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
摘 要:由于國家的發(fā)展,國家與國際社會的交往更加的頻繁和深入,社會對復合型英語人才需求越來越大,英語也早已經(jīng)成為必修科目。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改革和擴招,高職英語面臨著機遇和挑戰(zhàn),本文對當前高職英語的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并從教學目標,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現(xiàn)狀;對策
目前國內的高職教育在飛速發(fā)展,高職教育承擔起了為國家培養(yǎng)應用性專門人才的責任。當今社會與國際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英語也成為高職學生需要掌握的實用技能。但是,目前高職英語教學并沒有實現(xiàn)其真正的價值,不僅沒有體現(xiàn)出高職教育的特色,學生也沒有具有較好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
一、高職英語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高職英語教學的目標不明確
2000年10月,教育部組織修訂的《高職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明確提出了“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的教學目標,意思就是高職的英語教學應該著重于在教學中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作為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但現(xiàn)實的高職教育確沒有明確此目標,也沒有形成跟高職教育相匹配的教育類型,只是單純的降低了一些標準繼續(xù)沿用本科的教育模式,偏離了高職院校以應用為目的,以就業(yè)為導向的辦學目標。因此,高職的英語教學就脫離了與高職技能的結合,孤立的進行基礎英語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忽視了學生職業(yè)英語的教學,使得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沒有形成合力。
(二)教學模式單一,課程資源匱乏
由于高職英語的教學課時比較少,等級考試的壓力要求教師們增加教學內容,追趕教學進度,因此大多數(shù)教師還是沿用單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灌輸教學模式。這樣學生又成了被動的接受語言知識,對課堂內容不感興趣,課堂氛圍十分沉悶,嚴重的影響了教學質量。除了教師的教學模式單一之外,教學內容也十分匱乏。高職公共英語的教材沒有針對高職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和他們實際英語的學習能力來編寫出符合能體現(xiàn)高職教育理念, 并能采用交際法,情景和任務型交學費等先進教學方法的教材。當前使用的教材,內容枯燥,過時,乏味,學生興趣較小。
(三)學生生源結構復雜,學習動機弱
眾所周知,高職學校的生源結構比較復雜,有普高學生和對口中職學生,生源之間的英語水平質量參差不齊,比較極端化,造成了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進度和內容不好把控,難易調和。另外,大部分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十分差,基礎薄弱,對英語科目不感興趣,從心理上抗拒英語這門學科,表現(xiàn)出厭學的情緒。再次,大多的高職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對教師的依賴性高,認為只要通過了英語AB級就可以了,因此考證通過了的同學選擇繼續(xù)學習英語的動力不足,不會想到學好英語并應用英語。
(四)教學評價單一
目前的高職院校對學生英語能力和學習的考查評價依舊單一落后,以應試教育為主,以是否通過AB級考試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忽略了學習過程性的評價。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和教師把AB級考試作為了高職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課程單一,內容枯燥,忽略了學生語言的應用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而學生也把目標簡單的設置為應付考試。
二、改變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現(xiàn)狀的對策
(一)轉變思想,明確目標
就高職學校的辦學定位而言,高職英語的教學應該滿足學生對日常交流和職業(yè)英語的需求。因此,高職英語應該以需求為導向,推動“基礎英語+行業(yè)英語”教學結構模式的實施,并落到實處,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英語能力,讓學生掌握日常交流和職業(yè)發(fā)展必須的英語交流技能為目的。發(fā)揮自己的獨特優(yōu)勢,考慮專業(yè)特色,堅持“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二)改變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
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高職英語教學應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灌輸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授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安排教學計劃。并通過各種輔助教學方式構建出活動型的課堂,創(chuàng)建出各種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課堂情境中進行學習認知。而教學內容也不應該只局限在教材內,在備課時應及時補充和更新相配套的學習內容,讓教學內容更加的符合“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指導思想。盡量增加任務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活動教學法以及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也讓學生對課堂的教學充滿了新鮮感。
(三)以學生為中心,實行差異化分級教學
由于高職學生生源來源的復雜性,英語水平差距過大,如果對所有學生實施統(tǒng)一的教學內容,進行統(tǒng)一教學要求,會造成優(yōu)生覺得難度過低沒有興趣,而差生會覺得難度過大產(chǎn)生厭學情緒。因此,高職英語應該實行分層次教學,有助于對每個層次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減少對于英語學習的厭惡感。另外對于教師來說,分層次教學也讓教師能夠更好的備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更有針對性,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建立合理的教學評價
目前高職英語的教學評價比較單一,注重結果評價而忽略過程性評價。因此加入對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對學生在課堂表現(xiàn),完成作業(yè)情況等進行記錄,注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考核,與學生的期末考試和AB級考試結果結合起來,才能對高職英語有一個全面客觀的評價與診斷,對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璐.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探究[J].職業(yè)教育,2017(4):131.
[2]王林利.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下學生英語學習自主性的培養(yǎng)[J].保險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12):79-80.
[3]鹿茸,葛露.高職英語教學問題與對策淺析[J].科技信息,2011(3):650-651.
[4]陳曉蘭.供側給改革視域下的高職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探討[J].高教學刊,2017(8):14-16.
[5]李智強.淺析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英語廣場,2017(7):101-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