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玲
系統(tǒng)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術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效果觀察
●張麗玲
目的:探究系統(tǒng)護理方法對子宮肌瘤患者術后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62例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做研究,隨機分2組/31例,觀察組-系統(tǒng)護理,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相比2組患者的臨床指標、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結果:觀察組各項臨床指標良好,其中住院時間僅為(6.25±1.81)d,且焦慮、抑郁評分大幅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更具優(yōu)勢,P<0.05。結論:在子宮肌瘤患者手術后進行系統(tǒng)護理對其療效的影響非常顯著。
系統(tǒng)護理;治療效果;子宮肌瘤;影響
作為女性群體中的常見腫瘤疾病,子宮肌瘤對患者健康影響較大,手術是應對此病的主要方法,但患者在術后的心理狀況通常較差,治療接受性下降,因此,在手術基礎上實行科學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1]。本文為了研究系統(tǒng)護理方法對子宮肌瘤患者術后療效的影響,選擇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研究,便于臨床參考,詳細情況見下:
1.1 資料
此研究選擇62例在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間于本院接受診治的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
按隨機數(shù)表法分成觀察組、對照組2組,每組31例患者。
觀察組--年齡平均(40.78±3.36)歲;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患者有8例,高中文化水平患者有19例,大專及以上文化水平患者有4例。
對照組--年齡平均(41.12±3.29)歲;上述文化水平患者分別有10例,18例,3例。
2組子宮肌瘤患者以上資料數(shù)據(jù)差異性較小,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觀察組--實施系統(tǒng)護理干預,方法內容有下列幾點:
(1)健康宣教。根據(jù)患者的文化水平及接受能力向其詳細講解子宮肌瘤的病因、并發(fā)癥、系統(tǒng)護理的效果、注意事項等。
(2)心理干預。觀察患者有無不良反應,若有,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再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輔導,多給予鼓勵和安慰。囑咐家屬加大對患者的照顧力度,全力支持患者和醫(yī)護工作。
(3)飲食干預。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飲食指導,逐步從流質飲食-半流質飲食-普通飲食過度,飲食需具備高蛋白質、維生素的特點。遵循少吃多餐的飲食原則。
(4)疼痛干預。必要情況下可遵醫(yī)囑給予患者鎮(zhèn)痛藥。指導患者減少對疼痛的過度關注(興趣法、注意力轉移法等)。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講解相關注意事項、觀察病情、做好交流溝通工作等)。
1.3 觀察指標
對比2組子宮肌瘤患者的臨床指標以及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的分值[2]。
臨床指標:包括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疼痛分值。疼痛分值借助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判定,滿分十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弱。
SAS、SDS量表:百分制,分值越低,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越良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的觀察指標數(shù)據(jù)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以均數(shù)±標準差的形式表示2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和SAS、SDS量表分值(t檢驗),若P<0.05,則為2組患者數(shù)據(jù)差異性大。
2.1 2組子宮肌瘤患者臨床指標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4項指標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情況見表1:)對照組(n=31) 55.12±6.78 9.60±1.33 45.57±7.30 5.49±1.46觀察組(n=31) 41.10±5.94 6.25±1.81 25.21±6.62 2.33±0.73
表1 對比2組患者的臨床指標
表1 對比2組患者的臨床指標
組別 腸功能恢復時間(h)住院時間(d)下床活動時間(h)疼痛分值(分
2.2 2組子宮肌瘤患者SAS、SDS量表情況比較
觀察組在護理后的2項分值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2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分)
手術是治愈子宮肌瘤的有效手段,但手術后,患者通常因錯誤認識所致的負面情緒阻礙了醫(yī)護工作的順利進行,且術后疼痛感也加大了患者對于后續(xù)護理的抗拒性[3]。
對照組子宮肌瘤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其劣勢有:護理措施較為片面,忽視了患者心理、疼痛因素對治療的影響,效果一般[4]。
觀察組子宮肌瘤患者開展系統(tǒng)護理,其優(yōu)勢包括:(1)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對于自身疾病和系統(tǒng)護理的認知程度,有利于加強其對于護理干預的接受性[5]。(2)心理干預。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3)飲食干預。及時補充患者所需營養(yǎng),加強抵抗力。(4)疼痛干預。降低患者疼痛感,提升舒適度[6]。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4項指標較對照組良好,其中下床活動時間為(25.21±6.62)h、疼痛評分為(2.33±0.73)分,SAS量表和SDS量表較對照組低18分左右,與對照組進行比較,觀察組具有絕對優(yōu)勢,P<0.05。
綜上所述,手術后,對子宮肌瘤患者開展系統(tǒng)護理有助于提高其臨床療效、改善其負面情緒,效果良好,適宜推廣。
(作者單位:甘肅省甘南州人民醫(yī)院)
[1]趙婧.系統(tǒng)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術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醫(yī)學信息,2015,28(4):117-118.
[2]陳嫚.系統(tǒng)護理對子宮肌瘤術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5,28(52):185-186.
[3]阮葉蘭,黎佩蓮,楊彩霞等.系統(tǒng)護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5,22(3):343-344.
[4]許燕紅.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手術室護理干預對手術效果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1):168-169.
[5]林潔,劉書英.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患者術后腸蠕動早期恢復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135-136.
[6]楊生紅.心理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患者手術應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23):20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