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囡,劉玉路,李洋,官瑞啟,葉軍英
(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56)
重復經顱磁刺激與改良無抽搐電休克治療首發(fā)抑郁癥起效時間的隨機對照試驗
趙靜囡,劉玉路,李洋,官瑞啟,葉軍英
(哈爾濱市第一??漆t(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56)
目的 分析探討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與改良無抽搐電休克(MECT)治療首發(fā)抑郁癥的起效時間,判斷其療效。方法 選取60例首發(fā)抑郁癥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給研究組采用重復經顱刺激(rTMS)進行治療,給對照組采用改良無抽搐電休克(MECT)進行治療,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進行評估,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1、2、3、4、8周患者抑郁癥狀的變化和減分率。結果 治療后1、2、3、4周,研究組癥狀變化、抑郁減分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減分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與改良無抽搐電休克治療(MECT)對治療首發(fā)抑郁癥均能在1周后起效,改良無抽搐電休克治療(MECT)能快速起效。
重復經顱磁刺激;改良無抽搐電休克;抑郁癥;起效時間;對比試驗抑郁癥是一種復發(fā)率高、致殘率高和自殺率高的精神性疾病,若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引發(fā)難治性抑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給患者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早期首發(fā)性抑郁癥的診斷以及治療非常關鍵。基于此,本次研究選取60例首發(fā)抑郁癥患者,對比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與改良無抽搐電休克(MECT)對治療首發(fā)抑郁癥起效時間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治療的60例首發(fā)抑郁癥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研究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齡18~43歲,平均年齡(25.5±5.5)歲;病程1~8個月,平均病程
(4.5±2.5)個月;其中高中及以下學歷9例,專科學歷10例,本科及以上學歷11例;HAMD評分25~54分,平均(35±5.5)分。對照組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齡18~47歲,平均年齡(25.5±6.5)歲;病程1~8個月,平均病程(4.5±2.5)個月;其中高中及以下學歷6例,專科學歷11例,本科及以上學歷13例;HAMD評分25~54分,平均(35±5.5)分。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教育程度等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2]納入標準:①符合美國精神障礙診斷ICD10與統(tǒng)計手冊第4版抑郁癥診斷標準;②患者抑郁癥均為首發(fā),且漢密頓抑郁量表評分≥20分;③患者均小學及小學以上教育程度,無文盲患者;④患者及家屬均知情此次研究,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排除嚴重軀體疾病患者、智障患者、嚴重腦外傷患者;②排除嚴重自殺傾向患者、藥物依賴患者;③排除無法配合治療、治療依從性較差患者;④排除雙相情感障礙抑郁發(fā)作患者。
1.3 方法
1.3.1 藥物治療 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規(guī)艾司西酞普蘭進行藥物治療,藥物劑量定為10~20 mg/d。在接受治療期間均不使用其他抗抑郁劑、抗精神病藥物等[3]。
1.3.2 治療方法 給研究組患者采用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儀器選擇:英國Magstim有限公司生產的RApID2型高頻經顱磁刺激儀。治療方法:將線圈中心置于患者左前額葉背外側皮質并與頭皮相切,治療時間定為20 min/d,每周治療5 d,休息2 d;連續(xù)治療4周,共計20次。
給對照組采用改良無抽搐電休克(MECT)治療。儀器選擇:美國英賽特公司生產的多功能電休克治療儀。治療方法:治療前指導患者禁食禁水8 h,治療前靜脈推注丙泊酚(1.5~2 mg/kg),利用肌肉松弛劑使患者喪失意識,利用腦電圖記錄抽搐發(fā)作。將兩電極分別放置于患者頭部兩側外眥和外耳連線中點上方垂直距離1 cm處,抽搐發(fā)作時觀察患者手指或足趾輕微抽動,第1周、第2周分別治療2次,第3周治療1次。
1.4 觀察指標 評估患者的抑郁情緒,所有患者均由1名精神科醫(yī)師完成漢密頓抑郁量表評估,在選擇一名醫(yī)師復核。對治療前和治療后1、2、3、4、8周進行抑郁評估,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減分率[(減分率=基線評分-治療后評分)/基線評分×100%]探討起效時間,起效=HAMD減分率≥25%,有效=HAMD減分率≥50%,治愈=HAMD減分率≥100%,評估治療效果[4]。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情況,比如頭暈、頭痛、惡心、嗜睡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軟件SPSS 16.0統(tǒng)計對上述治療進行數(shù)據(jù)的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和例數(shù)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對比 治療后1、2、3、4周,研究組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抑郁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治療第1周兩組減分率均≥25%,治療2、3、4周后,研究組抑郁評分高于對照組,減分率低于對照組。治療8周后,兩組患者減分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x±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時間點HAMD減分率分比較(x±s)
2.2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1例頭痛,2例頸部酸痛,1例惡心,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3.3%,對照組患者2例意識障礙,4例頭痛,2例肌肉酸痛,5例惡心,2例肌肉受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3.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抑郁癥是精神科常見的精神類疾病之一,多數(shù)患者在患病后表現(xiàn)出情緒低落、思維遲鈍、抑郁不振等癥狀,病情嚴重患者可能具有自殺傾向[5]。對早期抑郁癥患者采取有效治療顯得極為重要。MECT是以往臨床治療抑郁癥的常用方法,通過對大腦實施短暫適量的電流達到腦細胞同步放電,讓患者產生抽搐,將腦內神經質代謝過程改變,達到對精神抑郁的治療[6]。rTMS是利用不同頻率產生相應電流,作用患者腦部并進入大腦皮層,發(fā)揮抑郁治療作用[7]。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均能夠迅速起效,相較于rTMS治療,MECT在患者治療后2周起效較快,直到治療后8周,二組治療效果差異已不明顯。因此,MECT更適合應用于早期抑郁癥伴急性期患者的臨床治療中。
綜上所述,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與改良無抽搐電休克(MECT)對治療首發(fā)抑郁癥均能在1周后起效,相比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效果,改良無抽搐電休克(MECT)能快速起效、降低首發(fā)抑郁癥患者的抑郁程度,但其治療不良發(fā)應較大,在臨床治療選擇時,應優(yōu)先選擇rTMS,減少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以及治療風險[8]。
[1] 張傳波,季玫,張玉芹,等.重復經顱磁刺激與消郁湯輔助治療首發(fā)抑郁癥的臨床對照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4,27(6):443-445.
[2] 孫靜.重復經顱磁刺激與無抽搐電休克治療首發(fā)抑郁癥的臨床對照研究[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5,36(8):166-167.
[3] 阮燕山,黎柱培.重復經顱磁刺激聯(lián)合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對抑郁癥首次發(fā)病患者的早期療效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31):188-189.
[4] 吳文濤,李雷俊,文飛,等.烏靈膠囊聯(lián)合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老年抑郁癥的效果及對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6(17):65-68.
[5] 張傳波,葛茂宏,張玉芹,等.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首發(fā)抑郁癥快速起效作用的臨床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3,26(1):50-51.
[6] 王寅旭,王曉明.重復經顱磁刺激在臨床神經病學領域治療方面的研究進展[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3(3):25-29.
[7] 梁衛(wèi)峰,肖旭曼,莫珠成,等.重復經顱磁刺激輔助阿戈美拉汀對成人首發(fā)抑郁癥患者HAMD評分、生活質量及不良反應的影響[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6,48(8):897-900.
[8] 劉井華.重復經顱磁刺激聯(lián)合心理干預治療抑郁癥患者的療效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24):108-10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