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寧
“爸爸,最近我特別佩服一個人!”
“我知道,肯定是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老爸,對嗎?”爸爸抹了一把自己帥氣的小平頭,自信滿滿地盯著寧寧。
“才不是呢!我佩服的是馬術選手華天。2016年里約奧運會,作為咱們國家唯一的參賽騎手,他獲得了馬術三項賽第八名。這可是咱們國家目前在奧運馬術項目上取得的最好成績呢?!睂帉幖拥卣f。
馬術運動起源于英國,它有非常多的“花式”,除了被奧運會收錄的盛裝舞步、障礙賽和三項賽外,還有策馬、耐力賽、駕車賽、馬上技巧等項目。
盛裝舞步 也叫作馬的芭蕾表演。聽名字,大家就能猜到,這應該是個非常“美”的項目。它要求參賽的馬跟芭蕾舞者一樣,完成一系列“舞蹈動作”,比如交換步、急走、慢跑、旋轉(zhuǎn)等。在悠揚的旋律中,氣定神閑、風度翩翩的騎手與高大健碩、斗志昂揚的駿馬完美配合,共同完成一支“芭蕾舞”,展現(xiàn)力量與美,絕對讓大家賞心悅目。
障礙賽 這個項目難度系數(shù)稍微高一些了,騎手跟馬得越過一個個專門設置的“攔路虎”,包括水池、模擬石墻、橫竿等等,這些“攔路虎”還被指定了先后順序。如果馬兒在比賽中畏懼“攔路虎”不跳躍,或是跳躍順序出錯,都會被罰分。
三項賽 也叫作綜合全能馬術比賽,在奧運馬術項目中,這應該是難度系數(shù)最高的一項。比賽分三天進行,囊括了盛裝舞步、越野賽和障礙賽,騎手這三天里必須騎同一匹馬。其中越野賽又叫耐力賽,騎手與馬需要按規(guī)定長距離奔馳,還需跨越途中的障礙。
馬術考驗的不僅是人駕馭馬的能力,同時也展現(xiàn)著馬本身的能力,騎手除了要有精湛的騎術外,還必須與馬建立良好的情感,配合默契,這樣才能在比賽中發(fā)揮出色。
華天參加的正是難度系數(shù)最高的三項賽,看得出來他絕對是一位全能型騎手,難怪寧寧會如此崇拜他。
“說到賽馬、騎術,咱們國家也有著非常深厚的馬術基礎呢?!?/p>
“真的嗎?”寧寧一臉詫異地看著爸爸。
在我國,圍繞“馬”開展的娛樂競賽活動早就出現(xiàn)了。商周時期,隨著馬車的普及以及人們對駕馭馬車能力的追求,馬車賽、人與馬車相賽這種凸顯技術含量的娛樂活動受到歡迎。而大家所熟悉的田忌賽馬的故事,也表明了賽馬這項活動的悠久歷史。
但要說我國真正開始出現(xiàn)與現(xiàn)代馬術相似的活動,那得從秦漢時期說起。
秦漢時期,一種帶有雜技性質(zhì)的馬上技藝表演——“馬技”開始受到大家的喜愛。它與現(xiàn)代馬術一樣,都以騎術為基礎,騎手與馬配合,共同完成一系列動作。
古代“盛裝舞步”
說到人與馬共舞,那咱們古代馬技就要比現(xiàn)代馬術更加賞心悅目了。
山東沂南漢代古墓中出土的漢畫像石,就“再現(xiàn)”了當時人與馬共舞的場景:一個畫面是馬技表演者在奔馳的駿馬上雙手扶馬背,呈倒立姿勢;另一個畫面是馬技表演者站在馬背上,一手舞劍,一手舞動彩繩,好像在跳劍舞。
元代陳及之畫的《便橋會盟圖》中,也描繪了唐朝時期精彩的馬技表演:一個突厥人在馬背上做倒立姿勢;另一個突厥大漢仰臥馬背上,雙腳朝天蹬著一個仰臥的小孩,小孩兩手各握一小旗,表演旋旗;還有兩位花冠長袖的姑娘,在馬背上金雞獨立,揮袖舞蹈。
想要在疾馳的馬背上完成這些動作,難度系數(shù)可是非常大的,足見當時人騎術的高超。
古代“障礙賽”
為了展示自己的騎術,古代人也會在場地里設置障礙,來增加馬技表演的難度系數(shù)。唐代趙璘的《因話錄》上,就記載了這樣一項馬技表演:唐代的宣武軍中,有一位特別精通馬技的騎兵,每當軍中舉行盛宴慶典時,他便表演一種叫“透劍門”的特技,駕著駿馬,從一條寬窄剛好容納一人一馬通過的、兩邊布滿鋒利劍刃的通道飛奔而過。
想想這樣的場景都覺得心驚膽戰(zhàn),萬一控制不好,可不就生命垂危啦!可以想見騎手的勇猛度,以及他對自己騎術的自信。
與現(xiàn)代馬術相比,咱們古代的馬技雖然表演的味道很濃,競技性不強,但對騎手的騎術、對人與馬的配合度,要求一點兒也不比現(xiàn)代馬術低。
“如今,想要領略我國的馬技精髓,那一定不能錯過少數(shù)民族的賽馬,尤其是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作為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可是一直將賽馬放在重要的位置。”爸爸向?qū)帉幫扑]道。
“那達慕大會賽馬有什么項目呢?”寧寧好奇地問。
“除了快馬賽、走馬賽、顛馬賽,還有馬上技巧表演。并且男女老少都可以參與喲。明年暑假,咱們一起去內(nèi)蒙古旅游,感受那達慕大會的盛況吧!”
“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