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國
摘 要:現階段,國家各種各樣的利好政策向農村傾斜。這些利好政策在縮小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縮小了城鄉(xiāng)教育之間的差距,大幅提升了農村教育信息化水平。乘著教育信息化之風,在不久的將來,農村學校課堂教學必將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將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結合農村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實際,淺顯論述未來農村初中地理課堂的一些教學改革。
關鍵詞:未來農村;初中地理;教學改革、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將教育行業(yè)推到了一個全新的教育信息化時代。多媒體課件讓課堂教學變得形象逼真、妙趣橫生;互聯網資源讓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效果倍增;微課短視頻讓課堂教學變得異彩紛呈、別開生面……然而,在中國廣袤的農村大地,由于受到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致使教育信息化的春天遲遲還沒有到來。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國家扶持農村教育利好政策的逐步落實,農村教育信息化水平一定會不斷地提升。伴隨著農村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課堂教學必定也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下面筆者將在借鑒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農村初中地理教學實際,暢想未來農村地理課堂教學的一些改革。
一、“媒體”優(yōu)化教學方式
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科書,這是教師沿用許多年的課堂教學“標配”。隨著教育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多媒體課件也將逐漸成為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標配”。多媒體課件,畫面形象逼真、聲音惟妙惟肖,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得教師的講解清晰明了。在未來,交互式一體機將會成為農村課堂的必備硬件,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也將會越來越廣泛。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在廣泛搜集各種媒體課件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實際,進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利用這些多媒體課件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方式。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中國的疆域”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伊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播放一段《歌唱祖國》的MTV視頻。視頻會讓學生在聆聽這首歌曲的同時,欣賞到祖國的秀美山川,感受到祖國的幅員遼闊。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形象逼真的課件向學生展示“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等。又如,在教學八年級地理上冊“東北三省”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運用多媒體課件有效導入。教師可以用課件播放一段朗誦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的視頻,通過視頻向學生展示了詩詞中描繪的美麗景色:“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緊接著,教師談話導入新課:“詩詞所描寫的美麗景象是我國北方地區(qū)冬季景觀的真實寫照。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東北三省,欣賞東北三省美麗的冬日景色吧!”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了一張“東北三省的地形圖”,并要求學生完成下列各題:(1)找出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脈。(2)找出東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遼河平原。(3)找出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遼河、鴨綠江、圖們江。(4)找出俄羅斯、朝鮮、韓國。當學生找到某一個地方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放大功能將這些地方放大,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并了解這些地方。
多媒體課件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不僅優(yōu)化了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網絡”縮小城鄉(xiāng)差距
有人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沒有網?!痹趯嶋H生活中,互聯網拉近了人們之間的時空距離,使人們之間的溝通交流變得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在課堂教學中,互聯網縮小了城鄉(xiāng)之間的明顯差距,使得各種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全面共享變得特別及時、非常便捷。在未來,隨著農村學?;ヂ摼W帶寬的大幅提升,城鄉(xiāng)之間的差距也會不斷縮小。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巧妙利用互聯網優(yōu)質教學資源,不斷縮小城鄉(xiāng)教育之間的差距。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地理上冊“中國的行政區(qū)劃”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一些教育資源共享平臺中搜集整理有關這節(jié)課的“名師課堂”視頻。教師通過引領學生認真觀看這些“名師課堂”視頻,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透徹地學習這部分內容,還可以讓自己也學習到一些教學方法。又如,在教學“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智慧課堂的互動功能,讓農村學生參與到城市教師的課堂中來。在智慧課堂中,農村學生可以通過手中的移動終端,如平板電腦或手機等,直接參與城市教師的課堂活動。在課堂中農村學生不僅可以積極踴躍地回答教師的提問,還可以通過移動終端向教師當堂提出一些問題。學生甲提出:“黃土高原的土究竟來自于哪里?”教師由此問題引入了“風成說”,即黃土高原的黃土是大風吹來的。
網絡的提速使得教育資源的共享變得愈發(fā)快捷,城市學校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經互聯網之渠道及時地傳送到了農村學校,城鄉(xiāng)教育之間的差距自然也就縮小了。
三、“微課”顛覆傳統課堂
微課,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微小的視頻課程。微課通常只圍繞一個小知識點進行細致的講解,用時4~10分鐘不等。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使得微課的共享與傳播變得越來越快捷。教師在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利用各種視頻軟件精心制作一些微課視頻,然后將這些微課分享在網絡班級空間中,學生就可以隨時隨地下載觀看。在未來農村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既可以自己制作一些微課,也可以在網絡平臺中搜集一些微課,并將這些微課視頻分享在班級空間中,讓學生利用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有選擇的個性化學習。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地理上冊“中國的氣候”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緊緊圍繞“影響氣候的因素和氣候的地區(qū)差異”這一教學重點精心制作了一段微課視頻。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認真觀看這段視頻,在課堂上再組織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交流。又如,在教學“祖國的首都——北京”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北京是我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教師制作了一段精美的微課視頻。視頻向學生展示了一年一度召開兩會的盛況,向學生展示了國家領導人辦公的地方——中南海,讓學生明白各種各樣的政策都是從這里發(fā)布的。視頻還向學生展示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位于首都北京的國內知名大學,向學生展示了每年的春節(jié)“大餐”——春節(jié)聯歡晚會的誕生地中央電視臺,向學生展示了國家奧林匹克中心、北京圖書館等,由此讓學生明白了北京是我國的文化中心。此外,視頻也向學生展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和各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向學生展示了各國元首及主要領導人來訪的視頻資料,由此讓學生明白了北京是我國的國際交往中心。
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是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微課對這一教學模式進行了徹底的顛覆,學生可以在課前利用微課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可以交流學習收獲,進一步升華課堂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在未來農村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課件會不斷地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互聯網渠道會不斷地縮小城鄉(xiāng)教育之間的差距,共享各種優(yōu)質教育資源,借此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微課短視頻會徹底地顛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據此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偠灾?,我們堅信:乘著教育信息化之春風,農村初中地理教學定會產生跨越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靜.淺析多媒體在農村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6(7):12.
[2]陶珊.農村中學的地理教學現狀和暢想[J].都市家教月刊,2016(3):4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