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長海+曾娟娟
一、觀察思考是創(chuàng)造思維的起點
觀察是習作的基礎,是學生認識外部世界和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敏銳精細地觀察是創(chuàng)新的起點,要善于啟迪學生仔細地觀察日常生活,邊觀察邊思考,積累豐富的材料,寫作時才有源頭活水。根據(jù)我校的實際情況,學校開展提前作文活動。在我的一次課堂中,我讓學生寫一種“水果”,首先積極啟發(fā)學生在大腦中再現(xiàn)已有的生活畫面:你愛吃什么水果?你能說說你所觀察到的這種水果是什么樣的嗎?顏色怎么樣?味道如何呢?吃水果是兒童最喜歡的事情,最貼近孩子們的生活,于是大家紛紛舉手發(fā)言,爭先恐后地要把自己的積累材料說出來。有了這些平時同學們觀察的材料,老師趁熱打鐵讓學生討論思考愛吃這種水果的原因,進而讓學生根據(jù)這些“生活”來說句、說段。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把同學們引向了一條觀察思考的道路上來。觀察和思考為創(chuàng)新思維提供了強大的物質基礎,否則“創(chuàng)新”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了。
二、好奇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動力
一般來說,學生對自己熟悉的事物,如一些學習用品,生活細節(jié)等常常視而不見,老感到平淡無奇。針對這種現(xiàn)象,為了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就設計了教學寫一種小物件的課。教師出示了一個畫面是“龜兔賽跑”的筆盒,許多學生立刻對兩種小動物指指點點,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了。教師及時捕捉到這一心理,讓他們先說說畫面的內容,這時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積極地進行思考和描述。老師因勢利導,讓學生用觀察畫面的方法再說說文具盒,你想說說文具盒的哪些方面?組成部分、形狀、顏色、作用,它們有什么樣的特點呢?學生基本上能抓住文具盒的特點進行描寫,體現(xiàn)對它的喜愛。對文具盒這種學習用品你還想說什么?個別學生別出心裁,談起爺爺用布袋代替文具盒;爸爸用木頭盒子代替文具盒;接著再重點描述了自己精美的文具盒,以小見大,凸現(xiàn)了一個非常深刻的主題;社會發(fā)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老師恰恰是利用了學生的好奇心逐漸激起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在訓練中得到萌發(fā)和鍛煉。
三、求異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核心
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強化學生的求異創(chuàng)新意識是核心。求異思維要求學會變換角度看問題,從逆向思維和發(fā)散思維兩方面人手,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式。如學完《狐貍和烏鴉》一文后,我以此為題,讓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展開討論。討論中,有的同學說“肉叼進洞后,把肉放在桌上睡覺了,結果被來訪的玩伴給吃了?!币灿械恼f:“狐貍把肉叼進洞后,聽到烏鴉孩子的哭聲,覺得很內疚,于是把肉還給了烏鴉。”以往,人們都是將狐貍描寫成狡猾、貪婪的動物,在孩子們的心目中,狐貍是一種“壞”動物。而這個孩子的發(fā)言,把狐貍說成了一種心地善良而具有強烈母愛的動物,從男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創(chuàng)新思維中的換向思維。
四、想象是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翅膀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小學生作文雖談不上是很高檔次的創(chuàng)作活動,但一定要指導學生根據(jù)生活的積累,憑借合理的邏輯展開正確的想象。怎樣指導學生做到合理想象呢?有時引導他們再現(xiàn)已有的事物印象,有時教會他們“嫁接”和“移植”等想象的方法。如我所教的學生寫過一篇作文《圓的聯(lián)想》,這是一篇寫得極好的想象作文。小作者以“圓”引發(fā)了諸多聯(lián)想:學生有的由圓形想到生活用品;有的想到人體的眼珠;有的想到汽車的“雙腳”輪子;有的想到地球、太陽……還有的學生聯(lián)想到圓是幸??鞓返南笳鳎拔蚁矚g張口大笑,像個圓”。學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簡直到了神奇的地步,我將他作為全班的范文,以此為例教學學生想象作文應該怎樣去把握。通過這項具體看得見、摸得著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了這類作文的一些寫法,更為重要的是,當學生想象的翅膀剛萌芽時,我就利用這種機會給他們上足了“養(yǎng)分”,為其后來的健康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