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親 趙浩宇 顏昆
除了航拍攝影師,重慶的天空中還有這樣一群造訪者。他們與天空的接觸更加頻繁,湛藍的天幕在他們眼里,有的是工作場所,有的是興趣之地,他們用自已的方式與重慶天空演繹著不同的故事。
直升機飛行員謝夕中飛,是會上癮的
小時候,謝夕中就想飛。沒有什么儀式性的預兆或是天啟什么的,又不是編電視劇情節(jié)。產生心愿的原因很簡單,小時候他老家的房子旁邊就是一座戰(zhàn)斗機機場,每天他都能看到戰(zhàn)斗機的起飛降落,看到飛行員的颯爽英姿,哪個小孩會不向往?
據說人類第一次嘗試飛行,便是用各種材料,給自己的身體裝上翅膀,謝夕中最開始的飛,也是從這樣直觀的飛行開始。動力傘、三角翼,這些都是他最初飛上天空的載具。那真是與天空零距離的接觸,風就在身下托住整個身體,讓他想起了小時候自己托住玩具飛機的手。謝夕中飛三角翼的經歷中,最驕傲的事是曾第一時間參與汶川地震的搜救工作,盡管累且危險,但終身難忘。
飛過才真正體會到飛行的樂趣,謝夕中說,他們圈內有種戲稱叫做“空中鴉片”——飛,是會上癮的。為了享受到更多停留在空中的感覺,于是,直升機便成了謝夕中三角翼之后的新選擇。直升機可快可慢,可在空中懸停,各種飛行限制較少,常規(guī)飛行在真高300米左右,基本采用目視飛行。
2014年,謝夕中去了中國民航飛行學員新津分校開始了直升機飛行員的學習。那時候重慶本地還沒有學習直升機飛行的地方,現在重慶本土的飛行員基本都是從那里學習畢業(yè)的,所以當時他所在那個班又被戲稱為了重慶直升機飛行的“黃埔班”。
學習并不輕松,首先得過體檢關,雖然當時是民用航空二級體檢的標準,但檢測項目也足足有79項。身體過關后,再是理論,7個科目雖然看起來不多,但涉及內容從機械學到氣象學再到心理學,跨度極大。所以,理論學習成了一開始最大的攔路虎,謝夕中記得好多同學都是在這上面磨掉了激情而打道回府。過完理論才能上機,上機的第一周叫做“炒菜”,因為不能很好地掌握飛機的平衡,整個飛機一會前一會后地晃蕩,就像菜在鍋里翻炒。謝夕中回憶說:“當時學得真不輕松,每個周末都從重慶跑成都,油費住宿費不說,就是這份精力也不是隨便哪個得行的。”學成之后,他就辭掉了工作,真正投身于天空的事業(yè)了。
說起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飛行體驗,謝夕中并沒說出什么驚心動魄的故事,他只沉浸在飛行的感受里。“當直升機飛到了800~1000米的高度時,四周的目視參照物基本就沒有了,這個時候就算是飛機以時速200公里/小時以上飛行,你人的感覺其實就像沒動一樣。那個時候,就是真正地融進天空里。”
飛多了會不會厭?會不會再也沒有了當初的激情?謝夕中很堅定地搖了搖頭,他說:“天空不止讓我上癮,讓我快樂,還讓我平靜。從天上俯視大地,真的,自然而然地就會讓人覺得人生所謂的煩惱或恩怨,其實都不算什么了?!?/p>
滑翔傘愛好者王源源天空中的“御風者”
2004年,還是一名軟件工程師的王源源正開車行駛在北京的北四環(huán)中路上,彼時的他雖已擁有與資歷足夠匹配的工作和薪資待遇,可快節(jié)奏的生活也讓他漸感疲憊。行車中,王源源猛然看到“飛人俱樂部”幾個字,平凡的俱樂部招牌,將他的思緒一下拉回到了4年前的美國。
那時,攻讀計算機專業(yè)的留學生王源源在教師的帶領下第一次接觸到了滑翔機。兩三千米的天空里,身旁沒有任何其他生物與世俗喧囂,只有一傘一人和耳邊不斷傳來的呼呼風聲。王源源覺得,自己仿佛化身成了布袋和尚說不得口袋里的張無忌,雖然這口袋無相無形,卻也讓人猶如手腳被縛,不敢肆意妄為。再一個瞬間,他又覺得自己在這方圓幾公里內如同天空中的一方領主,即便如此,卻也只能是個孤獨的國王。初次飛行給了王源源一種絕妙的體驗,于是,他下定決心開始自己的天空之旅。
雖然正式接觸飛行已是2000年,但王源源的飛行夢卻是自小有之,滑翔傘對于他來說,正好是既簡單輕松,又休閑娛樂的方式。“有一次因為在樹林上面兜風太久,沒有注意高度,等發(fā)現高度不夠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我拼命地住低處跑,但是茂密的樹木仍然撲面而來,眼看就要掉到20多米高的樹頂上,忽然來了一股小風把我又抬了起來,向前再飛了20多米,一時間腳下豁然開朗,我順利地從懸崖上飛了出來。”談及飛行當中的故事,王源源總是難掩心中的興奮,眼神當中閃爍著炙熱的光。
2012年,王源源放棄了北京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重慶打造自己的航空運動俱樂部。由于經驗豐富,王源源赫然成了重慶愛好者們口中的“圈圈大王”,初學者們也都尊敬地叫一聲“王教練”。有了自己的俱樂部和教練的身份,無論是對于愛好者們還是這項運動本身,王源源都似乎多了一份責任。
“人類是非常脆弱的,從高處摔下來會死,即便買了保險可以賠錢,死人也只能享受燒埋費。所以安全永遠都要擺在第一位?!苯叹毻踉丛慈缡钦f。“但是滑翔傘本身安全性非常高,它相當容忍‘菜鳥。只要聽從專業(yè)教練的指揮,不逞強,飛個十年八年沒摔過的人多得很。只是,作為一個教練,我認為最大的難度在于,重慶崽兒實在太過于勇敢了?!?/p>
已在飛行上度過10多年時間的王源源喜歡把滑翔傘、動力傘、三角翼等飛行器比作“大玩具”,在這個領域內,他無疑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大玩家。他常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會飛,一種不會。若說自己對天空仍有期許,那就是玩到老,飛到老,把有限的生命,寄托給這無垠的天空。
無人機玩家白任遠將重慶的另類美傳遞給世界
連日的晴朗讓重慶的天空變得湛藍潔凈,夕陽的余暉灑在空曠的無人機訓練場上,白任遠認真地注視和操控著天空中飛翔的精靈,那是他的無人機“極飛650”。在進行日常的練習和拍攝之后,無人機平穩(wěn)落地,白任遠朝我們招招手,邀請我們一起觀看他最近的航拍作品。
如果說路與橋勾勒出了山城的脈絡,燈與影填充了霧都的色調,那么天空便在白任遠的航拍下展現出了一種我們之前從未感受到的重慶風情。作為資深的無人機航拍愛好者,白任遠早在2009年便接觸到了無人機航拍這一領域,彼時無人機在中國還屬于一種小眾愛好,但自小對航摸感興趣的他一接觸無人機航拍便深深地愛上了。經過數年的學習和積累,如今的白任遠鏡頭下的重慶顯得奇幻而富有激情,無論是穿越樓房的李子壩輕軌站、360。的大盤旋公路、如宮崎駿筆下《千與千尋》般輝煌的洪崖洞、還是武隆野性十足的森林都被白任遠記錄在了鏡頭里。2011年開始,白任遠與朋友們一起先后參與了中央電視臺“巫山風光”和“仙女山風光”的航拍工作,真正地將空中重慶的美麗通過自己的鏡頭展現給了全世界。
“當時我們將一些航拍后的視頻后期處理后發(fā)布在優(yōu)酷等網絡平臺,在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正好,那時巫山旅游局在邀請中央電視臺《請您欣賞》欄目組到巫山進行風光拍攝,欄目組的導演之前在網絡上看到我們的航拍作品,于是就與我們聯(lián)系、溝通,探討無人機航拍在宣傳片拍攝中的作用,于是我們便參與到‘巫山風光的拍攝當中?!迸臄z過程中,白任遠帶著團隊和無人機,在地面、游船上、車輛中完成著各種空中拍攝,緊張伴隨著整個過程。直到每次看到無人機平安著陸,他們才能放下心來?!跋逻吺?70多米的水深,如果飛行器出現異常,我們是沒有辦法打撈的。”回憶起這次拍攝過程,白任遠仍然記憶猶新。
除了自然的山水風光以外,拍攝天空下的重慶城景也是妙趣橫生。白任遠打開一張在朝天門碼頭拍攝的720度全景漫游照片告訴我們,這張照片是用飛行器在空中定住,拍攝多張各個角度的圖片,合成到一起,全面展示了雙360度球型范圍內的所有景致,通過鼠標拖動,可以觀看到場景的各個方位。白任遠說,這張照片花了兩個星期才制作完成。隨后,白任遠又打開另外一張球形的創(chuàng)意照片向我們介紹,這張照片是去年11月在渝北兩江幸福廣場上空拍的。當時只是為了去試機器,后期用軟件處理時才發(fā)現兩江幸福廣場上居然有個“笑臉”,與幸福的主題完美契合,算是個意外的驚喜。
白任遠說:“從空中看重慶,那些綺麗的自然風光和厚重的人文風貌,又是另外一種叫人驚嘆的美?!彼畲蟮男脑妇褪悄懿倏刂鵁o人機,漫游重慶天空的各個角落,然后將這個另類視角展現出的城市之美傳遞給全世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