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錢琦
血管堵塞不可怕預防保養(yǎng)是關鍵
■文 錢琦
動脈粥樣硬化主要是由血管堵塞引起,而血管堵塞和交通堵塞的原理差不多,因此人體的血管必須要保持暢通,才能保證人體健康。
19世紀法國名醫(yī)卡薩尼斯說“人與血管同壽”。因為血管一旦出現看不見的“老化”,就可能導致全身各個系統(tǒng)和臟器隨之衰退,可以說,血管一老,全身自然就跟著老了!
大家熟知的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慢性腎臟疾病和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等都屬于動脈粥樣硬化疾病范疇。動脈粥樣硬化疾病已超過癌癥,成為我國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主要是由血管堵塞引起,而血管堵塞和交通堵塞的原理差不多,因此人體的血管必須要保持暢通,才能保證人體健康。道路老化破損、狹窄,車輛拋錨、發(fā)生車禍以及車流量過大,是引起交通道路擁堵的主要原因。血管發(fā)生堵塞也是一樣:當我們的血管內皮受損,血管壁發(fā)生粥樣硬化引起血管狹窄,血栓就像拋錨或發(fā)生車禍的車輛,血液過于粘稠,就像車流量過大。
血管一旦發(fā)生“擁堵”,輕則引起疾病,重則致死。當動脈血管堵塞75%以上時,血流量過少,就會引起胸悶、氣短、頭暈、頭痛等不舒服的感覺。即使血管只堵20%~50%,動脈硬化的斑塊有時也會突然破裂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導致中風、心肌梗死,造成死亡。這也是造成不少中青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
人們過去更多地是關注身體器官健康問題,而對血管本身的健康問題關注較少。其實,血管“生銹”,不僅僅引起血管堵塞,還會對血管造成以下?lián)p害:
血管變脆、變硬: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癥會加速血管硬化,反過來動脈粥樣硬化又會進一步升高血壓,形成惡性循環(huán)。動脈硬化會導致動脈內膜下脂質沉積、內膜增厚,從而導致血管腔狹窄,造成內臟或者肢體缺血。
頸動脈斑塊:頸動脈斑塊主要指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多數為動脈狹窄,為全身動脈硬化的局部表現,病人往往同時伴有顱內動脈和心臟冠狀動脈硬化、下肢動脈硬化,并導致相應癥狀。另外,它還會增加中風的風險。
靜脈曲張:長期體力勞動者、職業(yè)上要求長期站立者(教師、交警、售貨員、理發(fā)師、廚師等),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可引起靜脈曲張。
許多人之所以會出現動脈粥樣硬化這種心腦血管疾病,主要還是由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具體包括以下幾種。
大油大肉,血管容易堵。人攝入過多營養(yǎng),多余的脂質和養(yǎng)分等難以排出體外,聚集在血管里。一方面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另一方面還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引發(fā)血栓。
吸煙傷血管,十年難恢復。即使吸煙不多,十年后也會出現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即使戒煙,也要過十幾年才能完全修復血管內皮的損傷。
吃鹽和糖過多,血管壁變皺。正常的血管就像裝了清水的玻璃杯,是很清亮的,但當人吃了過甜或過咸的食物后,血管壁細胞變得皺皺巴巴的。不光滑的血管壁更容易發(fā)展成高血壓、心腦血管等危害健康的疾病。
熬夜族,激素傷血管。熬夜或者情緒過于激動時,人長期處于應激狀態(tài),就會不斷分泌腎上腺素等激素,從而會造成血管收縮異常,血液流速變慢,血管就會持續(xù)遭受著“壓力”。
不運動,垃圾囤積在血管。如果缺乏運動,血液中的廢物排不出去,多余的脂肪、膽固醇、糖分等就會囤積在血液里,使血液變得濃稠骯臟,在血管中形成粥樣硬化斑塊等“不定時炸彈”。
口腔細菌也傷血管??谇患毦a生的毒素可進入全身血液循環(huán),損傷血管內皮。
就像汽車要經常去“4S店”做保養(yǎng)一樣,血管需定期檢查。要從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兩方面入手,落實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5個處方——藥物處方、心理處方(含睡眠管理)、運動處方、營養(yǎng)處方、戒煙限酒處方。
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吃高油、高鹽、高糖“三高”食品,多吃清理血管垃圾的食品,如山楂、燕麥、黑木耳、洋蔥等食品,這些食品能夠疏通血管,讓血管壁保持彈性。同時,醋也是軟化血管、降低血脂的食品,在日常飲食中也可以適當攝入。
少坐多動,會讓毛細血管開放,促進血液循環(huán),降低血管阻塞概率;早睡早起,保持情緒穩(wěn)定,也可讓血管休息好;此外,遠離煙草,可讓血管少受傷。
很多人血稠是因為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濃縮所致,如果是在夏天,這種情況會更明顯。但只要補充水分,血液很快就會“變稀”。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發(fā)布的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里,把成年人日均建議飲水量從1200ml(6杯)上調到1500ml~1700ml ,相當于7~8杯水,這對于預防血稠也有很大的幫助。另外,飲水還要注意時間,清晨起床、三餐前一小時、晚間就寢前都應該注意補充水分,而且要盡量喝白開水,果汁、碳酸飲料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除了早晚喝水之外,很多人半夜起床比較多,如果此時喝上一口溫水,作為身體水分的補充也會對身體有所幫助。
(編輯 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