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華
【摘 要】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促進生活與數學的融合,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進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應用意識、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本文結合筆者實踐教學經驗,針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提出了一些見解。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能夠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從而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認識貨幣”這部分知識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生活化教學情境,通過PPT呈現一個小朋友在超市購買商品的情境。同時,教師還需要設置一系列問題進引導。
教師:同學們,今天小明一個人去超市買了很多東西,但是小明卻不知道如何結賬,你們能不能幫下小明呢?
學生:好的,我會認錢。
此時,通過PPT將各種商品的價格、各種錢幣呈現出來,然后要求同學將其組合起來進行付款。教師則需要在組合這個過程中引入“認識貨幣”的知識,教會學生正確認識貨幣。利用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認識錢幣,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對加減法的知識進行鞏固,結合生活場景讓學生掌握人民幣正確使用的方法。又例如,在開展“平均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比較簡單的互動游戲,以小組為單位給每一個小組長分20塊錢,要求組長分配給其他小組成員,而且每個成員的錢要一樣多,應該如何分配?之后,還可以逐漸增加游戲的難度。在課堂上設置這樣的生活化情境,能夠全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從而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
二、引導學生領悟生活中的數學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要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體會到數學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從而明白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例如,在教學完“長度的測量”這部分知識之后,經過教師的了解,大部分學生對于米、厘米、毫米僅僅形成了抽象的概念。基于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測量“走一步”是多長?“走半步”是多長?的小游戲,讓學生學會正確測量長度,在測量過程中加深對長度的具體感悟。只要能夠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下,用眼睛觀看、用手測量,學生逐漸會對米、厘米、毫米有一個更加具體形象的概念,從而為后續(xù)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引領學生體驗生活過程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其實質是讓學生能夠“體驗”教學。所謂“體驗式”教學過程中,就是要將數學知識的建構過程以“解剖式”呈現給學生,進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不僅能夠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而且還能夠將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進行更新,同樣也是一種生活歷練。不同學生的生活目標也不一樣,因此,在數學體驗過程中所獲得生活感悟也會存在差異性。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體驗不同層次的數學生活化教學,進而滿足學生不同的生活目標;而且更高層次的生活體驗過程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挑戰(zhàn)欲望,提高學生的生活目標,在不斷體驗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從而對自身的生活世界以及神秘的數學世界充滿著期待。例如,A同學想成為一名飛行員和B同學想成為一名收銀員的學生,他們的所追求的生活目標不同,在設計生活化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因材施教”,為每一個階段的學生生活而服務,讓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到不同層次的生活化教學情境。比如,在整個體驗的過程中,A同學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并且用以填充生活實踐;而B同學則可以在體驗的過程中,學到自身所需要的一些知識,同時還可以拓寬視野,使其學生更加自信,從而樹立更高更遠的生活目標。筆者認為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體驗數學生活的過程,其實在這個過程中,無論學生是否掌握了數學知識,對于他們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生活體驗,而且這是生活化教學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應該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因為只有親身經歷,才能真正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學生也才能最終獲得成功。
綜上所述,毋容置疑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將學生從傳統(tǒng)教育中“死記硬背”的泥潭中解救出來,并且為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注入更多活力。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始終將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領悟生活中的數學,體驗數學生活的過程,從而全面掌握知識,為后續(xù)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劍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小學),2017(08):163.
[2]楊宏,曾令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 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08):
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