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林
十年前我開始自學投資理財,因為我發(fā)現(xiàn),一味的追求高收入,但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能讓錢生錢的話,不僅無法積累財富,反而會讓自己成為月光一族。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投好資理好財,必須精通一兩種投資理財工具,對我來說基金就是一件稱手的工具。
從股票到基金
剛開始學習投資理財?shù)臅r候,是以研究股票投資為主,同時也有研究一些其它投資工具,比如基金。只不過當時我覺得基金的收益不如股票,所以沒有投入太多的精力。
2008年A股大崩盤,我身邊的股票高手在這波熊市當中幾乎全軍覆滅。我幡然醒悟,覺得股票投資,在市場環(huán)境不好時,技術再強都于事無補。于是我萌生退意。
當然,讓我下定決心退出股票投資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投資本金不夠。我無法通過股票來構建有效的投資組合,很多時候只能購買一兩只股票,風險過于集中了。
從2008年開始,基金成為我新的研究對象。對于非專業(yè)投資者來說,基金的優(yōu)勢是非常明顯的,像“投資門檻低”就是我看中的一大優(yōu)勢。買一手股票,往往需要動用幾千甚至上萬元的資金,而絕大多數(shù)的基金只要1000元起就可以購買了,還有不少的基金只要100元,甚至只要10元起就可以購買??梢哉f,基金的投資門檻是極低的,所有人都能買得起。
此外,基金的投資標的不是一只股票,而是幾十只,甚至是幾百只股票,明顯可以分散普通投資者持有一只或幾只股票的風險性。從平衡風險的角度來看,基金也更適合普羅大眾。
當然,也別把基金只當成一個簡單的投資品種,它其實是可以千變萬化的。比方說,有80%以上的資金投資在股票上就是股票型基金;有80%以上的資金投資在債券上就是債券型基金。同時,根據(jù)投資標的的不同,還可以分成各種行業(yè)基金,例如地產類基金、醫(yī)藥類基金等等。甚至還有投資海外的QDII基金和投資黃金的黃金ETF。
可以說,基金的配置非常靈活,包羅萬象。只要深入進去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基金并不是想象當中的那么簡單。如果懂得合理運用基金這個投資工具,收益并不會輸給那些專業(yè)投資者。
如何投資基金
剛開始研究基金的時候,我仍然沒有跳出股票投資的思維,所以把基金也當成股票來看待,投資方式多數(shù)是單筆申購和贖回。
隨著對基金投資的不斷深入研究,我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的相關書籍都會推薦基金定投,所以也慢慢開始嘗試做單筆投資的同時做定投。再后來,經過一段上躥下跳的行情之后,我發(fā)現(xiàn)定投賬戶的收益率,竟然還要高過單筆投資的賬戶收益率。于是,我就慢慢增加了對定投賬戶的投入,并且開始研究基金定投的技巧。
另外,對于基金類型的選擇我也發(fā)生過變化。雖然,我非常崇拜的巴菲特老爺子一直在推薦被動管理型指數(shù)基金,但最開始我仍然更偏好主動管理型基金。因為我曾經對國內各種基金的歷史數(shù)據(jù)進行過大量的分析和對比,發(fā)現(xiàn)在國內,很多優(yōu)秀的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整體收益要遠高于指數(shù)基金。我認為,只要能夠挑選出這些優(yōu)秀的主動管理型基金,那么我仍然有機會戰(zhàn)勝市場。
但事與愿違,我投資的三只主動管理型基金都先后更換了基金經理人。要知道,對于主動管理型基金來說,基金經理人就是它的靈魂。如果換了新的基金經理人,那么歷史數(shù)據(jù)就不能代表新基金經理人的實際操盤水平。痛定思痛之后,我決定放棄國內的主動管理型基金,轉而擁抱被動管理型的指數(shù)基金。
再后來,我又從“挑選單只指數(shù)基金進行主動管理”,演變?yōu)椤皹嫿ㄏ鄬潭ǖ闹笖?shù)基金投資組合”。構建基金投資組合以后,我花在打理基金上的時間就更少了,基本上一年只調整一兩次而已。這樣,我也就騰出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個人提升和事業(yè)發(fā)展上。
我的投資感悟
回看我整個的投資歷程就是:從“股票”到“基金”,從“單筆投資”到“基金定投”,從“主動管理型基金”到“被動管理型指數(shù)基金”,從“單只基金”到“基金組合”。這其實是一個由復雜到簡單的過程。
這不禁讓我想起金庸武俠小說里的一個人物——獨孤求敗。他一生當中用過四把劍:20歲之前用的是青光利劍,凌厲剛猛,無堅不摧;20至30歲之間用的是紫薇軟劍,傷人無數(shù);30至40歲之間用的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橫行天下,有種大智若愚的感覺;40歲以后,不滯于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他已經到了無劍勝有劍的境界。
由簡至繁,是精;由繁入簡,是悟。但凡成功的市場投資者,心路歷程都差不多,都是由簡到繁再由繁入簡。
作為一名理財規(guī)劃師和理財自媒體“理財巴士”創(chuàng)始人,我覺得,對于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只要花費很少的時間,用最簡單的方法就能獲得我們應得的投資回報,而不必特意把事情搞復雜。查理芒格曾經說過:“記住淺顯的好過掌握深奧的”,我用了十年時間明白了這個道理,現(xiàn)在希望能給大家啟發(fā)和借鑒,在投資理財?shù)倪^程當中少走彎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