,居民在時間、空間和經濟方面越容易抵達體育空間,費時越少,越經濟,居民每周參與休閑體育的次數就越多。其次,便利性、情感激發(fā)和服務質量與居民每周參與休閑體育的次數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居民參與休閑體育運動的熱情和積極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入某地大多部分是驅車前往,因此,如果某個體育空間環(huán)境優(yōu)美,服務周全,設施齊全,但人如潮流,停車不便,如此情況,不免會降低居民參與休閑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居民周圍體育運動鍛煉的氛圍越濃,體育空間參與人數越多,越能引起居民的情感共鳴,越能激發(fā)居民的休閑體育參與。其中,服務質量,對居民每周參與休閑體育次數的影響相對較低,因為居民多是和親人、朋友、同事等,參與自己熟悉、擅長的運動項目,目的是社會交往、文化娛樂或體育健身,追求不同,需求也不同,如相約打羽毛球,最重要的需求就是一塊羽毛球場地,對其他服務要求較低。所以,服務質量的高低與居民每周參與休閑體育的次數相關性相對較低。
影響居民每次參與休閑體育時長的顯著因素是可入性和情感激發(fā)??扇胄苑磻用襁M入體育空間的難易程度,有的體育空間對居民免費,開放時間靈活,吸引著大批居民前往鍛煉,有的體育空間象征性收費,有的體育空間由于運營成本,需要收取一定的費用,居民參加休閑體育運動,需要做出付出,他們就會充分利用鍛煉機會,參加一次休閑體育的時長就相對較長,因此,可入性,參加休閑體育運動的成本花費,顯著影響居民每次參與休閑體育時長。居民在參加休閑體育的過程中,心情愉悅,身心放松,情感得以激發(fā),就會延長自己的鍛煉時間,延續(xù)這種美好的運動體驗??蛇_性、服務質量、便利性均在一定程度上與居民每次參與休閑體育的時長相關。其中可達性相關程度相對較低,主要原因是居住距離的方便,從而形成“以參與次數換參與時長”,雖然單次鍛煉時長相對較短,但累計鍛煉效應明顯。
G812.4
A
1674-151X(2017)15-00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6.003
投稿日期:2017-05-18
福建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般項目(項目編號:JAS160112)。
林晗(1984—),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