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龍++陳梅仙
摘 要: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一方面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物質需求,另一方面精神文化卻沒有得到同步發(fā)展,以致出現了一些負面的行為影響。小學生早戀心理和行為的出現,正是這種精神缺失的一種表現,給廣大教育者帶來了許多困擾。本文就小學生早戀心理和行為問題出現的原因、青春期成長特點、危害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早戀;策略
由于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迅速發(fā)展,社會開放程度也隨之增加,學生從外界獲取信息的渠道也逐漸增多,加之青少年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殊性,學校中便產生了早戀這種特殊現象,并且向低齡化趨勢蔓延發(fā)展的傾向日益嚴重。
一、什么是早戀
早戀,是異性間的一種特殊的親昵的戀愛心理和行為,由于它不符合雙方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社會倫理準則,是不被社會所支持的一種心理和行為。就我國目前的社會現狀而言,小學生之間談戀愛,就屬于一種早戀行為。其原因如下:
1.身心發(fā)展不成熟
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的關鍵階段,其身心發(fā)展不穩(wěn)定,思想不成熟。他們所謂的戀愛,只不過是對異性的一種好感而已。
2.經濟生活未獨立
小學生需要的一切費用都取自父母,過早戀愛,會給家庭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同時,由于他們根本沒有獨立的經濟生活能力,所以也無法承擔早戀所帶來的責任與后果。
3.與自身實際背道
小學生主要的任務是學習,過早沉溺于戀愛生活,不僅造成自身情感的困惑,導致情緒煩亂,而且影響學習成績,給以后的家庭生活和婚姻生活造成困擾。
4.不符合法律政策
小學生尚未成年,早戀心理和行為不僅不被學校規(guī)章制度所允許,而且與《婚姻法》等法律規(guī)定相矛盾。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男子在23歲之前結婚的,離婚率極高。
所以,當教育者發(fā)現學生有早戀的心理和行為后,要積極采取措施,多方了解,尋找背后的原因。
二、早戀出現原因
當青少年學生進入青春期發(fā)育階段之后,由于他們的心理和生理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而導致他們情緒變化波動大,活動能力強,并且要求人格獨立的愿望逐漸增加,甚至產生了渴望與異性親密交往的一些想法,這些都是每個青春期孩子發(fā)育的正?,F象,而并不是理想中“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那種真正的戀愛心理行為。
北京著名心理學家李子勛教授曾經說過:“早戀,可能是得到友情或關懷的一個途徑,很像是對自己做治療,通過找異性朋友,其實是沒辦法與父母情感交流的痛苦或壓力,需要一個人去向他或她宣泄?!睆闹形覀儾浑y發(fā)現,小學生所謂的戀愛心理,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自身在家庭中無法獲得的情感,并通過這種方式滿足自身常態(tài)心理的一種行為。小學生早戀出現的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好奇心理型
這類學生由于不了解異性,加之其探索欲望強烈,于是懷著一種對異性的好奇心理,開始對異性同伴表達一些自己的好感,進而產生了所謂的戀愛行為。
2.彌補缺失型
這類學生由于自身的一些缺失,當他們看到異性同伴出眾的容貌,姣好的身材,優(yōu)異的成績以及獨特的人格魅力和一些其它才華,往往因羨慕而被異性所吸引,開始對異性產生好感,開始戀愛行為,作為對自身缺失的一種彌補。
3.偏執(zhí)叛逆型
這類學生個性極強,時刻想維護自己的自尊,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往往偏執(zhí)、叛逆,教育者不讓他們做的事,他們依然我行我素,偏要去做。這就是為什么不讓他們談戀愛,他們愈要去做的緣故了。
4.干擾模仿型
此類學生缺乏主見,他們獨立性差,虛榮心強,容易受同伴影響。當他們看到同齡人都有自己的女朋友時,會因為沒有女朋友而在同伴面前沒有面子,內心頓感失落,于是也產生了早戀的心理和行為。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只了解小學生早戀的原因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掌握他們青春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這樣才能更好的引導和幫助他們走出早戀的泥潭。
三、青春期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一)男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1)生理特點:①身體外型巨變。這個時期他們的身高明顯增高,體重明顯增加,體型也發(fā)生很大變化;②身體機能逐漸發(fā)育健全。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神經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等功能日趨成熟;③第二性征的出現,伴隨著喉結增大,身心變粗,長出胡須等生理現象。
(2)心理特點:①渴望獨立,自我意識增強并迅速發(fā)展;②自尊心變強,對他人評價敏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③渴望與異性交往,愛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對異性充滿了神秘感。
(二)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1)生理特點:①女生從10歲開始,子宮的發(fā)育直線上升,并會持續(xù)到18~20歲左右;②一般從11~12歲起,內外生殖器官開始發(fā)育;③從13~14歲開始,會出現月經初潮,并伴隨出現第二性征,如聲音變細,變尖,乳房突出,長出陰毛等生理現象。
(2)心理特點:①內心開始變得焦躁不安,容易沖動,心理發(fā)展不平衡,易出現對抗性行為;②渴望與異性接觸,要求建立親密和諧的人際交往關系,此時善于愛幻想。
教育者掌握了青春期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之后,就要引導他們認識到早戀的危害性,進而讓他們遠離早戀的禁區(qū)。
四、早戀的危害性
(1)早戀危害小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心理困擾,過早增加情感煩惱,不利于自身成長。
(2)影響學業(yè)成績。早戀讓學生上課注意力分散,身心疲憊,時間精力不足,無心安心學習,導致學業(yè)成績下降。
(3)容易產生越軌行為。由于他們自控能力差,身心發(fā)展不成熟,很容易做出一些越軌行為。
(4)有可能導致性犯罪。在一個對性犯罪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50.1%的男性罪犯和71%的女性罪犯首次性犯罪的年齡都在15~19歲之間。如果不注意小學生早戀心理行為問題,很有可能導致他們走上不歸路。endprint
所以,作為教育者要引導學生避免早戀,建立正常的異性人際交往關系。
五、預防早戀的措施及建立正常異性交往關系的必要性
(一)預防早戀的具體措施
(1)正確處理男女同學之間的關系。
(2)語言文明,行為得體,心地坦誠,自然大方。
(3)避免與異性單獨長時間相處,要注意相處的場合和時間。
(4)端正交往動機,用理智控制情感。
(5)保持適當距離,防止發(fā)生過于親密的肢體接觸。
(二)建立正常異性交往關系的必要性
男女同學之間正常的交往關系,不僅可以實現雙方互補,而且有利于促進他們智力和性格的發(fā)育。
對于學生的早戀行為,我們不僅要采取預防為主的策略,還要必須有事件發(fā)生以后的應對策略。
六、小學生早戀心理輔導的具體策略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孫曉剛認為,對于孩子的早戀行為,家長們不必小題大做,或者粗暴對待,簡單了事,但也不可任其發(fā)展,而應該細心觀察,溫情教育,及早的對孩子們的生理、心理進行正確引導。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進行輔導,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擺脫早戀的困擾。
1.滲透性健康教育策略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校就應該安排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師,通過性健康知識講座、觀看《一分鐘性知識教育》等多種形式,給學生講解有關性健康的知識,讓學生了解自己,同時也可以利用所學知識更好的保護自己。
2.自己人策略
教師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去呵護,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真誠地與學生拉近心距,聆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問題癥結所在,才能更好的制定切實有效的策略。
3.事例說服教育策略
教育者應該多與學生溝通,查明學生早戀原因、行為表現等,全面了解情況,引導學生提高認識。列舉身邊或生活中正反兩方面的事例,說明早戀帶來的利弊,進而引導學生走出早戀的漩渦。
4.二維教育策略
這里的二維主要是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個緯度的結合。學校應該和學生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實現信息共享,密切配合,共同制定教育策略,以期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5.主題活動轉移策略
學生早戀是一種心理情感宣泄的行為,學??梢酝ㄟ^舉辦一些繪畫比賽、球類運動、朗誦比賽、課外興趣小組等文體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和精神文化活動,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的溫暖,轉移情感孤獨感,從而可以讓他們可以通過多渠道宣泄情感,而不僅僅是選擇早戀這種下策。
小學生早戀的情網是那樣的脆弱、纖細,不堪一擊,早戀的土壤是那樣的容易水土流失,而早戀的那顆禁果又是那樣的青澀。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更好的保護我們心靈深處那顆“愛”的種子呢?
其實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把它深埋在心靈深處,不要輕易挖掘出它,讓它得到心靈的溫暖與呵護,那么它就不會再感到孤寂了。
人生每個階段都有值得奮斗的大好年華,我們千萬不要在該奮斗的時期過早開花結果。花季的情感是一種最美好的情感,讓我們珍惜這美好的情感,讓它引領我們拒絕早戀,健康成長吧!
作者簡介:
毛小龍,男,青海民和人,云南師范大學在職教育碩士,現工作于云南省曲靖市羅平縣九龍街道木棲黑完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