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誠恩
(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福建泉州 362000)
■學前教育研究前沿
幼兒園“開放式大課程”的內涵與實踐探索
——基于保教一體化背景的理念要求
鄧誠恩
(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福建泉州 362000)
保教一體化作為國際性的發(fā)展潮流,既是“完整幼兒”發(fā)展的“應有之義”,也是當前幼兒園小學化的“一劑良藥”。應對保教一體化背景下幼兒園課程實施的挑戰(zhàn),需改革舊有的課程模式,實施“開放式大課程”。開放式大課程具有重視把隱性課程納入顯性課程的課程思維、強調自由非固化的時間節(jié)奏和建構開放生活化的空間場域的特點。實施開放式大課程,應建構起由師幼共同編制、有機聯(lián)系的主題式課程設計;采取立體式的課程架構,在不同時機,采用不同方式地實施保育和教育;形成滲透式、對話式的課程環(huán)境。
幼兒園保教;保教一體化;開放式大課程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提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核心任務”。[1]“科學保教”是發(fā)展優(yōu)質學前教育的核心所在,提升保教工作的專業(yè)化水平應是幼兒園質量提升、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首要議題。隨著學前教育研究深入,世界各國對早期保教的重要價值有了深廣的共識,開始逐漸認識到保育與教育二元化現(xiàn)象的危害,并開始保教一體化的嘗試與探索。有研究者認為保教關系從分離——并重——保教逐漸結合,最終融合為不可割離、有機融合的整體是幼兒園科學保教的必然趨勢,保教一體化切合了“完整兒童”的特點,既是幼兒園保教發(fā)展趨勢的“順勢而為”,也是緊跟時代潮流的“應有之義”。[2]。
(一)保教一體化背景解析
在終身教育思潮下,國外學術團體逐漸意識到幼兒保育和教育分離管理現(xiàn)象的不足,認為保育、教學和養(yǎng)育應彼此融合,并試圖將保、教、育、學等概念進行整合,建構一個清晰準確的新概念。[3]OECD在《強有力的人生之初》報告中指出應整合“為未來做準備”和“珍視當下的童年生活”兩種保教觀,保障每個“生活在當下”的兒童過“有意義的生活”,讓他們未來生活充實而精彩。[4]在兒童的生活和教育不可分離的統(tǒng)一保教觀的理念下,學前教育保育和教育的一體化成為國際性發(fā)展的潮流。英國、日本等多數(shù)成員國已經開始保教一體化的嘗試與探索,比如,英國提出建設一個涵蓋教育、健康和社會服務的一體化框架;芬蘭使用了“把保育、教學和養(yǎng)育作為一個整體”的課程表述。國內一線幼兒園實踐中為解決保教隱性分離的情況,也已經開始了保教一體化的相關嘗試,如,實施“三教制”、“三教輪?!钡饶J?。
保教一體化,是指基于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教育規(guī)律及社會要求,整合幼兒的保育和教育的一種改革。其核心理念如下:首先,強調幼兒的完整成長。幼兒是身心一體的,其身心發(fā)展各方面是相互滲透和融合的,幼兒是在生活中學習,幼兒當下的生活體驗和未來的發(fā)展是一個有機連續(xù)體。其次,強調整體性的保教。學前教育三大核心詞“保育、教育、發(fā)展”應是一個有機整體,不可人為割裂。幼兒的學習和生活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對幼兒的發(fā)展影響均不是單一的,均帶有發(fā)展的“共可能性”,幼兒園保育、教育應統(tǒng)整為一體,如經緯線一樣緊密聯(lián)系,共同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5]
(二)保教一體化是探索科學保教的應然趨勢
第一,保教一體化符合“完整幼兒”全面整體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保教一體化強調重視培養(yǎng)全面、整體、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幼兒,呼吁糾正幼兒教育中“只重智能、行為訓練而忽視身體、個性發(fā)展和日常生活”的身心分離現(xiàn)象,呼吁遏制“只為未來做準備、忽視或犧牲當下體驗”的功利取向??梢哉f,保教一體化切合了幼兒身心整體、和諧發(fā)展的要求,符合現(xiàn)代醫(yī)學以“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三位一體健康觀和全人教育思潮的教育訴求。
第二,保教一體化切合幼兒的學習特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應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倍=桃惑w化整合保教內容,強調幼兒學習和生活是一個整體,認為有目的、有計劃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與保全幼兒的身體健康、實現(xiàn)幸福生活的保育應是一個有機整體,切合幼兒“在生活中學”的特點。
第三,保教一體化有利于端正思想,解決現(xiàn)實問題。保教一體化明確了保育與教育是促進幼兒發(fā)展過程的一體兩面,進一步強調了保育的價值和地位,凸顯了對兒童身體健康、生活愉悅、心智發(fā)展的同等高度重視,有助于加強人們對幼兒園區(qū)別于小學教育的特殊屬性的認識;同時,削減當前幼兒園教育日益功利化、小學化的消極影響,[6]有利于解決現(xiàn)實中重教輕保、保教隱性分離、保教結合不當?shù)葐栴}。
(三)保教一體化背景下幼兒園課程建設的挑戰(zhàn)
課程是教育實施的重要手段,是踐行科學保教的重要途徑。保教一體化的背景對我國幼兒園課程建設提出了如下要求:
第一,重視幼兒全面、整體、可持續(xù)發(fā)展。幼兒是以“完整的人”形象出現(xiàn)在課程中,幼兒園課程要重視幼兒全面、整體、可持續(xù)發(fā)展,不能將幼兒的“生活”與“學習”、“現(xiàn)在”與“將來”割裂開來。
第二,強調幼兒生活與教育的互融、互化。對于幼兒這個“未完成”、“非特定化”的不成熟個體而言,我們難以界定其何時發(fā)生了學習,而學習的成果也不能僅限于評量其所獲知識的多少。幼兒生活也是一個整體,其生活需要和體驗也是全方位的。幼兒園課程應以兒童的生活為前提,為了幼兒有質量的生活而貼近日常生活、利用日常生活來進行,真正做到用教育提升保育,用保育夯實教育。
朱家雄指出,生活的每一要素、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有其教育意義,幼兒園的一切活動,只要能影響兒童的行為、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都被看作是課程。要實現(xiàn)幼兒園保教一體化,就應突破舊有的課程模式,實施“開放式大課程”。
(一)幼兒園“開放式大課程”的內涵
所謂大課程,是相對只重視智力開發(fā)結果、學科知識、顯性課程的“小課程”而言的,是以人全面發(fā)展為培養(yǎng)目標,把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有機統(tǒng)一而構成的一種新型課程結構。大課程秉持著一種全面的觀點,它既是“教育計劃”,也是“預期學習結果”,更是一種學生獲得的“經驗”;由此,課程便不再是只存在于“觀念狀態(tài)”,而是生成于“實踐狀態(tài)”的無法分解的、整體的“教育活動”。[7]所謂開放式,是打破學科界限,向自然、社會、現(xiàn)實生活開放,拓寬教育途徑,把各種社會實踐、生活體驗納入課程資源,真正關注學生學習的體驗、感悟和情感,實現(xiàn)自由發(fā)展的方式。[8]總而言之,開放式大課程,是指為培養(yǎng)完整幼兒,整合五大領域和生活活動、走向幼兒密切相關的自然和社會生活而形成的所有直接或間接經驗、活動和事件的綜合。
(二)幼兒園“開放式大課程”的特點
開放式大課程從幼兒的立場出發(fā),使課程在時間、空間上無限延展,整體式地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fā)展。
1.強調關注隱性課程的課程思維
當幼兒進入幼兒園,凡是幼兒需要學習之處、凡是能對幼兒發(fā)展產生積極影響之時、凡是能夠有效增進幼兒學習能力的專門影響都是大課程的范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幼兒園顯性課程,即為實現(xiàn)預期目標,由教師組織,通過正式的教學計劃有目的性地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活動;幼兒園隱性課程,即不通過正式的教學計劃和活動,而通過幼兒園生活情境,間接地和無意地對幼兒知、情、意、行等方面產生的非預期、潛在作用的課程。把隱性課程納入顯性課程包括兩個方面:
(1)重視幼兒的日常生活環(huán)節(jié)
幼兒的日常生活,占據(jù)了幼兒在園的大部分時間,能滿足幼兒身體發(fā)展和生理需要,各環(huán)節(jié)的互動、接觸,也會引發(fā)幼兒自發(fā)的觀察、模仿和學習。作為保教工作的專業(yè)人員,首先,要幫助幼兒養(yǎng)成健康意識和習慣;其次,要善于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資源,讓生活中隱性的教育明朗化、具體化,引導幼兒觀察,滿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讓日常生活與游戲、專門的學習活動相互滲透、有機結合,要善于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教育契機、解讀教育意義;最后,要時刻注意自己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對幼兒的影響,提升個人綜合素養(yǎng)。
(2)重視利用環(huán)境來教育
一方面,讓教育意圖在環(huán)境中體現(xiàn)。幼兒保教目標和內容不是單純呈現(xiàn)在周計劃表上,不是僅僅依靠教師單一方向的傳遞,而應隱含、體現(xiàn)在環(huán)境中,與言說的教育形成合力。在真實的生活中,與周圍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而發(fā)生實質性的改變;另一方面,讓和諧、有愛的環(huán)境塑造幼兒,幼兒生活在自由美好的環(huán)境中,受到環(huán)境中愛的滋養(yǎng),感受著周圍和諧互助的人際氛圍,才能形成幼兒健全、完滿的人格,才能真正實現(xiàn)幼兒園保教一體化。
2.形成自由、非固化的時間節(jié)奏
幼兒園保教一體化重視以兒童為出發(fā)點,強調保教課程的過程性和幼兒經驗的習得。而過程性意味著必須要有幼兒全身心投入的真正參與,否則課程便只是研發(fā)者“意象”中虛假存在。要讓幼兒真正全身心投入、參與,就應考慮幼兒的思維方式、活動行為,追隨幼兒的活動脈絡和實際情況,而非固化的時間節(jié)奏。具體來說:
第一,課程實施的生成性。不固守事先預定的、統(tǒng)一目標和內容,而是根據(jù)幼兒的已有經驗、興趣和當前發(fā)展特點做出相應的調整、回應。第二,課程時間的靈活性。面對在幼兒生活、游戲中真實、有意義的情境,教師可隨人、隨物、隨事、隨時地提供相應的隨機教育;或者根據(jù)內容和幼兒具體生活經驗靈活調整時間,改變原有的、固化的教學活動時間,將其靈活地嵌入進幼兒的一日生活中。第三,課程時間的延續(xù)性,一次集體教學活動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終止,可以在區(qū)域活動、生活環(huán)節(jié)甚至家庭教育中進行延伸學習。
3.建構開放、生活化的空間場域
幼兒身心發(fā)展是整體的,幼兒的生活亦是整體、不是分割的。要對幼兒施以整合的、一體化式的保教,課程空間就必須基于一種開放性的生活場。具體指的是打破班級界限、幼兒園地域界限,從課堂的領域學習走向生活、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學習。這種“生活場”目的在于給幼兒提供感性體驗和綜合保教。在真實、直觀、感性的生活情境中,給予幼兒主動參與、操作和體驗的計劃,關注幼兒真實的體驗。在開放的空間場域中,幼兒的學習沒有在不同學科領域交替的感覺,只有在室內、戶外、幼兒園外這樣不同情境和場景間轉化的感覺。但在這樣開放、生活化的空間場域中,幼兒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將幼兒在園生活貼近真實的生活,讓幼兒在如流水般自由的生活中,感受其暗藏的知識邏輯,并自然地被其吸引,積累經驗,豐富知識、情感。
幼兒園開放式大課程以促進“完整兒童”和諧發(fā)展的保教一體化為指導思想,以主題式的課程設計為核心,以立體式的課程架構為“骨架”,以滲透式的課程環(huán)境和對話式師幼關系為“血肉”,形成富有生機的課程體系。具體來說:
(一)“核心”:主題式的課程設計
1.來源于幼兒自身和相關的生活事件
事實證明,若要激發(fā)有真正的興趣、給與幼兒完整保教,課程主題必需來自于幼兒自己的想法或是經驗,教師要引導幼兒自我建構課程,使學習發(fā)生在真實的和現(xiàn)實的情景中,教師要能為幼兒提供整合性的經驗而不是把課程內容分解為特殊的概念片段。[9]因此,主題式活動應將幼兒自身相關的經驗和與幼兒密切相關的自然、社會生活中的真實事件納入課程內容的選擇中,體現(xiàn)幼兒與自己、他人、自然和社會的聯(lián)系,促進幼兒身、心各方面完整地成長和發(fā)展,由此,才能誘發(fā)幼兒全身心投入的興趣,讓幼兒在學習中產生沒有在不同學科領域中交替的感覺,而只有在生活情境和活動場景轉化的感覺,體現(xiàn)幼兒完整人的形象。
2.由教師與幼兒共同編制保教活動主題
幼兒園保教活動的主題編制網(見圖1),這里的“橫線”是指幼兒感興趣、想玩的內容和其感知體驗,即反映幼兒感知、經驗及其對生活世界的理解,這種“兒童的視角”是一種“由內向外”的方式。[10]由于受知識經驗的限制和發(fā)展特點的影響,幼兒的一些行為是無意識的,且易受干擾而造成探索缺乏深度,錯失真正有價值的內容。所以,若放任幼兒自流,僅限于幼兒直接興趣產生的外顯性行為,這樣難免會缺乏全面和專業(yè)的教育支持。但若站在成人的立場來制定課程或者保教計劃也是不盡科學的。成人不是幼兒,也不能變成幼兒,他的心智和興趣與幼兒截然不同,因此,“縱線”就是保教專業(yè)人員站在“兒童視角”,觀察幼兒生活發(fā)生的事情和體驗,傾聽幼兒的聲音和興趣,將幼兒即時生成的課程納入進行主題設計,予以和支持指導,設計后續(xù)教學內容。
圖1 幼兒園保教活動的主題編制網
3.關注內容、情境的相互聯(lián)系
進行主題設計時,不僅要注意主題里內容的聯(lián)系,構成主題網絡,還要保持不同主題在邏輯或結構上的聯(lián)系。如果這周進行“身體的秘密”主題,下周則開展“四季”主題,兩個主題如果在內容和實施上聯(lián)系甚少,那么,幼兒也只是在所謂“完整”的面紗下過著分裂的生活。[11]39同時,要給幼兒提供整體的、聯(lián)系的經驗,就不能只停留在幼兒園班級這一單一的情境中,需要走向相互關聯(lián)的其他情境,走向自然、走向社區(qū)、走向社會,給予幼兒以直接感知、關聯(lián)生動的經驗。
(二)“骨架”:立體式的課程架構
在幼兒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在不同時機、采用不同方式立體多維地對幼兒進行保育和教育,力圖使保育和教育真正相融,成為有機整體。
1.不同時機保教
首先,在生活環(huán)節(jié)中保教。一方面,要把握生活活動本身蘊藏的契機,進行隨機教育和適時的指導。比如,在戶外活動時,保教專業(yè)人員不但要關注幼兒的活動量和動作發(fā)展情況,還可以關注幼兒能否感知自己身體的冷熱情況,及時增減衣物,或者主動尋求教師幫助,甚至觀察幼兒面對同伴沖突時他們解決問題能力和社交行為的發(fā)展等,并采取相應的教育支持和活動設計,進行隨機教育;另一方面,把生活活動作為一種途徑,融合教學內容、穿插主題活動內容,實現(xiàn)專業(yè)化保教。以“好玩的豆豆”主題為例,散步時觀察豆豆的發(fā)芽情況;餐點環(huán)節(jié)吃豆類食品,品嘗自己種的豆芽、磨的豆?jié){;午睡前聽關于豆豆的故事等。在生活環(huán)節(jié)融入主題活動內容,既解決了現(xiàn)實中時間隱性浪費和消極等待的問題,也將主題課程有機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利于幼兒感受完整的生活,真正實現(xiàn)教育即生活。
其次,在教學活動中保教。教學活動一方面是主題課程的重要載體,在幼兒興趣和經驗的基礎上予以進一步豐富和擴展,提升幼兒的綜合素養(yǎng);另一方面,也需善于從幼兒特殊行為中解讀背后原因,重視和糾正幼兒的身體衛(wèi)生習慣,呵護幼兒的心理健康。比如,面對在教學活動中幼兒不停要上廁所,保教人員首先應接納其行為,冷靜情緒,不要因此責備幼兒;其次,判斷此行為是否出于生理原因,由于幼兒的泌尿系統(tǒng)未發(fā)育成熟、對排尿調節(jié)作用差所導致;第三,分析是否是緊張或想獲得關注等心理原因;第四,抑或是對盥洗室的“玩?!碑a生了興趣?經過分析找到原因,再對癥下藥,幫助幼兒實現(xiàn)身心全面整體發(fā)展。
最后,粘著在活動環(huán)節(jié)前后的保教。所謂粘著,即緊密相接。粘著在活動環(huán)節(jié)前后的保教見縫插針式滲透主題教育,從身邊問題入手,進行保證幼兒安全、培養(yǎng)幼兒行為習慣和知識的隨機教育。比如,“好玩的豆豆”主題活動中,活動結束后有幼兒不能很好地整理玩教具,教師一方面可結合集中教學活動主題設置情境,如“我送豆子寶寶回家”等讓幼兒學會整理玩具;還可以就這個契機,引導孩子觀察玩耍后的玩具狀態(tài),請孩子說一說自己看過的感受,并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
2.不同方式保教
這里的不同方式,主要指保教人員主導到以幼兒為主體來劃分的三種方式,具體包括講評提問、游戲化引導和幼兒自主探究。
首先,講評提問。教師通過觀察幼兒的興趣和表現(xiàn),有目的性地采用講解、評價、提問三種形式對幼兒進行積極引導。第一,根據(jù)預設的目的,按照一定的知識邏輯向幼兒進行講授、解釋或強調。比如,進餐時幼兒不喜歡吃胡蘿卜,保教人員可與幼兒討論胡蘿卜是什么?怎么來的?為什么要吃胡蘿卜等?通過一定順序、有邏輯地講解,讓幼兒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第二,基于幼兒原有水平、關注活動過程、為促發(fā)展而進行積極性點評。比如,有幼兒隨手丟了垃圾,不急于評價,當有其他幼兒幫助拾起時,再抓住這一閃光點進行點評,并非只關注幼兒行為表現(xiàn)的結果、批評貼標簽式的評價。第三,隨時隨地啟發(fā)問題,為幼兒提供支架,促進幼兒進一步思考和發(fā)展。比如,“今天我們來做果汁,用哪幾種水果呢?猜一猜果汁會變成什么顏色?會是什么味道呢?”等,這樣提問方式引導幼兒去觀察思考,對事物進行分類、整合,有助于進一步把握事物間的關系。
其次,游戲化引導,是保教人員利用游戲化語言、采用游戲身份、設置游戲情境與幼兒共同參與、積極引導的一種方式。 這既切合了幼兒年齡特點,也免去了教師不斷重復規(guī)則的低效式說教。比如,面對有挑食、不愛吃飯菜的幼兒,可嘗試采取一些游戲化情境,把進餐時間變成品嘗“山的味道”(蔬菜、肉類)和“海的味道”(魚、海味),還可以把飯比作小山,讓幼兒做“挖掘工”和“運輸工”的游戲。
最后,幼兒自主探究,是以幼兒為主體,基于教師提供的支持環(huán)境,利用已有的經驗,自主地獲取信息,應用并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幼兒不僅是幼兒園保教活動的對象,更是教育的主體,是保教過程存在的重要依托,通過幼兒自身的主動參與、親身體驗、主動建構,保教知識或目標才能內化為幼兒自己的經驗,并真正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
(三)“血肉”:滲透式和對話式的課程環(huán)境
1.滲透式課程環(huán)境
所謂滲透式的環(huán)境,一方面是指保教目的、內容滲透進環(huán)境,實現(xiàn)活動區(qū)、主題墻和教育活動三位一體的整合環(huán)境;另一方面是指與保教內容相呼應的環(huán)境整體式地感染幼兒,讓幼兒園保教內容在潛移默化中進入幼兒的言行、思想,實現(xiàn)幼兒全面、整體發(fā)展。要實現(xiàn)保教一體化,需充分利用環(huán)境資源,讓環(huán)境中隱藏的活動目標與內容與幼兒發(fā)展相適應。
首先,站在幼兒的立場,明確不同資源對幼兒發(fā)展的意義,予以適當安排。保教專業(yè)人員應重視利用豐富的家庭資源、自然和社會資源,善于利用,實現(xiàn)課程、環(huán)境、幼兒和諧相融。其次,將環(huán)境與保教內容相聯(lián)系,共同促進幼兒發(fā)展。根據(jù)主題活動和幼兒特點設置主題墻,陳列與主題內容相關的實物、照片、繪畫等來豐富幼兒對該主題內容的感知,打破以幼兒園為單一保教資源的狀況,將家庭資源、社區(qū)資源和自然資源引入到課程的主題活動設計中,力求視覺空間、文化空間與保教內容和諧、渾然一體,形成完整體系。最后,為幼兒拓展多樣態(tài)的學習對象,引導幼兒走進大自然、大社會的課堂,允許幼兒用自己的觸覺、嗅覺、味覺、視覺等多種感官,與真實的生活直接交流,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探索環(huán)境這本“無字書”。[12]
2.對話式師幼關系
為實現(xiàn)幼兒園保教一體化,開放式大課程力圖改變傳統(tǒng)保教中單邊、封閉、高控制型的師幼關系,要求保教專業(yè)人員與幼兒需建立一種對話關系?!皩υ挕币馕吨嬖陔p方且雙方是平等的,而優(yōu)質的“對話”需要相互傾聽、有回應和一定的支持,此對話關系具體包括兩方面:
第一,“平等—尊重”。首先,在課程中,保教專業(yè)人員始終堅持從幼兒的立場出發(fā),認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一言一行對有幼兒的影響,科學地進行主題活動的設計和立體式保教,力圖給予幼兒完整、真實的經驗。其次,在與幼兒的互動中,降低自己的權威意識,給予幼兒以大膽探索的機會,“蹲下身來”傾聽幼兒的自由表達,努力做到與幼兒心靈相通、情感互融。最后,在保教活動中,尊重幼兒的興趣和經驗,與幼兒共同探索有益、有趣的主題,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成長。保教活動如何開展,其多樣化的解答存在與幼兒之中,教師要真誠地與幼兒交往、互動,不要藐視幼兒,要虛心地向幼兒學習。[13]228
第二,“支持—引導”。保教專業(yè)人員一方面跟隨幼兒的步伐,根據(jù)幼兒的興趣、發(fā)展水平,通過細致地觀察分析,發(fā)掘幼兒內在潛能,創(chuàng)設一定的活動給幼兒提供“跳一跳可摘果子”的機會,引導幼兒進一步發(fā)展,同時,鼓勵幼兒自主探索、自我教育,提升幼兒自我發(fā)展能力;另一方面,接納幼兒的表現(xiàn),等待幼兒的成長,在幼兒努力仍“夠不著果子”的情況下,做一個“支架”在合適的時機、利用一定方式支持幼兒。
[1] 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 鄧誠恩.幼兒園保教關系新論[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7(4):7-12.
[3] 斯迪格·布羅斯特羅姆,楊志艷.保育、教學與養(yǎng)育的融合[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7,(2):4-8.
[4] 大宮勇雄.提高幼兒教育質量[M]. 李季湄,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5] 鄧誠恩.幼兒園保教一體化的理論探析與現(xiàn)實考察[D].重慶:西南大學,2016:2.
[6] 金日勛.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xiàn)、原因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03).
[7] 黃甫全.大課程論初探——兼論課程(論)與教學(論)的關系[J].課程.教材.教法,2000(5):1-7.
[8] 張云鷹.開放式語文教學實踐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3(6):75-77.
[9] 甄麗娜.我國幼兒園主題式教育組合課程實踐模式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4(6):1-5.
[10] 王偉,吳鋼,李靜.OMEP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國際研究項目的進展、特點及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4(11):5-9.
[11] 虞永平.生活化的幼兒園課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9.
[12] 鄧誠恩,羅運龍.全閱讀教育理念下的早期親子閱讀指導策略[J].教育導刊,2014(11):75-77.
[13] 高杉自子.幼兒教育的原點[M].王小英,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228.
[責任編輯張雁影]
TheConnotationandPracticeof“MassiveOpenCourse”inKindergarten——BasedontheConceptoftheIntegrationofChildcareandEarlyEducation
DENGCheng-en
(QuanzhouPreschoolEducationCollege,Quanzhou,Fujian362000,China)
As 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rend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is not only a necessity of realizing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but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tendency of primary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To carry out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under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of child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pattern should be reformed and massive open course should be introduced. Massive open course, with its various advantages, suits the need of modern preschool education. In its implementation, well-organized and interrelated thematic course design should be finished by teacher and children together, multidimensional curriculum framework should be established, childcare and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different ways at different time, and infiltrative and dialogical course environment should be created.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the integration of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massive open course
G610
A
2095-770X(2017)10-0058-05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10.013
2017-03-29;
2017-05-18
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育科研課題(JAS171182);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重點資助項目(QY2017-01)
鄧誠恩,女,湖南邵陽人,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學前教育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