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片為什么發(fā)黃了?”在與蓮藕和子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種植戶的接觸中,經常有人問到這樣的問題。調查發(fā)現(xiàn),導致葉片變黃的因素有很多,常見因素主要有除草劑為害、土壤理化性狀不適、養(yǎng)分供給不良及病蟲害為害等。
1 除草劑為害導致葉片褪綠黃化
這種情況比較常見,為此,筆者專門撰寫過一篇文章《幾種除草劑為害蓮的癥狀》[1],可以參考。導致葉片褪綠黃化的常見除草劑包括草甘膦(農達)、草甘膦銨鹽、精吡氟禾草靈、吡嘧·苯噻酰(由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組成)及二氯喹啉酸等內吸傳導型除草劑。近年,有人使用撲草凈防治浮萍,但常出現(xiàn)傷害蓮藕植株的現(xiàn)象。內吸傳導型除草劑為害蓮藕植株時,即便只接觸到植株的某一葉片,或某一處莖稈或根系,一旦被吸收,則可被傳導至同一植株其他部位(葉片、花、果及根部);或噴在土壤表層被植物根系吸收后,被傳導到葉片、花及果部。受害蓮藕植株上癥狀的表現(xiàn)為系統(tǒng)性的,表現(xiàn)癥狀的葉和花的分布,與蓮鞭延長生長的走向一致。癥狀主要包括:①新葉葉色褪綠發(fā)黃,或葉脈失綠,葉緣向上翻卷,出現(xiàn)斑枯,重者葉片枯萎死亡;或新生葉片不展開或不伸展,葉色深綠,葉柄彎曲(實際所見,以葉片褪綠發(fā)黃、葉緣向上翻卷的現(xiàn)象為多)。②花藥由黃色變?yōu)榘咨?;花瓣粉紅顏色消褪變淡;心皮泡狀凸起,易脫落,不結籽。③根狀莖短縮,節(jié)間不伸長,部分簇生呈雞爪狀(圖1)。另外,曾經有農戶在子蓮田誤用2,4-D鈉(2,4-二氯苯氧乙酸鈉鹽),結果導致大面積植株的葉柄變軟、彎曲,葉片下垂(圖2)。
觸殺型除草劑,如草銨膦、除草醚、百草枯、敵稗、果爾(乙氧氟草醚)、噁草靈、克無蹤(百草枯)等,與植株接觸時,只傷害與藥劑接觸的部分,植物體內不能傳導。觸殺型除草劑不直接傷害地下部分或在地下部分表現(xiàn)癥狀,主要為害葉片,受害葉片褪綠發(fā)黃,葉緣上卷,并出現(xiàn)斑枯,重者葉片枯萎死亡。受害葉分布與蓮鞭走向一致,花藥顏色由黃變白、花瓣粉紅顏色消褪變淡、心皮泡狀凸起、易脫落、不結籽。
蓮田遭受除草劑為害的原因主要是田間使用除草劑不當。有的是誤用,即在蓮田除草劑種類、使用劑量、使用時期及使用方法等方面出現(xiàn)錯誤。有的是外來,主要是鄰近蓮藕種植田(如水稻田、旱地、田?。┦褂贸輨r,除草劑隨風飄逸,或隨水源(灌溉水或地表徑流)而來;除草劑包裝袋或包裝瓶遺留田間,或使用過除草劑的器械(如藥桶)在蓮田灌溉水中清洗。有的是除草劑殘留,主要是蓮田土壤或灌溉水中的除草劑殘留。實踐中,要確認是哪一種除草劑導致的為害,是比較困難的。
防治方法:藕蓮和子蓮對許多除草劑非常敏感,使用除草劑時一定要小心謹慎。藕蓮和子蓮萌發(fā)前7~10天,可以使用殘效期短的除草劑;萌發(fā)后,對于適宜的除草劑種類和劑量,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則不要使用。要消除除草劑誤用,防止外來除草劑為害。蓮藕生長季節(jié),不在蓮藕田的鄰近田埂或田塊使用除草劑,不在蓮藕田的上風口、水源地和水源上游使用除草劑;不在蓮藕田或水源地清洗使用過除草劑的器械,不隨意丟棄盛裝過除草劑的容器或包裝袋,更不能隨意傾倒除草劑;了解水源和土壤中除草劑殘留情況,防止長殘效期除草劑的為害。對于已經發(fā)生除草劑為害的田塊,及時換水,減少田間除草劑含量;適當追施肥料,增強植株長勢。部分種類的除草劑,可嘗試使用除草劑解毒劑。
2 土壤理化性狀不適導致葉片褪綠發(fā)黃
土壤理化性狀不適,進而導致連片蓮藕和子蓮植株葉片褪綠發(fā)黃的現(xiàn)象,主要出現(xiàn)在進行過土地開發(fā)整理的地區(qū),而且以旱地改水田的地塊出現(xiàn)較多、較重。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區(qū)在土地整理過程中,采取了不合理的土地平整方法。
我們知道,土壤是有不同層次構造的,不同深度土層中土壤的物質組成、質地、結構、松緊度、顏色等均有不同。農業(yè)土壤表層就是耕作層,其下為犁底層。對于旱地而言,犁底層下為心土層,再下為底土層;對于水田而言(耕作層也叫淹育層),犁底層以下為斑紋層(潴育層),再下為青泥層(潛育層)。
一般農田耕作層厚15~20 cm,但蓮藕田的耕作層可達30~50 cm,甚至更深。耕作層受耕作、栽培、施肥、灌溉等人為活動影響最大,含有機質較多,顏色較深,較疏松,孔隙多。耕作層受氣候等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也大,土壤干濕交替頻繁,溫度變化大,通透性較好,微生物活動強烈,物質運動轉化快,含有效營養(yǎng)物質多,是作物根系集中分布的土層。耕作層的形成大多歷經了數十年,乃至上百年至上千年的歷史。
耕作層下的犁底層,其有無和深淺與犁耕深度等因素有關,長期積水的爛泥田、漚田沒有犁底層;犁地深度變化較大的田塊,犁底層不明顯;犁地深度一致的田塊,犁底層較明顯。犁底層明顯的田塊,犁底層厚度一般5~10 cm,土層緊實,較黏重,總孔隙度低。對于旱地而言,犁底層下的心土層厚20~30 cm,土層緊實,受氣候和地表植物影響較弱,土壤溫濕度變化較小,通透性較差,微生物活動弱,物質轉化和移動較緩慢,植物根系分布量少,有機質含量極低;底土層則不受耕作影響,受氣候、微生物等影響均很小,物質轉換緩慢,缺少營養(yǎng)物質。對于水田而言,其犁底層下的潴育層受地下水升降和季節(jié)性水分潴積影響,土層中的氧化和還原過程交替進行;潛育層則終年積水,長期受潛水浸漬,處于還原狀態(tài)。
不合理的土地平整方法,主要表現(xiàn)為將原有地塊上的耕作層土壤推移他處,土地平整后對耕作層土壤未予回填,而是直接對耕作層以下的土層(犁底層、心土層或潴育層、底土層或潛育層等)進行耕翻平整。這樣,新平整的田塊中,土壤質地、結構、松緊度、孔性、有機質、通透性、吸收性能、酸堿度、養(yǎng)分等理化性狀大多發(fā)生較大變化,土壤保肥、供肥能力和通透性均降低,導致植株不能正常吸收利用養(yǎng)分。在這樣的田塊種植藕蓮或子蓮,即便加大化學肥料施用量(有實例施用量為常規(guī)的2倍),植株也不能持續(xù)健康生長。許多情況下,前期植株生長正常,但到一定時期后,植株根系養(yǎng)分吸收能力明顯下降,葉部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營養(yǎng)缺乏癥狀,表現(xiàn)為葉片在短期內褪綠發(fā)黃,重者葉片出現(xiàn)斑枯,甚至因“饑餓”而死亡(圖3)。這里的營養(yǎng)缺乏,往往不是某一種元素缺乏,而是多種元素缺乏。與內吸傳導型除草劑為害癥狀相比,這種情況下癥狀發(fā)生前期葉片的葉緣一般不上卷、不焦枯。endprint
防治方法:①土地平整時,確保耕作層土壤回填,這是最根本的防治辦法。②合理配置茬口,新平整的田塊,可先種植淺根系的水稻等作物2~3年,并配合種植紫云英等綠肥作物,之后再種植蓮藕或子蓮,則效果較好。③增施有機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能。結合整地,耕翻前每667 m2施商品有機肥1 000 kg,或腐熟農家肥
3 000~4 000 kg。④放水擱田,葉面施肥。經驗表明,對于已經發(fā)生癥狀的田塊,放水擱田7~10天,同時用0.3%~0.5%尿素+0.3~0.5%%磷酸二氫鉀混合液,或0.5%~1.0%蔗糖+0.3%~0.5%磷酸二氫鉀混合液進行葉面施肥,對于恢復植株長勢有較好的效果。但凡利用新平整的田塊種植藕蓮或子蓮的,如果事先未能進行耕作層回填,建議在植株發(fā)生3~5片立葉時,即開始擱田和葉面施肥。擱田時,要在田塊四周及田內,按一定距離開溝,溝深30~50 cm,排干田間明水。擱田可以促進空氣中的氧氣直接進入土壤耕作層內,氧化土壤中還原性有毒物質,分解有機質、增加土壤有效養(yǎng)分、改善根系生長環(huán)境,從而促進根系生長發(fā)育、增強根系吸收養(yǎng)分的能力。同時,葉面施肥,可以及時補充養(yǎng)分,緩解根系養(yǎng)分吸收能力明顯下降的問題。
3 典型的缺素癥導致葉片褪綠發(fā)黃
其一是缺鉀,藕蓮或子蓮植株缺鉀,首先在葉肉部分表現(xiàn)失綠,出現(xiàn)黃色斑塊;重者形成連片枯斑,但葉脈仍然保持綠色;后期,葉片枯萎死亡。其二是缺氮,缺氮植株葉片亦褪綠發(fā)黃,葉色變淺。其三是缺磷,蓮藕缺磷時,葉片癥狀一般不明顯(圖4)。
防治方法:及時施肥,施足肥。一般宜每667 m2施純氮(N)20~26 kg、五氧化二磷(P2O5)7~10 kg及氧化鉀(K2O)20~25 kg。其中,磷肥可用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和鉀肥作基肥和追肥分2~3次施入,而大約50%的鉀肥宜在蓮藕根狀莖即將膨大時施入。另外,要注意補充鋅、硼等微肥。
4 低溫冷害和病害導致葉片褪綠發(fā)黃
常見的現(xiàn)象包括:①種藕采挖至定植初期的低溫冷害,導致初期發(fā)生葉片褪綠發(fā)黃;②蓮藕腐敗病為害導致葉片褪綠發(fā)黃。防治方法參考劉義滿[2,3]發(fā)表的文章。
參考文獻
[1] 劉義滿,彭靜,李明華,等.幾種除草劑為害蓮的癥狀[J].長江蔬菜,2015(3):50-52.
[2] 劉義滿.蓮藕定植后,為什么遲遲不“發(fā)棵”?[J].長江蔬菜,2017(15):48-50.
[3] 劉義滿.蓮藕主要病蟲害有哪些?如何防治?[J].長江蔬菜,2017(17):48-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