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明星+張敏
速識名橋
一、千姿百態(tài)識名橋
1.中國古代橋梁之最
現(xiàn)存最古老的敞肩單孔石拱橋是河南漯河市小商橋。
現(xiàn)存最早的也是橋洞最多的聯(lián)拱石橋是江蘇蘇州市寶帶橋。
現(xiàn)存最早的十字橋是山西太原市晉祠魚沼飛梁。
最早的開關(guān)活動式大石橋是廣東潮州市廣濟橋。
2.城市立交橋
浙江杭州市時代大道彩虹快速路互通立交橋堪稱華東地區(qū)最高的互通立交橋,從高空俯視,可以看到立交橋四通八達、層層交疊,好似蝴蝶展翅,巍然地橫跨在時代大道之上。
新疆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路高架橋是一座橫跨河灘路的五層立交橋,距離地面最高處達到34米,4個方向有8條定向匝道,每個方向既可左轉(zhuǎn)也可右轉(zhuǎn)。
3.跨海大橋
港珠澳大橋(香港、珠海、澳門)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被外國媒體評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美國的金門大橋,橋身呈朱紅色,橫臥于碧海白浪之上,華燈初放,如巨龍凌空,被評為世界上最上鏡的大橋之一。
二、千奇百怪話橋名
由形狀命名:鑰匙橋、寶帶橋。
由傳說命名:洗耳橋、風(fēng)雨橋。
與人物有關(guān)的橋:
三、精彩紛呈橋詩歌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毛澤東《七律·長征》)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徐志摩《再別康橋》)
橋之魅力
畫家眼中的橋
茅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fēng),每當其間顯現(xiàn)一座石橋時,仿佛發(fā)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那拱橋的強勁的大弧線,或方橋的單純的直線,都恰好與蘆葦叢構(gòu)成鮮明的對照。早春天氣,江南鄉(xiāng)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fēng)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xiàn)一座長橋,臥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人們珍視長橋之美。頤和園里仿造的盧溝橋只17孔,蘇州的寶帶橋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橋緩緩看一遍,你會感到像讀了一篇史詩似的滿足。廣西、云南、貴州等地的山區(qū)往往碰到風(fēng)雨橋,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駐足欣賞飛瀑流泉,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斗。
(節(jié)選自吳冠中《橋之美》。題目為編者所加)
品味
作者以畫家的標準和眼光,發(fā)掘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所產(chǎn)生的美學(xué)效果。他不直接寫橋而是寫人在觀賞橋時的主觀感受,從而凸顯出石橋的出現(xiàn)給單調(diào)的蘆葦叢增添了別樣的景致,表現(xiàn)作者看到石橋時的暢快心情。
“曉風(fēng)殘月”引用了宋代詞人柳永《雨霖鈴》里的詩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睜I造了一種別樣的景致和情愫,引發(fā)讀者對“微風(fēng)細柳石橋”畫面的無窮想象。橋本身的美感不言而喻,同時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蘊。
橋與人生
人生如橋
生而為橋,就是馱人馱貨的,就是以身鋪路或者展示風(fēng)景的。
這讓我想起我的祖母,想起我們村的那些前輩。他們在世的時候,終年一身灰黑布衫,像橋;終日田頭重擔在肩,像橋。他們往往沒個正規(guī)名字,只有諸如小狗子、大眼睛、姚老四、老來子一類代號。他們一輩子沒做過一件大事,沒說過一句讓人記牢的話,沒發(fā)生過一則動人的故事。來到這個世界,他們是專門來出力和流汗的,是專門趴著身子讓后人順順當當過山過水的。我的祖母,男人24歲眼睛就瞎了,她馱著一個八口之家,每天最早起來做最臟、最累、最瑣碎的事,還總是吃已餿了的剩飯。后來她年紀大了,馱不動家了,改去馱孫子。她是一座橋,一座一個家的橋。到1952年,她病得直不起腰了,沒法子馱了,這年她也靜靜地走了。
一匹馬生來是跑的,一座橋生來是馱的。
(節(jié)選自潘國本《橋》。題目為編者所加)
點讀
“生而為橋,就是馱人馱貨的,就是以身鋪路或者展示風(fēng)景的”,這是一種以助人為己任的高尚品質(zhì)。接下來,文章由物及人,由橋聯(lián)想到了村里的那些前輩,聯(lián)想到“我”的祖母,他們平凡普通,像橋一樣專門出力流汗,讓后人順順當當過山過水,從而歌頌了具有橋一樣品質(zhì)的前輩們。
橋與自然
樹根橋
在印度梅加拉亞邦乞拉朋齊的熱帶雨林深處,躺著世界上最非凡的土木作品——樹根橋。它們不是靠施工建成的,而是橡膠樹的樹根長成的活的橋。它們橫亙在河流之上盤成堅實的網(wǎng)狀,遍布的藤蔓和苔蘚使它們顯得滄桑而壯觀,真實又夢幻。
乞拉朋齊被稱為“世界雨極”。在這種極度潮濕的特殊環(huán)境下,印度橡膠樹的樹根堅實無比,除了初生根以外,它還會在樹干某處長出次生根。這使它成為在乞拉朋齊眾多河流之上搭建天然橋梁的理想材料。
當?shù)厝藭壚茦涓赏诳?,將橡膠樹細嫩的樹根團團包起來。隨后,橡膠樹根會慢慢長過水面,一旦抵達另一端,它們就能在泥土中生根發(fā)芽。樹根橋真正生根并變得足夠堅實,需要10~15年。有些橋50個成人同時站在上面都不會塌,有些橋雖已有500年歷史,至今仍在使用。在乞拉朋齊,用樹根種出天然之橋的做法沿用至今。
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靈之橋
橋是平凡普通的,但它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含義,被賦予了更多的內(nèi)涵。不光是有關(guān)它的詩句、成語、俗語,生活中還有這樣一些橋,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陸地上,建造它們甚至用不上一磚一瓦,可它們卻實實在在地發(fā)揮著“橋”的作用。
就像班干部,他們是老師與同學(xué)之間的橋。又如電話,它是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橋。下面讓我們以這樣的句式,展開聯(lián)想:_________________
是一座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1)友誼是一座橋,連接著同學(xué)的心;(2)書本是一座橋,帶著我走進知識寶藏的大門;(3)自信是一座橋,引導(dǎo)我們走向成功的彼岸;(4)知識是一座橋,搭造出我們的成才之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