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嗣建+李啟標+陳永宏
摘要 吉田優(yōu)701是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用自育野敗型三系不育系吉田A與選自廣東原泰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的抗稻瘟病恢復系泰701配組育成的優(yōu)質三系雜交稻新組合,2016年5月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闡述了吉田優(yōu)701及其親本的特征特性,介紹了其栽培技術和制種技術,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 雜交水稻;吉田優(yōu)701;特征特性;栽培技術;制種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17-0029-02
吉田優(yōu)701是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用自育野敗型三系不育系吉田A與引自廣東原泰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的恢復系泰701配組育成的優(yōu)質三系雜交稻新組合,該組合區(qū)試和生產試驗均表現(xiàn)豐產性突出,中抗稻瘟病,米質達廣東省標優(yōu)質3級,2016年5月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粵審稻20160039)。
1 特征特性
1.1 親本特征特性
吉田優(yōu)701的親本為自育野敗型三系不育系吉田A和恢復系泰701。吉田A屬野敗型不育系,分蘗力較強,株型緊湊,葉片厚直,生長勢旺盛,穗大粒多,葉鞘和稃端紫色。在連山早造于3月18日播種,播始期(80±2)d,晚造于6月20日播種,播始期(62±2)d,較優(yōu)ⅠA早2d左右?;ㄋ幨菪?,水漬狀,乳白色?;ǚ垡缘鋽橹?,不育度99.7%。
恢復系泰701:感溫型中遲熟品種。早造全生育期(135±2)d,晚造全生育期(119±2)d。分蘗力中等,葉片較長較闊,葉色淡綠,株葉集散適中,劍葉直立,葉鞘、稃端無色。莖稈粗壯,抽穗整齊,穗大粒多,著粒一般。米細長無腹白,米質優(yōu)。較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
1.2 吉田優(yōu)701特征特性
1.2.1 生育期。吉田優(yōu)701為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在廣東省晚造區(qū)域試驗中全生育期108~112 d,與對照種深優(yōu)97125、深優(yōu)9708相當。適宜在廣東中北稻作區(qū)的平原地區(qū)早、晚造種植。
1.2.2 農藝性狀。吉田優(yōu)701在廣東省晚造區(qū)域試驗中,株型中集,葉色淡綠且挺直,分蘗力中強,抽穗整齊,穗大粒多,后期成熟轉色好。株高95.1~102.1 cm,有效穗數(shù)265.5萬~288.0萬穗/hm2,穗長22.1~22.3 cm,每穗總粒數(shù)171~176粒,結實率78.1%~79.1%,千粒重22.3~22.7 g。
1.2.3 產量。吉田優(yōu)701于2014年晚造參加省區(qū)試,平均產量8 179.35 kg/hm2,較對照深優(yōu)97125增產8.86%,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15年晚造復試,平均產量7 423.2 kg/hm2,較深優(yōu)9708增產11.97%,達極顯著水平。2015年晚造參加省生產試驗,平均產量7 327.65 kg/hm2,較深優(yōu)9708增產2.89%。日產量66.30~75.75 kg/hm2。
1.2.4 品質。經鑒定,米質為廣東省標優(yōu)質3級,其堊白度2.8%~5.2%,堊白粒率16%~20%,整精米率55.2%~62.0%,直鏈淀粉14.8%~16.0%,膠稠度64~68 mm,長寬比3.1~3.2,食味品質分81~83分。吉田優(yōu)701具有較好的稻米外觀品質和蒸煮食味品質,米粒外觀透明,有較濃的飯味,米飯適口性好。
1.2.5 抗性。經鑒定,高感白葉枯?。á粜途?~9級,Ⅴ型7~9級);中抗稻瘟病,病圃鑒定葉瘟2.0級、穗瘟4.0~4.5級;全群抗性頻率91.43%~96.97%,對中B群、中C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88.46%~94.74%和100.00%。吉田優(yōu)701抗倒力強,耐寒性中弱。
2 栽培技術
2.1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適時播種期為早造3月中旬、晚造7月10日前(靠北山區(qū)應適當早播)。采用塑料秧盤育秧或秧田水育秧,秧田播種量150 kg/hm2,大田用種量18.75 kg/hm2,發(fā)芽種子宜疏播、勻播。用肥沃的塘泥或田泥作育秧營養(yǎng)土,施足優(yōu)質復合肥作底肥,培育壯秧[1-2]。
2.2 適時移植
采用秧田水育秧,晚造秧齡20~22 d、早造秧齡30~35 d,葉齡6~7葉時為插秧適宜時期;采用塑料秧盤育秧,秧苗3.0葉時為大田拋秧適宜時期。拋秧或插秧前大田要施足基肥[3],拋(插)足基本苗,達27.0萬穴/hm2,拋(插)秧要均勻,吉田優(yōu)701分蘗力中強,宜插雙株,基本苗數(shù)達81萬株/hm2。
2.3 合理施肥
施肥采用前重中控,后期看苗情、看土質適施穗肥的方法。首先要施足基肥,一般施用過磷酸鈣375 kg/hm2、碳酸氫銨375 kg/hm2作基肥[4];早施、重施攻蘗肥,在拋(插)秧后7~9 d,結合除草,施尿素112.5 kg/hm2、進口復合肥(15-15-15)375 kg/hm2、氯化鉀150 kg/hm2作分蘗肥。中期適當控制氮肥施用,要及時曬田,控制肥料;后期看苗情看土質巧施穗肥,可在齊穗期適當補施籽粒肥[5]。
2.4 科學管理水分
提倡“早露田、重露田,夠苗及時曬田”措施。淺水移栽,拋(插)秧后,薄水促分蘗,施分蘗肥后自然落干,開始露田,直到泥土微微裂開,回“泥皮水”自然落干再露田,如此反復,當苗數(shù)達300萬株/hm2時排水露曬田,控制無效分蘗,幼穗分化中后期保持田間濕潤,抽穗揚花時田間保持淺水,灌漿至黃熟期保持田間濕潤[6]。
2.5 及時防治病蟲害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7],密切關注病蟲害預測預報。在秧田期注意防治稻癭蚊、稻飛虱等蟲害,分蘗成穗期注意防治紋枯病、稻飛虱、三化螟等,抽穗灌漿結實期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稻飛虱、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等[8]。
3 制種技術
3.1 合理安排親本播期,確?;ㄆ谙嘤?/p>
吉田A異交率較高,抽穗揚花要求日最高溫30~35 ℃,日最低溫度不低于23 ℃,光照充足的天氣條件,異交結實率高,制繁種產量高。在連山宜秋制,選擇最佳的抽穗揚花時間,應在8月25日左右抽穗揚花。這樣有利于提高異交結實率,提高種子產量和質量。
秋制播種期以天數(shù)差為主,葉齡差為參考。連山縣秋制天數(shù)差為22 d,葉差7.0~7.5葉。第1期父本6月1日播種,第2期父本比第1期父本遲播5 d(于6月6日播種),母本比第1期父本遲播22 d(于6月23日播種)。
3.2 科學管理
采用淺水插秧回青分蘗,夠苗抓緊露田曬田,后期干濕排灌,不要斷水過早。施肥要施足基肥,早施、重施攻蘗肥,氮、磷、鉀肥配合,增施、重施鉀肥,苗期施足氯化鉀600 kg/hm2,以提高抗逆性和異交結實率,促其分蘗強盛,有效穗數(shù)足,花期長。要重施鉀肥,以提高異交率。
3.3 科學噴施九二○,提高異交結實率
吉田A對九二○反應較為敏感,其施用量一般為150~180 g/hm2,于見穗約20%時噴施。父本可加噴1次,以父本較母本高10 cm為宜。
3.4 嚴格除雜,確保種子質量
安全隔離,確保四周200 m的安全隔離區(qū),或者與隔離區(qū)花期錯開20 d以上。制種田要在秧苗期、分蘗期認真除雜,把落田谷、禾頭再生株和其他雜株除凈。抽穗揚花期一定要專人每天堅持除雜,保證種子的質量。
3.5 病蟲害防治
要抓好紋枯病、稻瘟病、白葉枯病、稻曲病、稻飛虱、卷葉蟲、三化螟的防治,以控制其危害。
4 參考文獻
[1] 王紅葉.寒地水稻高產高效適應性栽培技術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2015.
[2] 黃衛(wèi)東.淺談水稻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yè)信息,2014(19):33.
[3] 羅瓊,王昆,許靖波,等.水稻超高產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14,28(1):86-91.
[4] 黃自聰.水稻機插秧的優(yōu)勢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3(3):34-35.
[5] 方文英.余杭區(qū)雙季機插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1.
[6] 林華.溫州市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
[7] 薛亞光,楊建昌.水稻超高產生理特性與栽培技術[J].作物雜志,2009(6):8-12.
[8] 凌勵.機插水稻分蘗發(fā)生特點及配套高產栽培技術改進的研究[J].江蘇農業(yè)科學,2005(3):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