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磊+戴夢湖
【摘 要】橋式起重機是橫架于車間、倉庫和料場上空進行物料吊運的起重設備。具有結構簡單,維修方便,起重量大等特點,并廣泛運用于各類型工廠車間。目前,根據(jù)其工況條件及使用時間的不同,已存在部分橋式起重機的箱型梁下?lián)霞肮岸葴p少等現(xiàn)象。本文基于一臺通用橋式起重機升拱修復現(xiàn)場試驗而進行的升拱方法探討。
【關鍵詞】橋式起重機;拱度;修復
一、設備概況
水泥公司生產(chǎn)車間的一臺通用橋式起重機,基本情況如表1:
二、設備主梁下?lián)显蚍治?/p>
造成橋式起重機主梁下?lián)系脑蚴嵌喾矫娴摹H缭O備本身的設計不合理,制造過程中的下料和焊接工藝不科學以及設備操作使用不規(guī)范等原因都可能導致起重機主梁下?lián)系男纬?。而針對本文分析的這臺設備,根據(jù)現(xiàn)場設備使用工況分析可知,該設備使用年限為14年,每天運行時間平均大于10小時,起重量限制器裝置失效且所吊物品為巖石(不排除超載情況)。因此,綜上分析導致該設備主梁下?lián)系闹饕蚴峭队脮r間長,高負荷運行等改變其工作級別的使用以及存在不規(guī)范操作等。
三、設備主梁修復方法的選定
目前,我國現(xiàn)行的起重機主梁下?lián)闲迯头椒ㄝ^多,概括起來主要分為:熱(冷)縮主梁受拉區(qū)和預應力張拉兩大類。此兩類方法雖采用形式、手段、材料有所區(qū)別,但修復原理都是采用反彎主梁,補強應力的技術路徑。通過對比兩類修復方法的特征及缺陷,得出以下分析:
(一)第一類修復方法
該方法是利用熱(冷)手段縮短主梁自身受拉區(qū),依靠產(chǎn)生的偏心拉力來拉彎主梁,然后采用型鋼進行加固。目前應用較多的為火焰矯正法,此方法的原理是在主梁上局部加熱,使金屬結構的某些地方產(chǎn)生塑性變形,冷卻后由殘余的局部收縮應力達到矯正的目的。利用火焰矯正法時要注意:
(1)加熱溫度應為700℃至800℃,此時鋼板呈現(xiàn)桃紅色,加熱溫度不應過高或過低。此時金屬的屈服極限趨近于零,處于“熱碳鋼”狀態(tài),矯正效果最好。
(2)為了減小腹板的波浪度,加熱點應在隔板處。加熱點應避開主梁危險截面,經(jīng)加熱矯正后烤點部位應力加大,因此危險截面的負荷應力也加大,容易使矯正變形失效。
(3)同一位置不能重復加熱,不但效果不好,對金屬的金相組織也有損害。
(4)主梁變形矯正后主梁應加固。因矯正后主梁有較大應力,再加上多年使用,金屬材料疲勞度增加,剛性不足,如不加固,不但矯正效果得不到保持,變形現(xiàn)象也會加重。一般加固的方法是在主梁跨度內(nèi)下蓋板兩側用槽鋼做腹板,再加一層下蓋板,以增加主梁斷面。
此種方法矯正效果較好、施工工藝也較為簡單、靈活性強。但是火焰矯正時,將主梁矯正部位頂起,增加了施工難度和技術要求;且矯正后仍需要再用槽鋼加固主粱,否則將產(chǎn)生更嚴重的塑性變形,且不易二次修復。
(二)第二類修復方法
該方法是利用加裝的預應力拉筋,依靠施加偏心拉力的方法來拉彎主梁,從而達到修復主梁拱度并加強主梁應力強度的作用。目前應用較多的為預應力法,此方法的原理是是在主梁的下蓋板兩端通過固定支座,用預應力張拉多根鋼筋或鋼絲繩,使主梁受到一個彎矩(主梁上半部受拉應力,下半部受壓應力),在這彎矩作用下主梁恢復上拱。當主梁承受載荷作用時,工作壓力恰好和鋼筋預應力相反,這樣鋼筋預應力就可以抵消部分工作壓應力,從而提高了主梁的承載能力。利用預應力法時要注意:
(1)預應力法不適宜主梁的水平彎及局部變形,只適用于橋式起重機箱形主梁拱度下?lián)系某C正。
(2)拉筋安裝時應保證每根拉筋受力均勻,預加力對準偏軌梁的剪力線。
此種方法是一種主梁下?lián)铣C正的有效方法,矯正后上拱值準確并且穩(wěn)定,根據(jù)日常使用中的變化還可以隨時調(diào)整。并且矯正簡便可靠、容易準確控制、施工周期短、矯正成本低等。因此,根據(jù)該起重機使用工況及整機性能評估后,決定采取預應力法對該設備進行升拱修復。
四、修復結果分析及總結
設備修復前后,經(jīng)水準儀測量相關拱度參數(shù),如表2所示:
通過表2相關數(shù)據(jù)不難看出,該設備梁1由修復前的下?lián)?9mm恢復至修復后的上拱23mm,梁2由修復前的下?lián)?5mm恢復至修復后的上拱23.5mm,修復效果明顯。而根據(jù)《GB/T14405-2011 通用橋式起重機》中5.3.9的規(guī)定“起重機在做靜載試驗時,應能承受1.25倍額定起重量的試驗載荷,主梁不應產(chǎn)生永久變形。靜載試驗后的主梁,當空載小車在極限位置時,上拱最高點應在跨度中部S/10范圍內(nèi),其值不應小于0.7S/1000?!奔葱迯秃蟮脑O備在完成1.25倍載荷試驗后,上拱度不應小于H=0.7S/1000=0.7*22.5m/1000=15.75mm,而實際完成試驗后梁1的上拱度為19mm,梁2的上拱度為18mm,皆符合《GB/T14405-2011 通用橋式起重機》中5.3.9的要求。因此,本文所述的通用橋式起重機的升拱方法較為成功。
【參考文獻】
[1] 《TSG Q7016-2016 起重機械安裝改造重大修理監(jiān)督檢驗規(guī)則》
[2] 《GB6067.1-2010 起重機械 安全規(guī)程 第1部分 總則》
[3] 《TSG Q0002-2008 起重機械安全技術監(jiān)察規(guī)程-橋式起重機》
[4] 《GB/T14405-2011 通用橋式起重機》
[5] 《GB/T3811-2008 起重機設計規(guī)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