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wèi)華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0--01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發(fā)生嚴重粥樣硬化狹窄或堵塞,在此基礎上合并痙攣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堵塞,引起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和缺氧的一種心臟病。據(jù)WHO不完全統(tǒng)計,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有1200萬人,占全球死亡人數(shù)的四分之一,是我國城市居民第一位死因[1]。中醫(yī)穴位按摩,是祖國醫(yī)學外治療法之一,能起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功效。2016年起我科采用穴位按摩療法治療冠心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以收治于上海市寶山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心內科的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選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的患者10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1997年10月國際心臟病協(xié)會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有典型的心絞痛表現(xiàn)和心電圖變化;②自愿參加本研究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人。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情等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兩組患者均根據(jù)病情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實驗組在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給以穴位按摩。①療程:穴位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摩時間為10分鐘左右,每個療程為五天,干預時間為兩個療程。②選穴與手法:選穴以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諸穴為主。主穴為膻中、內關、外關、陰郄,氣滯血瘀加血海、太沖;痰濕閉阻加中脘、豐隆;心腎陽虛加心俞、腎俞。按摩手法采用按法、揉法、點法。按法,是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壓體表。操作時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不可移動,用力要由輕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壓。按法與揉法可結合使用,組成按揉復合手法,具有放松肌肉,開通閉塞的作用。點法,是用拇指端點壓體表,較按法作用面積小,刺激量大,使用時要根據(jù)病人的具體情況和操作部位酌情用力,它具有活血止痛,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③注意事項:穴位按摩時動作均勻柔和,避免用力過大過猛,以患者耐受為度。根據(jù)患者病情進行辯證選穴。避免在患者緊張,飽食、饑餓等情況下進行。
1.2.2 研究工具與調查方法
客觀指標心電圖。兩組患者均于入院當天,入院后十天行心電圖檢查,觀察st段缺血性變化改善情況。st段缺血性變化改善為有效,st段缺血性變化無明顯改善為無效。
主觀指標采用生活質量測定量表簡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Brief Version,QOL-BREF)。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和精神、社會關系、環(huán)境4個領域的內容,共26個條目。每個條目最高5分,最低1分,得分越高,生存質量越高。入院后十天由責任護士發(fā)放QOL-BREF,讓患者根據(jù)自身感受選擇最合適的分值,收集生活質量資料,回收率達100%。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軟件采用SPSS20.0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應用均數(shù)±標準差對樣本進行統(tǒng)計學描述,計量資料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兩組患者心電圖st段缺血性變化改善情況比較見表1
兩組患者10天后QOL-BREF結果見表2
3 討論
1穴位按摩的理論基礎冠心病的形成,主要是在胸陽素虛的基礎上,感受寒邪,陰寒之邪閉阻胸陽,或飲食不當或思慮過度,傷及于脾,脾運失常,均可導致痰濁內生,阻遏胸陽為病。祖國醫(yī)學表明,人體穴位與經絡臟腑和氣血密切相關。經絡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經絡縱橫交錯遍布全身,將人體的組織器官四肢百骸,聯(lián)絡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并通過經氣的活動調節(jié)全身各部的機能,運行氣血,協(xié)調陰陽,從而使整個機體保持協(xié)調和相對平衡。腧穴分別歸屬于各經脈,經脈又隸屬于一定的臟腑,故腧穴一經脈一臟腑,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通過穴位按摩可以達到溝通內外、聯(lián)系肢體,運行氣血、營養(yǎng)周身,抗御外邪、保衛(wèi)機體的作用。臨床用于缺血性心絞痛患者,用較輕的按揉法治療,可起到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的作用,從而緩解癥狀。
2穴位按摩對冠心病患者具有明顯療效。研究表明,穴位按摩是以適當?shù)氖址ù碳ぬ囟ㄑㄎ?,達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目的,其靈活運用手法,以柔和之力,按摩穴位,通過經絡的傳導,調和經脈,疏通氣血,達到通利經絡,扶助正氣,改善胸悶、胸痛癥狀[2]。表一顯示穴位按摩治療后實驗組患者行心電圖檢查,提示缺血性壓低的st段有不同程度的回升,表示心肌缺血得到改善。冠心病是一個緩慢進展的過程,其治療效果不僅僅從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心血管事件來評價,生活質量改善也是治療有效的一個重要指標,目前生活質量已成為評價冠心病臨床試驗的終點[3]。表2顯示兩組患者10天后QOL-BREF結果,在生理功能、心理和精神、社會關系、環(huán)境4個領域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穴位按摩不僅起到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改善患者胸悶胸痛癥狀,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加強了與患者的交流,增進了與患者的溝通,樹立了良好的醫(yī)患關系。配合運動康復,如“穴位保健操”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的臨床癥狀,緩解患者焦慮的心理狀況[4]。全方面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古敏認為,穴位按摩應早期、長期、多療程應用,以取得更佳的療效[2]。
4 小結
穴位按摩法具有操作方法簡便,成本低廉,患者易于接受等特點,在護理工作中建議運用按摩手法,達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經過臨床實踐,穴位按摩對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胸悶胸痛癥狀有較好的療效,對患者的心肌缺血,生活質量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穴位按摩不僅能夠體現(xiàn)中醫(yī)護理特色,還可以提高護理質量,更有利于加強醫(yī)護人員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交流,為醫(yī)院開展優(yōu)質護理服務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孔靈芝.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流行現(xiàn)狀、發(fā)展趨勢及防治策略[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2,10(1):1-2.
谷敏.穴位按摩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偏癱的療效觀察[J].上海護理,2011,11(4):39-40.
Spertus JA,Winder JA,Dewhurst TA, et al.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Am J Cardiol,1994,74(12):1240-1244.
張曉霞,系統(tǒng)的心臟康復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0,32(7):544-5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