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艷
【內(nèi)容摘要】《日出東方白潮潮》是一首海門山歌,對筆者有海門山歌的啟蒙意義,對這首作品進行音樂解讀與欣賞教學設計,將家鄉(xiāng)的民歌引入課堂,讓學生會聽、能懂、愛唱家鄉(xiāng)的民歌,讓海門山歌成為學生獨具個性的“名片”。
【關鍵詞】《日出東方白潮潮》 海門山歌
一、引言
江蘇省海門市,屬長江沖積平原,與“江南”隔江相望,雖為平原,海門卻有著豐富的“山歌”。海門沒有山,哪來的“山歌”?海門沒有山,但是千歌萬歌疊成“山”。
海門山歌主要是百姓在田間勞作時抒發(fā)情感的歌曲,屬漢族民歌。清代中期,江南的農(nóng)民來此墾荒種地,吳歌傳入了海門,經(jīng)過百姓口頭傳唱,不斷創(chuàng)編慢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海門山歌。
二、緣起
十歲時,我第一次聽到鄰家新娘清早唱起“那首歌”,“那首歌”便流入了我的耳朵,難以忘懷。但直至成年后才學唱“那首歌”,方才懂得海門山歌。
三十年后,去到湖南學習,歌者高手如云,我演唱了“那首歌”,給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夸獎它是一張獨具個性的“名片”。
這啟發(fā)了我將“那首歌”引入課堂,讓學生也擁有這張獨具個性的“名片”。
三、音樂解讀
“那首歌”的歌詞是“日出東方白潮潮,我小珍姑娘抄仔三升六個雪花白米下河淘哎,下河淘米下河淘,只見一只小小舟船了了浪里飄哎……”,本歌以第一句《日出東方白潮潮》為名?!鞍壮背薄笔侵戈柟獠粡娏?,形容天氣尚早,“抄仔”是指用手拿容器去舀,“升六”是農(nóng)家傳統(tǒng)量取工具。海門鄉(xiāng)間河網(wǎng)交錯,用水十分便利,農(nóng)家常在河灘略深處打上木樁,架以長三米左右寬半米左右的長石條或硬木板當腳踏,便于下到河面清水處用水。海門話把洗米叫淘米,傳統(tǒng)淘米籃是細竹蔑與細竹片編制的。短短的四句歌詞,勤勞的小珍姑娘去河邊洗米的形象呼之欲出。
《日出東方白潮潮》屬海門山歌調,采用了五聲羽調式,全曲多用“咪、嗦、啦”三個音,樂句以下行為主,多采用前十六、后十六的節(jié)奏型,加上二四拍與三四拍的混和拍子,兩處長音加下滑音,多處用小三度前倚音做裝飾,體現(xiàn)海門山歌的特有的韻味色彩,演唱時抒緩自由,體現(xiàn)了歌曲柔美明亮的情感。
四、教學設計
1.教具準備
傳統(tǒng)竹蔑淘米籃、傳統(tǒng)木制量具“升六”、村間河畔邊石條腳踏的舊照片,穿藍印花布、著繡花圍裙、手挽淘米籃的長辮子“小珍姑娘”演唱視頻。
2.學情分析
學生通常在語言最佳發(fā)展期三、四歲左右,被送入幼兒園,接受普通話教育,成長過程中,海門方言漸行漸遠,普通話成為他們情感表達、日常會話的首選。對于海門方言,有的學生能聽不會說,有的學生則只能聽懂個大概。當海門方言成為演唱的歌詞時,傳遞的方式中輔以了婉轉的音樂曲調,這樣一來,一下子能聽懂、接受的學生更少了。
海門山歌雖被譽為“江海平原一枝花”,但受大環(huán)境的音樂主流媒體影響,再加上越來越多的人脫離田間河畔 ——這塊海門山歌生存的“土壤”,“海門山歌”已經(jīng)只是學生認識的詞組。
3.教學目標
(1)尊重海門先輩創(chuàng)造、留下的藝術瑰寶,能聽懂海門山歌代表作《日出東方白潮潮》所表達的情感。
(2)了解作為海門山歌調的音樂要素,能正確的用方言演唱。
(3)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演唱、表演實踐,能隨音樂情境參與表演。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方言演唱歌曲;難點:演唱出海門山歌特有的韻味。
5.教學過程
主要用海門方言教學,通過講臺上放置的竹蔑淘米籃、木制量具“升六”、村間河畔邊石條腳踏的舊照片,創(chuàng)設具有海門地方特色的教學環(huán)境,并表達想要獻上海門山歌的愿望,范唱《日出東方白潮潮》。
示范完畢,引導學生表達對這首歌曲的理解,為了讓學生更清楚歌詞,出示譜例,并再次一句一句慢慢的演唱,唱一句講解一句歌詞的意思,然后就歌曲中提及的傳統(tǒng)生活用品,讓同學發(fā)表對這些物品的認識,找尋他們海門人的身份認知。
播放由國家二級演員、海門山歌傳承人宋衛(wèi)香扮演的“小珍姑娘”的演唱視頻,讓學生對歌曲有個藝術層面的欣賞,讓學生講論、比較前后兩個演唱版本的異同,學生得出雖是同一首歌曲,但在裝飾音與節(jié)奏上略有不同,總結出海門山歌一個重要特點:在長期的口傳心授的過程中,百姓用自己的理解對山歌不斷的進行創(chuàng)編,經(jīng)過長期的傳承與發(fā)展,才有了如今被譽為“江海平原一枝花”的非物質文化——海門山歌。
介紹海門山歌多次進京為國家領導人表演的輝煌歷史,講述自己在外求學時以“海門山歌”做自己的“名片”,讓學生引“海門山歌”為傲,帶領學生用海門方言朗讀歌詞,提醒同學們要有保護方言文化的意識。
結束語
海門山歌是海門人獨具個性的身份“名片”,在世界大同的文化進程中,求異更顯特色,同學們都會有離開海門在外求學、工作的經(jīng)歷,希望教學的海門山歌可以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儲備,在與人溝通、自娛自樂時一曲家鄉(xiāng)的山歌會喚醒學生內(nèi)在傳承的善良、果敢、寬容、勤勞的海門品質。
【本文為南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農(nóng)村初中海門山歌校本課程建設》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文號:XC2016063。】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