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丹,劉 珺
學分制背景下高校健美操課程課內外一體化的實踐研究
——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為例
陳丹丹,劉 珺
本研究通過文獻資料法、調查法、觀察法、邏輯分析法等對我校實行學分制后體育課程課內外一體化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在課內外一體化的過程中存在場地限制;協(xié)會的作用不明顯;課外鍛煉情況考核、評價效果不理想;選課情況不盡人意等問題。旨在通過強化健美操協(xié)會的作用;完善選課體系;加強課外鍛煉評價體系建設來促進課內外一體化,以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學分制;課內外一體化;健美操
有效遏制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的趨勢一直以來都是學校體育面臨的重要任務。根據(jù)《廣東省學校體育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的文件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進一步建立健全與我省教育現(xiàn)代化水平相適應的學校體育工作體系,形成質量保證、體系健全、充滿活力的學校體育工作新格局[1]。我校從2015年9月起,對新生全面實施學分制管理,進行以“彈性學制,自由選課,以生為本”為核心的管理體制改革。為體育課提出了新要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yǎng)與激發(fā)學生運動的興趣和熱情,將體育課程有效地向課外延伸,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從而改善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隨著電子通訊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人們獲取、利用并再次開發(fā)知識變得更加便捷,健美操是在音樂伴奏下的體育運動,深受高校學生喜愛,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如何通過信息技術(網(wǎng)絡、視頻、音樂、微課、手機APP軟件等)將健美操課程有效地向課外延伸,從而達到課內外一體化,形成高校體育課新模式,是目前學校體育面臨重要課題。其研究成果對體育舞蹈、藝術體操等課程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從而推動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
文獻資料法,調查法,觀察法,邏輯分析法。
實施學分制要求加大教學制度的靈活性,學生在選專業(yè)、選課等方面有較大的自由度,給各種學生提供適合自己特點的全面發(fā)展的機會,學生能自主按要求選讀課程,選擇教師,確定發(fā)展方向,規(guī)劃在校學習年限,教師一方面要指導學生、傳授知識,另一方面也接受學生的選擇。因此,教師必須不斷更新知識,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2]
3.1 學分制背景下的體育課程改革
3.1.1 體育課堂教學的改革
學分制條件下,由于是彈性學制,課堂教學時數(shù)從之前18周改為16周,并且學生根據(jù)自身要求自主選擇時間、選擇老師上課。如何在減少體育課程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因此健美操課堂教學也將隨之發(fā)生改變,包括: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材內容、學時分配、成績考核等。利用多媒體教學、網(wǎng)絡視頻等技術手段將健美操課堂教學有效地向課外延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課外練習效果。
3.1.2 課外體育活動的改革
課外體育活動是體育課程的延伸,也是學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健美操課程建設的網(wǎng)站給學生提供各類型的視頻、音樂、微課以及素質練習的方法等學習資料,利用網(wǎng)絡視頻、QQ或微信平臺、手機APP軟件對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將學生課外鍛煉情況納入體育課程考核成績構成并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辦法。
3.1.3 學生體質監(jiān)測和評價的改革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為學生體質監(jiān)測和評價提供了有力保障。通過建設體質健康網(wǎng)站,為學生獲取體質測試結果、自身健康水平、運動處方等信息資料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學生通過網(wǎng)站反饋信息及時了解自身的體質狀況以及改善的方法,從而指導課外鍛煉,達到體質健康水平逐步上升。
3.2 改革目標
(1)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專業(yè)能力,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和教材(包括音樂、視頻、微課等等),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堅持普及和提高的原則,培養(yǎng)一批既會“學”又能“用”的學生骨干,使其成為課外練習的“領頭人”。
(2)加強對學校健美操協(xié)會以及各學院健美操隊的組織與指導,制定相關活動的計劃和實施方案,完善考勤制度。充分發(fā)揮協(xié)會與院隊的作用,組建不用層次的練習隊伍,營造健美操課外練習的良好氛圍。
(3)制定激勵辦法,充分調動學生課內外練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參與學校和學院組織的各種健美操比賽,達到“以賽促練”的效果。
(4)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通過課內外一體化,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提高其體質健康標準。
3.3 成效
3.3.1 學生課外鍛煉氛圍漸濃
各類運動場館:田徑場、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等、校道、宿舍架空層課外運動的人數(shù)增加,學生參加課外鍛煉的積極性不斷提高。
3.3.2 學生健美操創(chuàng)編能力有所提高
雖然上課時間減少,但健美操考核要求每小組創(chuàng)編的隊形變換不少于8個,因此對學生課外鍛煉提供了導向性的建議,有效的將上課內容向學生的課外鍛煉延伸,考核時各式各樣的造型、豐富多彩的隊形變換以及親密的合作都完整的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3]
3.3.3 學生體質狀況有明顯的改善
學分制下的“課內外一體化”的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有效地開發(fā),對學生成績的提高和身體素質的改善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4]。從2016年的體測情況(見表1)可以看出已經(jīng)實行一年新《教學大綱》的2015級學生的體質測試及格率和優(yōu)秀率都明顯高于其他年級,課內外一體化的實施對學生體質狀況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表1 2016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生體質測試結果統(tǒng)計表
4.1 “課內外一體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4.1.1 場地限制
受場地器材的影響,學生課外鍛煉沒有固定場地,學生課外練操只能“打游擊”——找空教室、架空層,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課外練操的積極性,很難形成健美操課外鍛煉的氛圍。
4.1.2 協(xié)會的作用不明顯
健美操協(xié)會的更新?lián)Q代中缺少傳承,新一屆的健美操協(xié)會將重心偏向校外競賽,致使校內群體健美操課外活動“群龍無首”。
4.1.3 課外鍛煉情況考核、評價效果仍不理想,有效監(jiān)管依然困難重重
根據(jù)新的《教學大綱》,課外鍛煉情況考核只按出勤次數(shù)進行評價。健美操課的課外鍛煉原則上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目前課外鍛煉情況的考核是由學生自己每周通過運動軟件截圖、照片、小視頻等方式進行成績申報,組長負責統(tǒng)計,組員相互監(jiān)督。在對學生課外鍛煉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存在部分學生作假行為(謊報或者出工不出力),但取證困難。
4.1.4 選課情況不盡人意
由于選課系統(tǒng)無法鑒別學生在同一項目的選課次數(shù),因此無法按技術的難易程度分班,學生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造成上課時有些學生“吃不飽”,難免影響其積極性。另外,有些學生沒選到自己最喜愛的項目,“退而選其次”進入健美操班,目的只是為了完成學分,難以調動其積極性。
4.2 建議
4.2.1 強化健美操協(xié)會的作用
轉變學校健美操協(xié)會的觀念,使其工作重心向校內活動轉移,充分發(fā)揮協(xié)會的“龍頭”作用,恢復每周固定的協(xié)會活動,完善考勤制度,營造健美操課外練習的良好氛圍。
4.2.2 完善選課體系
完善選課體系,逐漸達到按技術水平分班,讓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自身發(fā)展需求自主選擇喜歡的運動項目以及級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讓課外鍛煉成為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4.2.3 加強課外鍛煉評價體系建設
課外鍛煉是“課內外一體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缺少這部分內容的真實評價,就會失去實施“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際意義。真實公正的評價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其學習起到導向、調節(jié)、激勵的作用,因此要加強課外鍛煉評價體系建設。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健美操課公共郵箱、微信群、公眾號等,多渠道為學生課外學習、鍛煉提供音樂、視頻以及相關的運動知識等資料,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外體育鍛煉,使學生逐漸把體育鍛煉作為生活需要,而不只是為了提高體育成績來應付。
[1] 廣東省學校體育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EB/OL].http://www.gdhed.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gdjyt/s981/201507/489403.html,2015-7-28.
[2] 程杰.學分制下的高校體育改革[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1):97-99.
[3] 陳丹丹,劉珺,朱泳,等.普通高等學校健美操選項課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J].體育師友,2012,35(4):71-73.
[4] 汪雄,聶銳新,趙興武,等. 學分制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改革與建構的SWOT矩陣分析[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5,31(12):55-58.
ResearchonIntegrationofCurricularandExtracurricularAerobicsCurriculumundertheCreditSystem——Tak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as an Example
Chen Dandan, Liu Ju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curriculum after adopting credit system i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by literature data, survey, observ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s implementing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curriculum, including space limitation, low effect of association, dissatisfaction of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training evaluation and passive situation of course selectio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health level, strengthening the role of the aerobics association is a good way by improving the course selection system,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train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integration of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curriculum.
credit system; integration of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aerobics
G807
A
1005-0256(2017)10-0010-3
2015年度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本科類);2015年度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學研究項目
陳丹丹(1972-),女,廣東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休閑體育與體育教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6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