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無人便利店的核心是什么?
李永舉:無人便利的背后是技術的支撐,其核心技術是自收銀、顧客識別、補貨。美國的沃爾瑪超市在2006年就已經實現(xiàn)了無人收銀,對零售行業(yè)來講,技術只是一個輔助的工具,并不是核心的部分。那零售的核心是什么呢?是商品。沒有商品就不能構成零售,如果同比價格過高,就不會吸引消費者,所以我認為消費升級是個偽命題。舉個例子,美國的全食超全美最大的天然食品和有機食品零售商,被亞馬遜公司在今年的6月16號收購,收購當天,全食超市超過100個暢銷商品降價35-60%之間,降價幅度特別大,降價的結果是客流量保持月度25%以上的增長。
記者:全食超市在降價的情況下不會虧本嗎?
李永舉:不會虧本的。降價的商品用來引流,如蘋果、香蕉、雞蛋等。事實上,超市里銷售排名前三的產品都基本不賺錢的,賺錢的是其余的產品。沃爾瑪在零售領域已經很成熟了,如商品的品類管理、供應鏈、信息技術方面等,早在1983年,沃爾瑪就擁有了私人衛(wèi)星,用于全球門店的大數據管理。新零售帶來的是新零售思維。
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哪些公司獲利?一種是像淘寶、京東、騰訊這樣的企業(yè),數量很少。第二種盈利比較多的就是公眾平臺代運營公司、App開發(fā)代運營公司,每個城市都有上百家,但身邊大部分商家當初花費一萬多元開發(fā)的嵌入在微信公眾平臺中的商店,現(xiàn)在幾乎沒有商家再用。
現(xiàn)在號稱最好的新零售業(yè)態(tài)就是盒馬鮮生,它確實做得好,但你知道它的單店成本是多少嗎?一個盒馬生鮮的店可以開一個沃爾瑪,成本去哪兒了呢?各項技術上。網上都有很明確的調查數據相關報道,零售的本質是薄利多銷,都是一毛一毛賺的。違背了零售的本質,一個店投資幾千萬,就算賺錢,你開100年,能把本賺回來嗎?以技術為主的新零售靠的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錢是誰的?股民的,這并不是一個正常的商業(yè)邏輯。
記者:您覺得無人便利店的未來趨勢是什么?
李永舉:從人性的角度分析,無人便利店就算誕生,也會很快消失的。無人便利店有兩種,一種是純機器的,比如我們現(xiàn)有的自動售賣機,也算無人便利店,產品品類單一,最早1925年美國就出現(xiàn)了自動售賣香煙、糖果、飲料的機器,20世紀70年代自日本和歐美也發(fā)展起來。它又被稱為24小時營業(yè)的微型超市。在日本,70%的罐裝飲料是通過自動售貨機售出的。全球著名飲料商可口可樂公司在全世界就布有50萬臺飲料自動售貨機。無人便利店超過80平方米是無法存活的,為什么?因為人去購物本質是商品和人的交互。舉個例子,你在美國的高速公路上開車,前后都沒有車,你會不會恐慌?這就是人性。
陌陌為什么會上市?中國的社交為什么這么恐怖,人的原始屬性。在古代人類沒有語言,晚上,男人都是埋伏在路邊等待搶奪女人,這叫人性。在無人看管的地方,人性始終會暴露。傳統(tǒng)便利店貨架的整理速度是很快的,而無人便利店只是作為一種形式存在著。現(xiàn)在國內很多超市開始普及自助收銀,門店沒有員工是不行的,也不符合零售場景的營造。
記者:如果消費者在無人便利店偷竊,在法律上應該受到哪些處罰?
楊河: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在無人便利店盜竊,如果盜竊的數額較大,將承擔刑事責任,視情況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關于數額,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盜竊罪數額認定標準問題的規(guī)定》的規(guī)定,個人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以五百元至二千元為起點。但因為各地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各地的標準也有所不同。以廣州為例,盜竊罪最新的刑事立案量刑的標準為3000元。
如果數額未達到3000元,但屬于多次盜竊的,同樣會收到刑事處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對于一年內盜竊三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多次盜竊”。
對于盜竊情節(jié)較輕,不夠成犯罪的,將受到行政處罰。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的規(guī)定:盜竊公私財物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1000元以下罰款。
記者:消費者在無人便利店消費,商家使用人臉識別、大數據收集等技術,這是否會侵犯消費者的隱私權?
楊河:依據現(xiàn)有法律,隱私權益是人身權的一種基本類型,包括于法律所保護的人身權益之類。為保護隱私,自然人享有保持私人生活安寧且不受他人非法干擾的權利,非依法律、法規(guī)之規(guī)定或非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均不得搜集、利用、公開他人隱私。私人信息是隱私權益的主要內容,包括個人的姓名、性別、職業(yè)、學歷、聯(lián)系方式、家庭住址、婚姻狀況等與個人及其家庭密切相關的信息。如若商家在使用人臉識別、大數據收集等技術獲取了上述消費者的私人信息,并且未經允許利用、公開了這些私人信息,造成損害結果的,構成對消費者隱私權的侵犯。
記者:和普通便利店租賃商場寫字樓等鋪面開售等模式不同,無人便利店大多數不是從地面起建,而是拼接組裝好后直接使用的,這是否存在違建的情況?
楊河:關于違法建筑,許多法規(guī)尤其是地方法規(guī)中都有涉及,但目前尚無統(tǒng)一的定義。從字面上理解,違法建筑是指違反法律規(guī)定而建成的建筑物、構筑物等工程設施。通常,違法建筑主要是指違法《城鄉(xiāng)規(guī)劃法》而建成的建筑物、構筑物等工程設施,即在城市規(guī)劃區(qū)內,未取得《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或者違反《建設工程規(guī)劃許可證》而進行建設,影響城市規(guī)劃的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
如若無人便利店屬于法律意義上的建筑物,且又未能取得相關的許可,將被定性為違法建筑。根據《城鄉(xiāng)規(guī)劃法》第64、66條規(guī)定,對違法建筑的處罰方式有限期改正、罰款、限期拆除、沒收等方式。
記者:從法律條款方面來看,您認為無人便利店應該受到哪些方面的監(jiān)管?
楊河:從現(xiàn)有的法律法規(guī)來看,無人便利店應當受到多方面的監(jiān)管,包括工商、城市規(guī)劃、環(huán)境衛(wèi)生、質監(jiān)、金融、網絡技術等等。
記者:您認為無人便利店會像共享單車等創(chuàng)業(yè)項目一樣站在風口,呈遍地開花的現(xiàn)象嗎?
楊河:無人便利店屬于新興產業(yè),相對于傳統(tǒng)零售在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作為一種新生的事物,從出現(xiàn)到發(fā)展、成熟,并為社會所接受都需要一段時間,況且無人便利店的相關技術目前還不夠成熟,國家對此的監(jiān)管制度尚未完善。由此,個人認為短時間內無人便利店不會像共享單車那樣遍地開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