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媛
(湖北省武漢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疼痛科,湖北 武漢 430015)
活動艾灸盒的設計與應用
萬 媛
(湖北省武漢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疼痛科,湖北 武漢 430015)
艾灸;活動艾灸盒;設備設計
灸法是指利用艾葉等易燃材料或藥物,點燃后在穴位上或患處進行燒灼或熏熨,借其溫熱性刺激和藥物的藥理作用,以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1]。艾灸治療原料以艾葉為主,其氣味芳香,辛溫味苦,容易燃燒,火力溫和,主灸百病[2],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深受患者的喜愛,尤其在中醫(yī)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廣泛應用。普通灸盒(曾被申請專利)主要適用于腹部、背部等面積較大部位的施灸,但不適用于因疾病或體質原因,不能采取俯臥位者;目前臨床使用的其他類型的艾灸儀不能調節(jié)距離,不能有針對性地對準穴位施灸或無盒體保護,容易導致患者燙傷,如面神經炎風寒襲絡證者可灸太陽、下關、翳風、頰車、陽白等穴位,但在施灸時存在困難和安全隱患。鑒于此,筆者設計制作了活動艾灸盒,可滿足側臥位及穴位的施灸,并能保障安全。于2014年1月使用至今,應用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1材料
主要材質為不銹鋼無頂面盒體及與盒體配套的不銹鋼網罩,網罩頂部設有微型風扇。
1.2制作方法
不銹鋼無頂面盒體長25 cm,寬23 cm,離方盤兩側邊緣 5 cm 處焊接柱狀鋼管,每隔8 cm對稱鉆孔,上有一5 cm寬活動桿,便于調節(jié)距離遠近?;顒訔U上安裝2個圓柱狀艾條孔,可上下、左右調節(jié)位置,便于插入艾條及對準穴位施灸。盒體底座兩側焊接一4 cm×6 cm鋼塊,上面鉆2個圓孔,安裝橡皮筋。與之相配套的不銹鋼網罩上方有微型風扇及電池盒、開關,網罩下方有與盒體對應的插頭,可插入鋼塊圓孔中固定。
(圖1 專利號:ZL 2014 2 0153494.2)
1-盒體,2-艾灸桿,3-支撐板,4-插孔,5-插桿,6-艾條插槽,7-接灰盒,8-鐵絲網,9-固定板,10-橡皮筋,11-網罩,12-微型風扇。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實施例:如圖1~3所示,一種活動艾灸盒,包括無頂面的盒體1和艾灸桿2,所述盒體1內設有兩塊平行的支撐板3,所述支撐板3的頂端設有多個插孔4,所述艾灸桿2的兩端設有與插孔4相配合的插桿5,所述艾灸桿2上設有艾條插槽6,所述盒體1的底部設有接灰盒7,使用時可向接灰盒7中加入少量的水,所述兩塊平行的支撐板3之間設有鐵絲網8,所述鐵絲網8位于艾灸桿2與接灰盒7之間,所述盒體1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塊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上設有兩個通孔,通孔內設有橡皮筋10,所述活動艾灸盒還設有與盒體1相配合的網罩11,所述網罩11設在固定板9上,所述網罩11的頂部設有微型風扇12,使用時,微型風扇12可向下吹風,從而加速艾條的燃燒,并將艾條燃燒的灰燼吹入。
①使用時施灸者在盒體中加入少量清水,將艾條插入活動頭并點燃,根據患者體位和需施灸的穴位調節(jié)好距離和艾條的方向。②盒體邊緣的有固定孔,施灸者可根據施灸部位調節(jié)高度,并做妥善固定。為防止患者轉動身體不慎觸及灸條頂端導致燙傷,外罩防護罩,防護罩的插頭可插于盒體邊緣的固定孔中,防止移動。③防護罩頂部的微型風扇可助燃艾條,并吹落灰燼至盒體,避免灰燼飛揚。④操作中加強巡視,適當調整距離和方向。使用完畢,灸條滅火,盒體在清水下沖洗干凈,待干備用即可。
①艾灸桿固定效果好,不會滑動,避免了患者翻身或活動時燃燒的艾條燙傷患者甚至引起火災,另外艾灸桿可以在支撐板上前后移動,從而能很方便地調節(jié)艾條與施灸部位的距離,保證了艾灸的療效。②艾條還可以在艾條插槽中左右移動,從而能根據患者體位變化和需要施灸的穴位進行調節(jié),滿足患者不同體位的施灸。③固定板不僅可用作把手,便于拿持,還能通過橡皮筋將本裝置固定在床沿、欄桿,防止移動,高度調節(jié)簡便,施灸者操作方便。④鐵絲網的作用是防止艾條掉進接灰盒中,網罩使使用更加安全,網罩上的微型風扇用于艾條助燃并將艾灰吹入接灰盒中,避免艾灰飛揚。⑤不銹鋼材質,便于清潔,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安全等特點。
[1] 王富春.刺法灸法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2] 孫國杰.針灸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8.
R245.81
D
1006-978X(2017)05-0008-01
2017-07-07
修回日期:2017-07-17
本文編輯:朱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