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云,溫旭欣,張建平
(鄂爾多斯市中心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血清降鈣素原(PCT)在膿毒血癥患者病情監(jiān)測和預后評估的臨床意義
蘇 云,溫旭欣,張建平*
(鄂爾多斯市中心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目的分析血清降鈣素原(PCT)在膿毒血癥患者病情監(jiān)測和預后評估的臨床意義,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膿毒血癥患者54例為研究對象,對所選患者根據(jù)各自病情差異,分為膿毒癥組、重度膿毒癥組以及膿毒癥休克組;同時選取同期收治的非膿毒血癥患者54例作為對照組。分別對所有選取的患者在入院后第一天、第三天以及第五天進行血清降鈣素原(PCT)水平檢測,并記錄當天患者的生理狀況。結果血清PCT水平結果表明膿毒癥休克組相對最高,其次是重度膿毒血癥組,再次是膿毒血癥組,最后是對照組。結論膿毒血癥病情嚴重程度分級及病情預后轉歸與血清PCT水平有相關的關系,PCT會伴隨病情的逐漸好轉而降低,也會伴隨患者病情惡化而升高,因此PCT水平可作為膿毒血癥患者病情監(jiān)測和預后評估的判斷標準。
血清降鈣素原;膿毒血癥;病情監(jiān)測;預后評估
由于當前膿毒血癥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相當高,目前膿毒血癥已成為重癥監(jiān)護室成為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隨著近年來醫(y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關于膿毒血癥進行醫(yī)學抗感染治療以及通過器官功能支持技術去治療膿毒血癥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由于膿毒血癥病理特點,此病仍然在臨床上難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臨床上早期診斷膿毒血癥對于患者的病情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PCT作為一類具有重要臨床價值的觀察指標,現(xiàn)已逐漸應用于臨床診斷感染性疾病[1]。本研究對血清降鈣素原(PCT)在膿毒血癥患者病情監(jiān)測和預后評估的臨床價值進行研究,內容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膿毒血癥患者54例為研究對象,對所選患者根據(jù)各自病情差異,分為膿毒癥組、重度膿毒癥組以及膿毒癥休克組,其中男37例,女17例,平均年齡(44±3.6)歲;同時選取同期收治的非膿毒血癥患者54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4例,女20例,平均年齡(43±4.2)歲。所有研究患者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患者常規(guī)臨床指標,如體溫、血壓、血氧飽和度以及心電圖等指標進行檢測,并且均進行血培養(yǎng)、體液培養(yǎng)、微生物鑒定以及影像學檢查。同時,在進入我院治療的第一天、第三天以及第五天進行無菌采取靜脈血3~5 ml,在室溫下放置一小時后采用離心機進行離心15分鐘,之后在當天對上層血清進行檢測。血清PCT水平檢測選用酶聯(lián)免疫熒光法進行。
分別采取化學發(fā)光法對所有選取的患者在入院后第一天、第三天以及第五天的血清降鈣素原(PCT)水平進行檢測記錄。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四組患者血清PCT水平進行對比。見表1。
表1 四組患者血清PCT水平比較
膿毒血癥所誘發(fā)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市導致患者死亡的最為主要的原因,但由于當前膿毒血癥的具體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醫(yī)學研究認為可能涉及復雜的全身炎癥網(wǎng)絡效應,免疫功能障礙、凝血功能損傷以及人體在感染病原微生物以及其所產生的毒素時所發(fā)作的異常反應等多個因素,病情通常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多系統(tǒng)以及多器官病理以及生理的改變。目前醫(yī)院對于膿毒血癥的診斷主要是采用病原微生物檢查的方法,但實際過程中進行病原微生物檢查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同時診斷效果不理想,不利于膿毒血癥的早期診斷,尤其在缺少臨床癥狀的情況之下。因此,找到一種快捷準確的膿毒血癥診斷方法對于患者進行及時治療是十分重要的,盡早確診能夠提早幫助醫(yī)師指導膿毒血癥患者的治療,進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3]。
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血清PCT濃度的變化與病情變化有明顯關系。因此,采用血清PCT濃度對于某些感染性疾病在臨床對于病情的指導具有明顯的效果,且可以信賴。本研究針對觀察了膿毒血癥各個時期患者體內血清PCT的濃度,發(fā)現(xiàn)患者在發(fā)病后血清PCT濃度會顯著升高,高于正常人水平,并伴隨病情的好轉或惡化,血清PCT濃度也會相應的升高和降低。
綜上所述,血清PCT檢測具有檢測快捷、診斷準確的特點,并且PCT水平程度與膿毒血癥病情發(fā)展有明顯的相關性。所以在臨床診斷膿毒血癥時,采取血清降鈣素原對患者進行病情監(jiān)測以及預后評估具有良好的指導性,值得臨床推薦應用。
[1] 楊志瑜,夏 岳,戚國慶,張慶文,尤 揚,魏立業(yè),劉慧敏.膿毒血癥患者血清降鈣素原與心肌肌鈣蛋白Ⅰ動態(tài)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0):2248-2250.
[2] 陳廣軍.膿素血癥患者血清降鈣素原及T細胞亞群變化及相關性分析[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4,23(23):1-28.
[3] 熊明潔,范 紅,郭 靚.80例膿毒血癥患者血清降鈣素原監(jiān)測和預后評估的臨床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1,40(30):3076-3078.
R446
B
ISSN.2095-8242.2017.47.9145.02
張建平(1963-),男,漢族,鄂爾多斯人,本科,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