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洪偉
摘 要 隨著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程序性知識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探討思想政治課如何進行程序性知識的教學,本文以《思想政治·經濟生活》中“多變的價格”為例,具體闡述層次遞進策略、訓練反饋策略和生成引導策略在思想政治課程序性知識教學中的運用,以幫助學生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思想政治課 程序性知識 教學策略
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認為程序性知識是關于完成某項任務的行為或操作步驟的知識,主要用來解決“如何做”的問題,它包括一切為了進行信息轉換活動而采取的具體操作程序。程序性知識在人的大腦中是以產生式及產生式系統(tǒng)的方式貯存的。產生式遵循“條件—行為”的規(guī)則,當特定條件存在時,一定的行為就必然發(fā)生。一系列產生式之間由所需條件聯(lián)系構成產生式系統(tǒng),進而促使一系列相關行為的產生。
思想政治課程序性知識就是指運用思想政治課相關概念、原理、觀點和方法等解決實際問題的規(guī)則或操作步驟的知識。思想政治課程序性知識的教學要依托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基本概念、原理、觀點和方法等陳述性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通過分析現(xiàn)象、解決問題等實際操作形成相關技能,并引導學生加以科學訓練,實現(xiàn)技能運用的自動化和策略化。在程序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既要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技能發(fā)展規(guī)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又要充分考慮程序性知識形成過程與獲得機制,運用合理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本文以《思想政治·經濟生活》中“多變的價格”為例,具體闡述層次遞進策略、訓練反饋策略和生成引導策略在思想政治課程序性知識教學中的運用。
一、層次遞進策略
程序性知識的學習是學生從陳述性知識學習向自動化技能習得的動態(tài)循序漸進的過程。思想政治課程序性知識的學習主要由三個階段構成:陳述性階段、程序化階段和自動化階段。
1.陳述性階段
學生首先要理解思想政治課有關的基本概念、原理、觀點和方法等,能夠準確陳述和表達基本概念、原理、觀點和方法,能夠有意識地再現(xiàn)出基本概念、原理、觀點和方法。陳述性知識的獲得是學習程序性知識的基礎和條件。如學習“多變的價格”,首先要學習“價格”、“價值”、“供求關系”等相關基本概念,同時還要學習“價值規(guī)律”基本原理。學生掌握了必備的陳述性知識就為程序性知識的學習提供了必要條件,形成初級識記技能,這是程序性知識學習的積累階段。
2.程序化階段
經過大量的練習和反饋,學生將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序性知識,實現(xiàn)了從“知”到“會”的演變。學生將基本概念、原理、觀點和方法融入到對問題解決的操作規(guī)范、步驟和過程中,解決相應問題,流暢地完成課程目標任務。如學習“多變的價格”,學生知道“如果供過于求,那么價格下跌”,以“H7N9禽流感”為教學情境,考慮家禽需求量急劇下降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用以解決當前“家禽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通過操作規(guī)范、步驟和過程的正確實施,幫助學生形成技能組塊以有效解決相應問題。
3.自動化階段
通過一系列科學的變式練習和遷徙訓練,學生最終從程序化階段進入自動化階段。學生不僅“會”,而且更注重技能運用的精確和熟練,技能運用從有意識走向無意識,從主動提取信息到自動反映信息。隨著學生運用技能的精確度和熟練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解決實際問題也更加經濟有效。如學習“多變的價格”,學生在看到“分析H7N9禽流感對家禽價格的影響”時,可以迅速利用價值、供求、國家宏觀調控與價格等關系的條件解決該問題。
層次遞進策略要求程序性知識的學習從陳述性階段到程序化階段再到自動化階段,依照一定層次順序遞進,以此來達成程序性知識的獲得和熟練,促進相關技能的形成和發(fā)展。
二、訓練反饋策略
程序性知識的獲得時間遠多于陳述性知識的獲得時間,原因是思想政治課程序性知識形成與獲得必須經過大量的科學練習與有效反饋。在陳述性知識轉化成程序性知識的過程中,變式練習策略、遷移訓練策略和比較反饋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1.變式練習策略
思想政治課程序性知識的形成不僅需要陳述性知識作為基礎和條件,更需要大量的變式練習。變式練習不是陳述性知識的簡單再現(xiàn)和復述,而是圍繞思想政治課核心程序性知識展開,利用產生式系統(tǒng),基于不同的情境或條件,形成程序性知識的練習。如學習“多變的價格”,以“H7N9禽流感”為教學情境,學生基于“供求關系影響價格”原理,可以得出家禽供過于求,價格下跌;然后變式為國家不同政策對家禽價格的不同影響;然后變式為消費者不同心理對家禽價格的不同影響;然后變式為家禽養(yǎng)殖戶此刻的經營選擇對家禽價格的影響;繼而還可以變式為家禽價格波動對家禽消費、生產及相關產業(yè)的影響,探討解決家禽價格及產業(yè)發(fā)展的實際問題。變式練習的重要性既體現(xiàn)在提升原有程序性知識的熟練程度,更體現(xiàn)在新情境或條件下能夠促成新程序性知識產生,促進學生技能的不斷提升。
2.遷移訓練策略
格萊與安德森等提出了遷移的“產生式理論”,他們認為兩種任務之間的遷移,是隨其共有的產生式的多少而變化的。當兩項任務之間有共同的產生式或產生式的重疊時,遷移就會發(fā)生。遷移訓練是學生利用變式訓練中形成的一系列程序性知識,在熟練掌握與運用的基礎上形成相關技能,歸納提煉出具有范式意義的操作規(guī)范、步驟和過程,并以此來解決新情境、新問題,促進新的程序性知識形成的練習策略。如學習“多變的價格”,以“H7N9禽流感”為教學情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歸納出思想政治課涉及的各類現(xiàn)實問題中探究“影響因素”的角度可以有主觀和客觀因素(如消費心理和供求關系)、宏觀和微觀因素(如國家政策和企業(yè)生產成本)、直接和間接因素(如供求關系和地域文化)等,以此形成具有共同因素的產生式系統(tǒng),從而遷移解決其他“影響因素”類新情境、新問題。如通過“影響價格的因素”遷移解決“影響消費的因素”,即可得出主觀和客觀因素(如消費心理和物價水平)、宏觀和微觀因素(如利率政策和商品質量)、直接和間接因素(如居民收入和售后服務)等。遷移訓練以原有程序性知識的清晰、熟練、穩(wěn)定為條件,以產生式本質相同為特征,更側重程序性知識向新程序性知識的遷移。endprint
3.比較反饋策略
在變式訓練中由于學生對程序性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不到位會影響新的程序性知識的形成和技能的發(fā)展;在遷移訓練中由于原有程序性知識達不到清晰、熟練、穩(wěn)定會影響的程序性知識遷移的效果,所以在思想政治課程序性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必須引入比較反饋策略。比較反饋是學生以教學目標中的程序性知識目標為標準,通過對照,檢驗是否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要求,借助反饋信息調整訓練內容或方式,促進程序性知識的目標的實現(xiàn)和技能的形成、發(fā)展。如學習“多變的價格”,以“H7N9禽流感”為教學情境,學生如果在已有產生式“如果商品供過于求,那么價格下跌”的基礎上,變式為“禽流感期間國家相關部門對家禽進行撲殺”,就可能得出“家禽供給不足,需求不足,在撲殺的情況下供求逐步平衡,價格反彈”的錯誤結論,通過比較可知并未實現(xiàn)程序性知識目標。學生可以結合家禽市場價格波動現(xiàn)狀,反饋錯誤信息,引入消費心理等影響因素,完善產生式系統(tǒng),利用產生式系統(tǒng)調整訓練以實現(xiàn)程序性知識目標,提升解決問題的技能。比較反饋策略基于程序性知識目標比較,旨在反饋促進程序性知識的學習和技能培養(yǎng),比較為反饋提供信息,反饋指導科學訓練,科學訓練促成程序性知識獲得。
三、生成引導策略
程序性知識是動態(tài)性知識,思想政治課程序性知識的形成過程具有明顯的生成性。在思想政治課有關基本概念、原理、觀點和方法的基礎上,在特定教學情境和條件中,學生在一系列產生式作用下會自發(fā)生成程序性知識,此時需要教師適時而科學的引導以促進學生對程序性知識的內化和系統(tǒng)化,進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1.鼓勵動態(tài)生成
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預設一定教學情境和條件,設置相應的探究問題,而問題的指向又直接決定了學生習得知識是陳述性知識還是程序性知識。在預設情境和問題的過程中首先應該鼓勵學生對程序性知識的探索,在探究活動中自主生成程序性知識?;谒枷胝握n情境和問題的程序性知識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要經歷教師預設教學情境和問題、學生參與問題探究和交流及學生自主生成程序性知識這三個階段。如學習“多變的價格”,首先,預設教學情境為“H7N9禽流感”,設置問題為:“作為家禽養(yǎng)殖戶,你如何應對此次禽流感事件,使自己的損失降到最低?”該設問采用模擬角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可以從生產者角度去探討價格變動是如何影響生產經營的,旨在促進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程序性知識的產生和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鼓勵學生參與問題的探究,或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在充分探究的情況下進行交流展示,在此過程中學生形成了一些基于情境和問題的程序性知識;最后,教師對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生成的程序性知識進行對比、引導和歸納,形成解決該問題的產生式系統(tǒng),學生若加以科學訓練,就能自主運用所學產生式系統(tǒng)生成基于一定情境和問題的程序性知識、解決相應情境問題了。
2.規(guī)范引導反饋
思想政治課程序性知識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動態(tài)生成的,這一過程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熟練掌握。程序性知識一經形成又會影響新知識的學習,所以在程序性知識的形成過程就應有科學的引導、及時的反饋,程序性知識的運用應堅持系統(tǒng)化。
(1)引導要科學。程序性知識獲得速度較慢,然而一旦他們在人的記憶中被編碼、形成技能,通過訓練達到自動化,再要改變就相當困難。所以思想政治課程序性知識的形成要加強科學的引導,一要關注陳述性知識的科學性,為程序性知識學習提供理論基礎;二要關注相關產生式(系統(tǒng))的科學性,為程序性知識學習提供發(fā)展路徑;三要關注訓練反饋的科學性,為程序性知識提供形成條件。引導學生關注程序性知識形成過程的科學性,引導學生正確掌握程序性知識,形成相關技能,是避免走入知識學習誤區(qū)的重要保障。
(2)反饋要及時。程序性知識的獲得過程是陳述性知識向技能轉化的過程,它直接引發(fā)或控制人的行為。思想政治課程序性知識的獲得同樣依賴于知識的程序化和自動化,然而在程序性知識形成和獲得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學習的負遷移現(xiàn)象,即兩種學習之間互相干擾、阻礙,所以要求教學反饋必須及時、有效,幫助學生順利獲得程序性知識,防止錯誤信息通過反復訓練形成定勢,避免程序性知識的教學偏離目標,影響技能形成與發(fā)展。
(3)運用要系統(tǒng)。學生在科學引導、及時反饋、形成程序性知識的過程是促使自身技能形成發(fā)展的過程,也是利用程序性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的過程。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程序性知識是為了解決思想政治課涉及的相關問題、形成相關技能,在此過程中會引發(fā)特定行動實現(xiàn)教學目標。單一孤立的思想政治課程序性知識很難解決復雜問題,只有一系列產生式系統(tǒng)的綜合系統(tǒng)運用才能最終解決實際問題,實現(xiàn)教學目標。如學習“多變的價格”,以“H7N9禽流感”為教學情境,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獲取科學的陳述性知識,如“價格的含義”,以及相關產生式(系統(tǒng)),如“如果家禽需求減少,價格下降”,配之以科學的訓練;其次,在此過程中要及時反饋程序性知識的學習情況和技能發(fā)展情況,適時調整教學;最后,綜合運用圍繞“價格”的“價值規(guī)律”、“供求關系與價格的關系”、“紙幣發(fā)行量與價格的關系”等相關理論,形成一系列產生式系統(tǒng),解決對消費者、家禽行業(yè)及相關行業(yè)的影響、對家禽類企業(yè)的投資理財?shù)恼{整等實際問題。
總之,思想政治課程序性知識的教學應該結合思想政治課特色,圍繞情境問題,綜合運用層次遞進策略、訓練反饋策略和生成引導策略,使學生的學習由重視“知”(陳述性知識)向“會”(程序性知識)轉變,再由“會”向“好”(策略性知識)轉變,在練習的基礎上形成按某種規(guī)則或操作程序順利完成某種智慧任務或身體協(xié)調任務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皮連生.智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 張大均,郭成,主編.教學心理學綱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 于洪卿.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知識觀[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3).
[4] 李鑫林.地理程序性知識的教學策略[J].地理教學,2010(21).
[5] 顧曉彥.地理程序性知識的課堂教學設計策略[J].地理教學,2006(6).
【責任編輯 鄭雪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