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符合施工要求的施工圖紙,能夠有效表達設計師的意圖,為工程的施工組織和預結算提供準確的信息和依據(jù),為工程項目的全程管理提供技術保證。在“高效課堂”活動的要求下,筆者梳理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并將教學方法進行提煉,使學生學有所用,用之有效。
關鍵詞:高效課堂;教學設計;施工圖繪制;職業(yè)能力
為適應當今社會對教育和人才的迫切需求,突出高職教育特色,要明確高職教育教學觀和人才觀。提高教學質量并把控教學過程是關鍵,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是保障,具備較強的專業(yè)知識和實踐能力并能適應一線工作的應用型人才是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應用軟件繪制建筑施工圖、裝飾施工圖的能力,引導學生學好建筑裝飾施工圖這一工程語言,并從多方面積累繪圖經(jīng)驗,夯實工作技能。
一、傳統(tǒng)教學安排的弊端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向學生介紹軟件的命令,通過演示繪制基本圖形,使學生掌握命令的使用方法;而后講解編輯命令、文字的標注、尺寸的標注、打印輸出等;最后臨摹一套建筑施工圖紙,講解如何繪制建筑的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和大樣詳圖。課堂設計生硬死板不靈活,學生每堂課都要完成設定任務,繪圖技能的學習成了重復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另外,課堂學時分配不合理,引入的實體項目少,教學深度不夠深入,學生的施工圖作業(yè)單一,缺乏圖紙間的聯(lián)系和整體概念。
二、課堂教學過程有效性設計
1.導入課堂實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化和智能化成為工程制圖的前沿。課前要明確制圖課的理論學習和手工繪圖能力是掌握計算機繪圖的基礎和前提,以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前提,展示二維圖形與三維空間的關系,分析形體的直觀圖,識讀實際工程的施工圖及效果圖。實施教學過程要注意課堂講授與多媒體教學的結合,課前安排學生搜集空間形體資料,增強學生的主動權。
2.注重基礎知識,循序漸進提升技能
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yè)制圖的課堂教學設計應從識讀開始,引入簡單的裝飾圖樣或學生宿舍、教室等場所的圖紙案例。這些案例都是身邊常見的場景,由此引導學生對圖紙應用的范圍產(chǎn)生興趣。隨后分析制圖方法和步驟,對經(jīng)常使用的有效方法進行練習,加深對制圖標準的理解和記憶。
3.“知識+能力+職業(yè)素質”,突出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實施項目化教學,以實際項目的施工圖繪制過程為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在授課過程中,對公司工程項目進行施工圖繪制臨摹,按照教學進度與學時要求,完成一套內容完整且符合國家制圖標準的建筑裝飾施工圖。組織學生學習實際工程的施工圖與裝飾效果圖,通過比對效果圖與施工圖,重點記錄施工工藝和造型材料等知識和注意事項,練習實際排尺與放圖,掌握作圖技巧。實踐教學的項目化應用貫穿施工圖繪制課程的始終,完善了課程教學模式。
4.團隊備課,實施分層式教學
建筑裝飾施工圖繪制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學生在掌握知識要點的基礎上,在操作過程中的理解與繪圖應用存在快慢的差異。教師要掌握并協(xié)調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特殊現(xiàn)象,掌控教學效果和教學秩序。教師要進行團隊備課,分析學生情況,確定圖紙類別與繪制內容,抓住問題的本質,并對教學資料進行優(yōu)化整合。針對教學知識點進行練習,在教學中實現(xiàn)做中教、做中學的目的。
三、考評過程的機制建立
成績考核由過程考評(平時成績)和結果考評(圖紙成績)兩部分構成。過程考評主要包括出勤情況、平時作業(yè)、課堂提問、平時制圖訓練等(占總成績30%);結果考評注重綜合應用能力的評定(占總成績70%)??己藘热荽_定為實際項目效果圖尺寸,根據(jù)效果圖立面的造型與排列方式,排出有效尺寸并將建筑立面的施工圖繪制出來,對施工工藝與材料進行詳細標注。
綜上所述,在建筑裝飾制圖與識圖的教學過程中,我校教學團隊對教學進行全方位研究,教學內容的安排以市場職業(yè)定位需求為切入點,課程設置以服務學生為主,授課過程有足夠的細心、耐心和責任心。建筑裝飾制圖的課程改革推動課程教學設計邁上一個新臺階,為專業(yè)的建設和發(fā)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
參考文獻:
[1]沈捷攀,林晨.CAD技術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5,36(7).
[2]呂世勛.CAD技術在建筑工程設計中的應用[J].交通世界,2008(8).
注:河北建材職業(yè)技術學院立項課題(項目編號:Y17026)。
作者簡介:張立芳(1981—),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室內設計、職業(yè)教育與教學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