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剛強
(河南省安陽市中醫(yī)院檢驗科 安陽455000)
血清生化指標與PT聯(lián)合檢測在妊娠肝病診斷中的臨床意義
張剛強
(河南省安陽市中醫(yī)院檢驗科 安陽455000)
目的:分析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谷氨酰轉肽酶(GGT)、纖維蛋白原(FIB)、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及凝血酶原時間(PT)聯(lián)合檢測在妊娠肝病診斷中的臨床意義。方法:選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妊娠肝病患者作為肝病組,另選取52例正常妊娠者作為健康對照組。分別抽取兩組的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測定兩組的ALT、AST、GGT、FIB、APTT及PT。結果:肝病組的血清ALT、AST和GGT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肝病組的FIB水平低于健康對照組,PT和APTT長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妊娠肝病患者進行血清生化指標及PT檢測,可有效輔助診斷妊娠肝病,為妊娠肝病的預防治療提供指導。
妊娠肝??;血清生化指標;凝血酶原時間;診斷
妊娠肝病是孕婦妊娠期合并癥之一,屬于產科高危妊娠,病情兇險,重癥肝炎及妊娠急性脂肪肝后果尤為嚴重。妊娠期任何時間段,孕婦都有可能患上病毒性肝炎,早期合并會加重妊娠反應,晚期合并會加大妊娠期高血壓發(fā)生率。妊娠肝病可能引起出血、腎衰竭、凝血功能障礙等嚴重并發(fā)癥,威脅母嬰安全[1]。ALT、AST、GGT、FIB、APTT 及 PT 是肝功能檢測的重要指標,能有效反映患者的肝功能狀況,為治療提供指導。本研究選取妊娠肝病患者52例,分析了 ALT、AST、GGT、FIB、APTT及 PT在妊娠肝病患者診斷中的臨床意義?,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妊娠肝病患者作為肝病組,另選取52例正常妊娠者作為健康對照組。肝病組年齡22~36 歲,平均年齡(28.64±3.17)歲;孕周 14~40周,平均孕周(26.58±3.26)周;初產婦39例,經產婦13例;合并重癥肝炎17例,病毒性肝炎19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6例。健康對照組年齡23~38歲,平均年齡(29.71±3.34)歲;孕周 13~40周,平均孕周(26.27±3.44)周;初產婦38例,經產婦14例。兩組患者的年齡、孕周和產次等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符合妊娠肝病的診斷標準[2]者;符合第8版《婦產科學》[3]中妊娠診斷標準者;知情并簽署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 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患有其他妊娠期合并癥患者;有血栓病史者;有心、腎功能障礙患者。
1.4 檢測方法 抽取兩組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取血清,采用日立71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兩組的血清ALT、AST和GGT,采用ACL-3000 plus型全自動血凝儀測定 FIB、PT和APTT。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清ALT、AST及GGT比較 肝病組的血清ALT、AST和GGT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ALT、AST及GGT比較
表1 兩組血清ALT、AST及GGT比較
組別 n ALT AST GGT肝病組健康對照組52 52 t P 50.14±12.51 17.30±8.95 17.606 0.000 77.74±15.59 19.28±9.83 26.157 0.000 51.26±20.07 29.35±11.52 7.808 0.000
2.2 兩組FIB、PT及APTT比較 肝病組的FIB水平低于健康對照組,PT和APTT水平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FIB、PT及APTT比較
表2 兩組FIB、PT及APTT比較
組別 n FIB(g/L) PT(s) APTT(s)肝病組健康對照組52 52 t P 2.84±0.51 5.13±1.28 13.705 0.000 14.31±2.13 11.49±1.91 7.108 0.000 38.56±5.71 30.22±7.58 6.337 0.000
據(jù)統(tǒng)計,妊娠后期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孕婦病死率約為10%~20%[4]。孕婦妊娠期易合并重癥肝炎、病毒性肝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肝臟疾病,嚴重影響母嬰結局。妊娠合并重癥肝炎臨床癥狀嚴重,易引發(fā)臟器功能損傷,病情兇險,不利于預后。因此,應盡早對妊娠肝病患者進行診斷并治療,避免出現(xiàn)死亡。
血清ALT、AST和GGT為肝功能檢查常見指標,能有效反映患者的肝功能情況。ALT可參與蛋白質代謝,加快蛋白質氨基酸轉化。各種器官、組織、骨骼及肌肉中均存在ALT,而肝臟細胞中最多。當肝臟出現(xiàn)炎癥反應時,轉氨酶會被釋放到血液內,出現(xiàn)血清ALT明顯增高,故血清ALT為判斷肝細胞受損程度的主要指標。AST作為判斷肝細胞壞死程度的標準,在心肌、肝臟及骨骼肌中廣泛存在;當肝臟細胞受損時,細胞膜通透性增強,AST被釋放進入血液,導致血清AST升高。GGT廣泛存在于肝、腎、脾、腦、肺等組織,腎內最多,血清GGT多來自于肝臟。肝臟內GGT多存在于肝細胞漿及膽管上皮中,當肝外膽管與肝內梗阻時,會導致GGT排泄受阻,反流入血,從而造成血清GGT升高。本研究結果顯示,肝病組的血清ALT、AST和GGT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通過檢測妊娠肝病患者的血清ALT、AST和GGT水平,可直接對患者的肝臟情況做出診斷。
肝病患者多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及纖溶功能障礙,通過對凝血指標的檢測可判斷肝細胞損傷程度,為治療提供指導[5]。凝血指標檢測可反映孕婦的凝血功能,PT為檢測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狀況常用指標,可根據(jù)PT判斷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是否正常,凝血酶及凝血酶原水平決定PT的長短;APTT反映內源性凝血系統(tǒng)的狀況,APTT延長表示患者可能出現(xiàn)凝血障礙,APTT縮短則表示患者可能患有血小板增多癥及血管性疾病。FIB為凝血因子Ⅰ,是肝臟合成的蛋白質,具有凝血功能,凝血酶及凝血因子ⅩⅢA可將FIB轉變?yōu)槔w維蛋白。FIB可促進血小板聚集,加快平滑肌與內皮細胞生長,促進其收縮,還可增強血液外周阻力及粘滯性,導致內皮細胞損傷。FIB能直接反映孕婦的凝血功能,并間接反映肝細胞損傷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肝病組的FIB水平低于健康對照組,PT和APTT長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通過檢測妊娠肝病患者的FIB、PT和APTT,可判斷患者凝血功能狀態(tài),間接診斷肝臟狀態(tài)。
綜上所述,對妊娠肝病患者進行血清生化指標及PT檢測,可有效輔助診斷妊娠肝病,為妊娠肝病的預防及治療提供指導,有助于分娩安全。
[1]羅歡,黃文祥.妊娠期肝病診治進展[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6,32(11):2214-2217
[2]劉苗苗,賈勝男,張倩,等.妊娠期肝病的臨床研究進展[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6,32(2):386-389
[3]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第 8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122-125
[4]王鵬,尚麗新.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診斷和治療[J].人民軍醫(yī),2015,58(9):1106-1109
[5]寧會彬,尚佳.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障礙的探討[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6,32(6):1083-1085
R714.255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9.069
2017-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