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發(fā)現(xiàn)大自然那些尚不為人知的美麗地方,既是每一個戶外愛好者的責任,也是他們最大的樂趣。當九寨溝、黃龍等景點已經(jīng)被大眾所熟知,去尋找旁邊隱秘的七藏溝,發(fā)現(xiàn)那片未被開發(fā)的原始美景,對“老驢子”來說就是非去不可的最大動力。沒想到,在穿越原始森林的過程中,我落單時竟然遇到兩頭黑熊,趴存粗大的樹干上向我咆哮……
徒步線路:卡卡溝→七藏溝長海子→魚海子→草?!S龍鄉(xiāng)→三道坪營地→4300埡口→則藏?!春!耪瘻祥L海
路程:徒步行程98.91公里(實測),累計上升4079米,累計下降4349米。海拔最低2635米,海拔最高4215米。
人數(shù):3人
徒步穿越歷時:6天
方式:重裝徒步穿越
線路背景:借網(wǎng)上流行的一段話作為開篇:在從松潘到九寨溝景區(qū)的崇山峻嶺之中,有一處靜謐唯美的處女地——七藏溝。當?shù)厝苏f它跟九寨溝相比毫不遜色,然而卻被九寨溝鵲起的名聲漸漸淹沒。從七藏溝徒步穿越到九寨溝長海,原始森林密布,溝壑溪流縱橫,沒有絲毫人為開發(fā)的痕跡。百公里的行程,我們呼吸著原始的空氣,經(jīng)過一處又一處的碧波蕩漾的海子,體驗一次又一次翻越雪線埡口的壯闊,感受著大自然的震撼。
難度指數(shù)★★★★
體能指數(shù)★★★★
風景指數(shù)★★★★★
危險指數(shù)★★★★
夏季草場奶茶香,無人區(qū)里藏海子
第一天:卡卡溝道班→草壩子→七藏溝長海子扎營17.5km
7月底,我們?nèi)?jīng)過多年磨合的重慶“老驢”,在川西川主寺的卡卡溝道班集合,開始了從七藏溝重裝徒步穿越到九寨溝長海的行程。因為這是一條高原無人區(qū)線路,對人員戶外素質(zhì)要求很高,參加的人數(shù)自然非常精簡。時值高原的夏季,作為七藏溝第一部分的卡卡溝里植被蔥郁,藍色的天空下,綠色的森林、灌木叢和黃色的土地形成鮮明對應(yīng),凸顯著高原特有的色彩氣息。
按照計劃,今天的行程在16~17公里左右,道路比較平緩,難度并不大?;顒拥陌l(fā)起人螃蟹出發(fā)前就做了很充分的準備。這次的路線主要就依據(jù)他準備好的軌跡導航行進,這樣我可以專心地將沿途風景和作為模特的唯一女隊員三千收錄進我的相機了。和以往進入這個路線的隊伍最不同的是,我們這次沒有向?qū)Ш婉R幫,將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全部的行程。
我們沿著溪流行進在3500米海拔的卡卡溝的陽光下,體力充沛的螃蟹背負著大部分的食物,一直走在前面當向?qū)А2叫幸粋€多小時,開闊的草地上出現(xiàn)幾塊木柵欄圍成的牧場,馬匹在里面低頭吃草。這里是當?shù)啬撩竦南募静輬?,每到這個季節(jié),他們都會把牛馬放養(yǎng)到這片水草豐美的地方,自己暫住在簡易的窩棚里。
我們走進圍欄里的木屋,有一對母女正忙著釀制奶油。進到窄小的木屋中,光線極暗,只有屋頂和邊上兩個窗戶透進一絲光亮。圍爐熱氣騰騰,正在煮著奶茶,香味引得我們連聲贊嘆。好客的主人給每人端了一大碗,說是喝茶,還不如說是在吃東西,因為奶茶里加有青稞面,面上浮著黃黃的酥油,非常淳濃。因這次穿越基本上只吃早晚餐,中餐只是吃點干糧,所以,這樣的補充無異于加了一次充足的油。
吃飽喝足重新上路,經(jīng)過最后一戶牧民的柵欄時,一群牦牛攔住了去路。螃蟹靈機一動,轉(zhuǎn)過背朝一條岔道走去,故意用紅色的背包罩來吸引牦牛,結(jié)果牛群真的跟了過去,這才讓出一條道來。聽聞牦牛會被那些色彩鮮艷的東西所吸引,看來此話不假。
再往里走,就是真正的無人區(qū)。里面道路起伏,溪流縱橫,需不時跨越木橋。跋涉兩個多小時,山谷變得狹窄高聳,上下的坡度也變得更大。沒走多遠,一道亂石橫陳的巨大斜坡如同堤壩般橫在了我們面前。要翻越這道“堤壩”必須攀登300多米的陡峭坡道,經(jīng)過一天的日下跋涉,我們早就身心俱疲,但又不得不走完今天最后的路程,就算再陡峭的坡道也必須上。坡道蜿蜒上升,三人幾經(jīng)喘息停歇,好不容易終于登頂。此時,一道深藏山間的長海子呈現(xiàn)在眼前,它給人一種深藏不露的小家碧玉氣質(zhì),碧藍恬靜,秀色可人。岸邊群山高聳,松木齊整排列在陡斜的坡壁斷面間。夕陽下,碧藍的湖水倒映著天際的霞光,光澤幽暗深邃,帶著一絲神秘的氣質(zhì)。
在長海子上游一處溪邊的平闊草地里,我們完成了扎營,這片美麗的海子也算是大自然給予辛苦了一天的我們最好的賞賜吧。
翻越4200米埡口,途經(jīng)野花盛開的草場
第二天:長海子→大埡口→魚海子→草?!鷪嚎谀_扎營19km
昨晚一夜風雨,清晨起來帳篷外的露水甚至已經(jīng)結(jié)冰。大家一邊準備早餐,一邊期待著緩緩升起的太陽烤曬一下濕漉漉的帳篷。但早晨的陽光太溫和了,無法真正曬干裝備。
重新上路,走過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平原,開始了第一個考驗——翻越4200米的埡口。昨夜的雨沒有影響到今天的好天氣,頭上藍天白云,耳邊涼風陣陣,讓我們登起山來也感到渾身舒適愜意。兩個多小時后,我們終于登上了巍峨壯麗的大埡口,天空變得巨大遼闊,俯覽眾山頭殘留的積雪,與湛藍的天空遙遙映襯,洗練,純凈。
接著,眾人沿亂石橫陳的山道在綿延巨大的巖壁下緩緩下行。抬頭是懸崖凌空,低頭可見山谷草地,不時有雄鷹劃過天際,弧線優(yōu)美絕倫。從大埡口的4200米下降到3400米的阿翁溝山谷,一路得不到水源的補充,我們不得不急行軍想早點到達谷底的溪流邊。幸而在途中遇見一處半山牧場,得到牧民夫妻的熱情招待,又一次品嘗到了香甜的酥油茶。
進阿翁溝不到1公里的地方,出現(xiàn)一灣小海子,高處看去,恰如正在回身的魚兒,難怪當?shù)厝税阉凶觥棒~海子”。緊接著魚海子的就是漁網(wǎng)一般散布開的草海子,表面上長滿了綠綠的草甸,下面是深淺不一的湖水和沼澤,斑斑點點,像一張撒開的大網(wǎng),等待著后面的魚海子鉆進來。
再往谷里深處行進,只見溪流縱橫,分散出許許多多的支岔。這樣持續(xù)行進了一個多小時,地勢開始升高,那些溪流也都消失不見了,眼前是一大片凹下去的草場,里面無數(shù)說不出名字的野花遍野盛開。繼續(xù)往前翻上一個平臺,那些溪流竟又回來了,原來它們經(jīng)過花海那片草原的時候都是從地下穿過,把豐富的水分留給了花草的根莖,也許這就是那片野花開得格外茂盛的原因吧。endprint
接下來一路上行,兩側(cè)懸崖峭壁,形態(tài)奇異?!澳銈兛茨莻€像什么?”隨著女隊員三千的一聲驚叫,我們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去,發(fā)現(xiàn)了前面的崖壁上凸立出的一塊巖石,像極了獅子頭,惟妙惟肖,威勢逼人。
傍晚,在阿翁溝盡頭的營地,我們遙望正前方聳立著的又一個海拔4200米的埡口,心里默默地給自己鼓勁:明天,我們將會用自己的腳步征服它。
風雨交加登山嶺,茂林深處抬羊角
第三天:埡口→紅星海子→黃龍鄉(xiāng)24km
晚上又下了一夜的雨。早起,收拾好濕漉漉的帳篷,就是一路爬升,高度500米,用時一個多小時。翻過埡口,也就離開了七藏溝,走到了紅星海子邊。當年,紅軍從此經(jīng)過,海子之名便因此而來。沿湖一路細雨紛紛,雨霧繚繞,山風陣陣吹得岸邊水浪激蕩,各種奇異的花朵競相斗艷,清澈湖水倒映著四周的山影。
沿著湖岸走到對面,開始朝著更高的山嶺爬去。此時狂風大作,風雨交加,大家都被雨水浸濕。特別是女隊員三千,昨夜本就稍感風寒,現(xiàn)在已手足微抖,有了失溫的癥狀。螃蟹急忙問她需不需要搭帳篷保暖回溫,她卻搖搖頭,沒有多說話,堅持往上走。
終于走到了如同橫躺著的刀柄的埡口。此時刮過埡口的風勢非常強勁,讓我們經(jīng)過埡口的時候,幾乎站立不穩(wěn)。頂著狂風緩步走過埡口,我們根本來不及欣賞一下高處的風光,就開始急急忙忙地往下疾走。當下到一處避風的坳溝,我們這才回頭觀望,見埡口方向巨石林立,如鵬鳥欲飛,蔚為壯觀。
接著沿碎石窄道一路下行,風雨時大時小,時斷時續(xù),但步伐卻不敢停止。一路上不時可以看見古樹參天,松掛如絲。突然,在一處古樹之間,發(fā)現(xiàn)一只野羊的羊頭角,螃蟹猜測應(yīng)該是以前獵人留下的。這個羊頭角讓三千很是喜歡,她一邊說著要把它帶回去作為這次行走的紀念,一邊將巨大的羊角背在了背上。
越到低處,森林越是茂密,道路窄小,亂石嶙峋,泥濘濕滑,我們踏著數(shù)不清的獨木橋在溪流的兩岸穿梭往來。大家都想早點走出這片處處潛藏著危機的地方,于是一路幾乎都沒有停下腳步,實在累了,就站在原地,稍微喘過氣來,繼續(xù)往前,這樣幾個小時下來,大家都渾身浸濕,精疲力竭。
即便趕路的腳步一刻沒放松,但路似乎越走越長,轉(zhuǎn)過一道彎又是一道彎,淌過一條溪流又是一條溪流。很多地方雖有過河的獨木橋,但因為濕滑,我們寧可淌水而過。正當我們都快要感到絕望的時候,終于看到了前方狹長平闊的谷底了。直到這時,大家才一屁股坐到地上好好地長喘上了一口氣。
經(jīng)過長長的峽谷,終于來到了位于谷口叫做黃龍鄉(xiāng)的小鄉(xiāng)鎮(zhèn)上,找到了當?shù)匚ㄒ坏囊患掖迕褡赞k的客棧,晾曬背包衣物,休整一夜。
都是驢友,注意點公德好不好?
第四天:黃龍鄉(xiāng)→十字路口→三道坪扎營17m
清晨,陽光明媚,做好補給后重新出發(fā)。隨著一路鄉(xiāng)村風光,朝著另一座山嶺行進。一條平坦的機耕道延伸到山腳,然后盤桓上升,又在層層山嶺間伸展著。路旁依然是溪水相伴,不過感覺今天的路變得容易了許多,沒有了那么大的爬升。
但好景不長,隨著海拔的升高,森林變得稀疏。正午的陽光直接照耀在身上,炙烤得行走的我們倍感疲憊。盡管如此,大家還是在下午兩點以前趕到了原定的扎營地“十字路口”。這里是此次徒步線路中通往九寨溝方向和王朗自然保護區(qū)的交匯點。雖然這里有后半程徒步線路中唯一的一處高山牧場,但因以往的驢友曾因缺柴燒火,拆掉過牧民的柵欄,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所以,我們一致商定,最好不去打攪牧民。同時覺得多走一段,也可以減少明天路程的壓力,于是繼續(xù)前行。
接下來的路并不太好走,一路經(jīng)過了連綿不斷的沼澤地,鞋子不斷陷入泥水之中。頭頂上是烈日當空,腳下卻是冰冷的泥水。終于,走出不到5公里,我們實在是覺得繼續(xù)行走太困難,不得不停下步伐,在翻越則藏溝前的一塊凸起的草坪上扎下營來。雖然四周依然被濕地和沼澤包圍,但這塊巴掌大的地方卻鮮花簇擁,風景秀麗,帳篷緊緊地依偎著兩顆古樹。此情此景,也稍微撫慰了一下我們疲倦的身心。
驚艷遇駿馬,驚險遇黑熊
第五天:三道坪→埡口→則藏?!春!耪瘻祥L海南扎營18km
昨夜冷風吹了一夜,我們本以為今天又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日子。但高原的天氣真的是娃娃臉,早起就看見周邊高處的山頭被陽光照耀,一片日照金山的景象。
出發(fā)不久就開始了翻越,一路當先的螃蟹回頭說,今天將爬升近1000米,翻越一個4300米的大埡口。趁著陽光還躲藏在云層當中,空氣還比較涼爽,我們加快步伐,想趁早多趕些路。群峰相連,陡壁環(huán)繞之中,我們一路沿坡上行,常常好像無路可尋,一旦走近,卻總是柳暗花明地在群峰陡壑之間,找到一道傾斜的溝谷或一條曲折的小道朝著山的高處延伸,再延伸,直到云際。
越往上走,喘息越加急促,四周的植被也漸漸減少,到了埡口頂端的兩三百米,光禿禿的只剩下大片白色巖石,鋪天蓋地,氣勢震撼。突然,一群駿馬從高處奔馳而來,經(jīng)過我們身邊時,駐足打量起這幾個陌生的客人。不期而遇的場面也讓我們驚訝了一陣,沒想到在這么荒涼的地方,還有馬群。
最后的登頂?shù)缆繁痪薮蟮膩y石堆所阻擋,小道在石堆中間盤桓向上,其中幾段路需要背靠著巨大的巖壁,手指緊扣著巖石間的石縫,亦步亦趨地緩緩攀登,盡管小心翼翼,也讓我們出了一身汗。終于到達了埡口,令人意外的是,整個埡口僅有一處瑪尼堆,看來這里確實是真正的無人區(qū),就連無處不去的藏民也很少光顧。
埡口另一面的谷底,一灣海子碧藍如瑰寶,鑲嵌在千山萬壑的最隱秘之處。一路碎石,一路急彎,我們下降近300米的高度,終于走近了神奇美艷的海子——則藏海。則藏海是個古老的堰塞湖,由于周邊是上百公里的無人區(qū),路途遙遠而充滿艱險,能得見其真容的人少之又少。走近海子,才能夠感受到它獨特的美,比天空更藍的湛藍湖面,清波蕩漾,純凈的湖水使湖底纖毫畢現(xiàn)于眼前。
告別了絕美難忘的則藏海子,離開湖岸后順著山道一路下行。山路陡斜,亂石橫陳,坡度極大,腳下就是淵深的峽谷,不得不屏聲斂氣,小心邁出每一步。下到谷底深溝,又隨著溪流一路向前,只見陽光下草甸古木,與周圍山色相映,恰如風景旖旎的畫廊。兩三小時后,我們終于在一道迷你的海子面前停下了腳步。這就是源海,隱藏在密林深處,少為外人所知。我們躺臥在海子邊的草地上,沐浴著輕柔的風,享受了片刻的寧靜和愜意。endprint
過了源海,又進入了大片的原始森林。源海之前,山色黛綠,草木清秀,感覺環(huán)境清爽怡人。但一過源海,森林里的樹木突然變得高大茂密,遮天蔽日,到處是倒下的枯木朽枝攔路,厚厚的苔蘚遍滿整個森林,石頭上、樹干上,甚至行走的小道上都鋪滿厚絨絨的苔蘚。小道是以前進山的獵人和藥農(nóng)走出來的,但近些年國家禁止獵殺野生動物,走的人變得非常稀少了。
越往前走,環(huán)境越是幽暗,腳旁的溪流碧藍潔凈,但越來越湍急。偶爾見到一些動物的尸體,使得整個林間氛圍陰森恐怖。因為拍攝一處景致,我脫離了隊伍走到了森林的更加幽深處,我正在小心探路而行,一陣突如其來的吼聲震驚了我。轉(zhuǎn)眼看去,原來有兩頭黑熊趴在不遠處的粗大樹干上伸頭朝我咆哮。我知道逃生無路,只能硬著頭皮應(yīng)付。正當一只黑熊跳下樹試圖撲過來的當口,我壯膽大聲怒吼起來。黑熊愣住了,續(xù)而后退,重新跳上樹。趁著雙方對峙的當口,我開始緩緩后退,退出一定距離后,我迅速撤退到了溪流岸邊,總算是脫離了危險。幸好這里離今天的營地不是很遠,淌著湍急冰冷的溪流,帶著疲憊和恐懼,我終于在天暗之前,一身濕透到達營地和隊員會和。
因遇到野獸的地方離扎營地不遠,聽我說完遭遇后,螃蟹和三千都緊張了起來,這個夜晚也注定成了不眠之夜。為了警示野獸,我們點燃了大堆的篝火,并輪流值班,不斷添加木材。伴隨著熊熊篝火,在滿天繁星和一輪明月的映照下,此次行程的最后一個露營之夜相安無事地過去了。平靜下來的我,也有點小小的遺憾沒能拍下一兩張熊的照片,不過再一想,那樣的時候還去拿起相機拍照的話,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差點倒在終點的前方
第六天:長海子南→九寨溝景區(qū)12km
天色終于大亮,長海子在旭日的照耀下碧藍靜謐,如同初醒的少女。長海子是一條綿長達數(shù)公里的高山湖泊,昨晚扎營地正是它的尾端,而另一頭是我們行程的終點——九寨溝景區(qū)內(nèi)的長海風景區(qū)。前一半行程是沿著湖岸而行,走在亂石堆砌的斜坡上,不斷有巨大的落木和巨石的阻擋,需要頻繁地翻越或匍匐鉆過。但身臨人間仙境般的風景畫廊,連日行走的疲勞困乏似乎也都已忘記了,我們的腳步輕快起來。
不過路程卻出人意料的被一道巨大陡直的巖壁斷開,要繼續(xù)前行,只能爬山繞行,再重新回到山林。雖螃蟹早就提前做好了功課,但到實地一看,仍找不到正確的道路。幸而這坡上很多岔道的樹枝上有以往驢友留下的絲帶標記,成了我們找到出路的希望。
但更復雜的情況出現(xiàn)了,這些標記非常混亂,實際上是幾條不同線路在不同時候留下的,如盲目跟隨這些標記,反而會迷失方向。于是我們只能細心分辨路標,再反復地對方向進行一次一次的判斷,仍未能避免在山里打轉(zhuǎn)。上上下下兜圈子讓我們疲憊和煩躁,恰在此時,天空中又下起了雨,讓我們面臨的局面更加困難。
看著導航標示,離最后目標只有1公里的直線距離,卻因為地形的極其復雜,草陌之間野路縱橫,加上以前山民留下的不同方向的足跡,我們完全找不到正確的道路。又過去了兩個多小時,終于,一處無名海子出現(xiàn)在了前方谷底,成了我們的希望。在地圖上,我們找到了這個小小的黑點,終于有了參照標志!
當長海子碧藍的身影又一次出現(xiàn)在前方的山腳下時,大家都感到欣慰,腳下又有力起來,朝海子的方向邁開大步。雖然身心早已疲憊不堪,但回顧著幾天來一路的美景和奇異經(jīng)歷,遙望前方美麗的海子,艱辛和困苦漸漸化做了成功的喜悅,激蕩在心中。
小貼士
在野外遇到熊怎么逃生?
流言:許多人都聽說過,遇到熊最好的求生方法就是躺下裝死,因為熊不吃死了的動物。這個說法對嗎?
真相:就許你們吃臭鱖魚,不許我們吃臭人肉嗎?雖然熊是雜食性動物,但畢竟作為食肉目的一員,多數(shù)熊還是愛吃肉的。即使遇到一頭飽熊,不太想吃死肉,但貧玩的它如果伸出力大無窮的厚掌把裝死的你翻過來拍過去的查看,這都不是什么有趣的事情。而如果是餓熊的話,不管獵物死活,它都會直接開餐的。應(yīng)對:遇到熊最重要的是保持鎮(zhèn)靜,不要和熊對視,不要做出突然的舉動,大多數(shù)熊并沒有侵略性。熊善于爬樹和游泳,而且奔跑速度要比人類快許多,所以不要妄圖從任何途徑快速逃脫。應(yīng)該冷靜地花幾秒鐘評估一下周圍的環(huán)境,確定逃生的路線,再緩慢地,順著風,倒退著離開。中國俗語管熊叫“熊瞎子”,這是因為熊的視力不發(fā)達,但具有非常靈敏的嗅覺和聽覺。所以順著風慢慢離開可以避免它根據(jù)氣味進行追蹤,保持安靜可以讓熊覺得你對它無害。
No Zuo Nb Die:真遇到熊時,別想什么拍照發(fā)朋友圈了,保命第一!
高原
行者簡介
高原,男,重慶市九龍坡區(qū)人。十年前開始涉足戶外活動,用一次又一次的行走和穿越豐富著自己的閱歷,經(jīng)歷到許許多多一般旅游中無法體驗到的感受。希望今后能探索更多鮮為人知的線路,閱讀那些隱藏在人們視線之外的景觀,體會更多精彩的視角。
行者感言
連續(xù)幾天以上的無人區(qū)背包穿越,需要極大的體能和耐力作為基礎(chǔ)才能實現(xiàn),但這種方式對隊員的要求極高。一般情況下,充分利用當?shù)刭Y源,請向?qū)?,租用馬匹托運裝備食品,是保證整個穿越成功的重要條件。因為意外情況總是會在出人意料的地方出現(xiàn),充分的準備才是最后穿越成功的保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