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非洲有這樣一則諺語:“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說得多有道理。作為一名教師,在專業(yè)成長的道路上,一個人走得不僅不快,簡直就像有人說的那樣:“成長就像剝洋蔥,剝掉一層就會流一次眼淚。”確實,在我專業(yè)成長的道路上,一直有導(dǎo)師引領(lǐng)、伙伴相隨、團隊互助,不僅提出了自己的教學主張,還走出了一條屬于我們自己獨特的專業(yè)成長路。、
芥子讀書會:厚實底蘊學養(yǎng)
2007年,一群年輕人,因為喜歡閱讀,所以聚在一起;因為熱愛閱讀,所以手捧詩書。于是,在巫新秋老師的一聲輕輕召喚下,一杯清茶,一聲問候,一群語文人手捧詩書,潛心閱讀,自由生長。于是,誕生了一個民間組織——“芥子教師讀書會”?!绊殢洸亟孀?,芥子納須彌——三千世界,每個人都是芥子。”芥子雖小,但只要充實營養(yǎng),一定會茁壯成長。
還記得那個大雪紛飛的冬季,我們一幫成員定期夜讀《紅樓夢》。清茶一杯,伴著淡淡的書香,屋外白雪皚皚,屋內(nèi)暖意融融,交流讀后感受,暢談教學趣事,那真是愜意至極。每周都有閱讀任務(wù),每人都要定期宣講。雖然學習辛苦,工作緊張,但一群人樂此不疲,積極向上。第二年,桃紅柳綠,草長鶯飛。我們做了一次讀書匯報,每個學員都做專題匯報。專家學者給予了我們肯定和指導(dǎo)。我們也分享了快樂,收獲了喜悅。
讀書會就像一個種植園,成就了一片歲月的芬芳;讀書會就像個孵化器,孕育出一批有理想、有思想、有境界的教師。其中,培養(yǎng)了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3人,鎮(zhèn)江市學科帶頭人4人,鎮(zhèn)江市骨干教師2人。如今,雖然我們解散了,分開了,但是,每每想來,總是那么回味無窮,意味深長。因為,我們知道:閱讀是一種積累,可以讓我們厚積薄發(fā);閱讀是一種分享,分享中可以獲取前進的力量;閱讀也是一種影響,影響一群人攜手共同成長。
聘請高林生:名師引領(lǐng)成長
2010年,真是機緣巧合,有幸邀請到高林生老師來校講學。高老師鶴發(fā)童顏,妙語連珠,笑聲爽朗,中氣十足??床怀鏊刂芯尤话惭b著“起搏器”,更不知道他曾經(jīng)號稱“萬人迷”。他年近七旬卻思維清晰,表達流暢,抑揚頓挫,生動風趣。我深信:遇到了高人。高人,果然名不虛傳。只可惜,我們相見恨晚。事實證明,他對于我們的影響甚遠。
首先,高老師讓我們對課標有了全新的認識。無論是2011版之前的“試驗稿”還是之后的“修訂版”,高老師總是不厭其煩,為我們一遍又一遍地解讀,一遍又一遍地示范。無論是識字還是寫字,閱讀還是習作,他讓我們一定要清楚各年段要求,注意各年段之間的銜接過渡,還要注意螺旋上升、交替反復(fù)的特點。講座中,他各種例子信手拈來,因此,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閑談時,他歷史典故諳熟于心,因此,總是受到老師們的熱烈歡迎。只要是高老師來,報告廳總是座無虛席。他不來的時候,課堂上,老師們看不到他的身影,卻記住了高老師的聲音:“即使是教學一個生字,也要關(guān)注‘五筆,請記住:關(guān)注筆架(結(jié)構(gòu))、筆畫、筆位、筆數(shù),還有筆順?!?/p>
其次,高老師的古文功底了得,我們深深為之折服?!对娊?jīng)》《楚辭》張口就來,唐詩宋詞滾瓜爛熟。我猜想:他的眼界、思維以及演講,哪一樣不是緣于他深厚的古文功底。相信他對傳統(tǒng)文化也頗為熟悉:相聲、快板、京劇……哪一樣都讓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于是,近朱者赤,我們學校也成立了國學班,從《詩經(jīng)》《楚辭》到《古文觀止》。自然而然地,他當仁不讓,成了我們的國學導(dǎo)師。一開始,總是他說我們聽,然后我們?nèi)ハ眨俦痴b、講述給他聽。再后來,大家一個個也要上臺,我們說,他點評。我們一個個生怕出錯,戰(zhàn)戰(zhàn)兢兢,但又想聽聽他的精彩點評?!八妥由驿俊?,他說淇水在當今河南,那里有個淇縣,古稱朝歌。淇水應(yīng)該在淇縣以東……聽得我們一個個目瞪口呆,仿佛他老人家就是百度搜索引擎。雖然我們背得辛苦,但是一點都不后悔,直到如今。
高老師一來三年,寒來暑往,斗轉(zhuǎn)星移。不知不覺中,我們都在進步;悄然無聲里,我們都在成長。不由得,我就想起了雅斯貝爾斯關(guān)于教育的一句話:“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备呃蠋熓且豢脜⑻齑髽洌瑸槲覀冋趽蹙G蔭;高老師是一朵潔白的祥云,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寬敞明亮的門;高老師用智慧和熱情,喚醒我們成長,激勵我們進步,希望我們傳承。
成立工作室:形成教學主張
2014年,居然,我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還做了工作室的導(dǎo)師。和高老師相比,我哪能做導(dǎo)師?充其量,也就是和大家摸爬滾打在一起。一開始,哪有什么方向,更沒有什么主張。如果說有,也是受到高老師的影響。因為他每次來,接觸最多的是我,受他影響最大、受益最多的還是我。
“識文先辨體,解文先理序”,這是高老師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吹嚼蠋焸儾还苁裁凑n文都采用一樣的教法,他比我們還要急。而老師們還“只緣身在此山中”呢!為此,我先后執(zhí)教《夾竹桃》《廣玉蘭》,探尋該類課文獨特的表達技巧。很快,我的一篇文章:《比較·聚焦·發(fā)現(xiàn)——以〈廣玉蘭〉教學為例談“關(guān)注文體”教學》發(fā)表了。由此,掀開了“文體教學”研究的嶄新一頁。很快,我們把目光聚焦在“說明性文章”的教學研究中,工作室成員先后執(zhí)教《音樂之都維也納》《莫高窟》《麋鹿》等課文,依據(jù)課標,緊緊抓住“閱讀說明性文章,一要抓住要點,二要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這兩點展開教學設(shè)計,教學流程因此變得簡潔明了,反響效果也很好。
“提領(lǐng)而頓,百毛皆順?!边@句話工作室成員個個耳熟能詳。因為,導(dǎo)師高林生指導(dǎo)我們教學時常常掛在嘴邊。他提醒我們在中高年級教學中,尤其是高年級,更要有濃厚的篇章意識,進行篇章教學。他時常告誡我們:“閱讀教學中,整體把握從低年級就要滲透,中年級要逐步訓(xùn)練,到了高年級就要熟練把握,形成能力?!?/p>
“智者察同,愚者察異?!边@是《黃帝內(nèi)經(jīng)》中的一句話,啟示我們在教學中需要尋找不同,但更要尋找相同之處——內(nèi)在規(guī)律。這一篇和那一篇,這一類和那一類,到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處,需要我們靜心思考,潛心研究。
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邊實踐邊學習,邊學習邊研究,邊研究邊請教,邊請教邊反思。和工作室成員一起,我們提出了“關(guān)注文體,聚焦表達”的閱讀教學主張,還總結(jié)歸納出六大教學策略和步驟:判定文體—指向表達—整體把握—比較教學—聚焦核心—以讀促思。事實證明,我們研究方向正確,內(nèi)容實在,不僅貼近一線教學實際,而且還能解決一線教師的實際教學問題。因此,2016年,先后引起了《語文教學通訊》《小學語文教師》《小學語文教學》《小學教學設(shè)計》等雜志的關(guān)注。工作室成員也因此受益頗多,得以迅速成長。多人被評為市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多篇論文、實錄、設(shè)計紛紛發(fā)表在各類雜志上;工作室成員從此再也不怕上公開課、研究課,一個個爭著把工作室主張向周邊推廣,向外界輻射。
我們更加堅信:專業(yè)成長,離不開導(dǎo)師引領(lǐng);團隊發(fā)展,離不開伙伴相幫。2016年,“寧鎮(zhèn)揚”巫新秋、孟紀軍、張宏軍工作室聯(lián)盟應(yīng)運而生。2017年,圍繞“文體與表達”主題,我們將和全國同類研究方向的工作室結(jié)成聯(lián)盟,攜手共進,向著明亮那方,一路前行。
(作者單位:江蘇句容市華陽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