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琪
摘 要:公安院校由于自身辦學特點,文學課邊緣化現(xiàn)象日益突出,存在文學課教師缺乏活力和熱情、學生學習文學課積極性不高等教學困境。為此,高校管理層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更加重視文學教育,注重提升教師文學修養(yǎng),充發(fā)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公安院校;文學教育;困境
中圖分類號:D9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6-0202-02
公安院校是指由公安部和省級公安機關直屬和管理的為公安機關培養(yǎng)人民警察的高等院校,用來輸出科班出身的專業(yè)警察。主要開設偵查學、治安學、經(jīng)濟犯罪偵查學、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刑事技術、信息網(wǎng)絡安全監(jiān)察等專業(yè),與其它院校相比,公安院校的文學教育面臨更多困境,急需破解。
一、公安院校文學教育的困境
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包括教學,但不簡單地等同于教學,教育開展得是否順利、教育效果的優(yōu)劣,涉及很多層面,包括教師、學生這樣的教育主體,也包括學科本體、教學管理(包括各級教學管理者及相關政策)及大學的評估體系等。公安院校因其專業(yè)屬性較強,有其自身的特點,刑偵、治安等與專業(yè)密切相關的課程一般比較受歡迎,而文學教育類則不受待見,教學面臨困境。
(一)文學課邊緣化現(xiàn)象突出
文學教育的最根本核心是文學,很多關于文學教育的詬病、輕視、誤解都首先集中在文學這一學科上,而后由其再波及其他方面。文學學科處在弱勢,已是共識,不但在公安院校如此,而且在很多專業(yè)性院校都是如此。而所謂弱勢,并不意在強調(diào)學科本身的實力,而是指在和其他眾多學科相比較時,文學往往處在邊緣。學科實力不強對公安院校更具針對性。公安院校文學課開設時間短,師資相對較弱,許多學校開設文學課還是跟風的產(chǎn)物,其實并不具備教育的實力,多是材料東拼西湊,專家東借西挪,勉強上去。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礎,即便上去,但學科發(fā)展卻看不到前景,幾年甚或近十年過去,學科基本停滯不前。學生層次、教師能力、專業(yè)水平并沒有相應獲得實質性的內(nèi)在提升,專業(yè)性文學教育大多依舊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文學教育在學校的實力越來越邊緣化。
(二)文學課教師缺乏活力和熱情
眾所周知,教師在教育中的位置十分重要,他們的專業(yè)水平和素質是決定學科地位的最重要的因素,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也起到了具體組織者的作用,且他們的學識和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專業(yè)學習往往起著不可估量的功效。國內(nèi)很多知名的高校,之所以能夠做到多年來魅力不減,讓一代代年輕人對其心生向往,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學校的知名專家和學者的名望。北大、復旦、山大等名校無不如此。然而,公安院校的學科水平和學科特點決定了它很難有文學方面的大師,即便是在專業(yè)方面稍有影響的專家也幾乎沒有。對一般的公安院校來講,它的專業(yè)課老師幾乎都原來從事非專業(yè)性文學教學(文學公共課),現(xiàn)在有了文學專業(yè),則身兼兩職。這種狀態(tài)非常不利于教師發(fā)展。因為乏有學術成果的積累,教師在發(fā)表文章和申報項目時頗為艱難,往往是屢報屢敗。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學術成果直接與高校教師職稱評定息息相關,因此,也就意味著沒有成績或成績層次不夠就很難晉升職稱。加之目前高校職稱評審都有名額限制,而名額的多寡與學科的水平又直接相關,學科實力強,名額就多,反之則寡。依文學課在公安院校的位置,自然名額上不占優(yōu)勢。這就導致這類學校文學課師在職稱晉升方面舉步維艱。任務重、壓力大、學術成長停滯、職稱無望、諸多因素綜合作用,使教師在盡顯風采的講臺上卻缺少了應有的活力和熱情。
(三)學生學習文學課的積極性不高
教育教學講求師生間的互動,僅老師有熱情,而作為接受主體的學生卻情緒并不高漲,文學教育同樣難以順利推進。這就又涉及到學生層面的問題。文學課學習熱情不高是公安院校學生的普遍特點,之所以如此,除了受重實用而輕人文的社會思想影響外,很大程度上更由這類學校的特性所決定。這類學校文科普遍偏弱趨邊緣化,上課總有學生遲到或曠課,來到課堂也是裝裝樣子,好一點的還在學外語或其他,也有一部分“中規(guī)中矩”的學生在“好好聽課”,認真記筆記,但當老師讓回答或討論問題時,這些聽話學生的表現(xiàn)也不能讓老師滿意。因為他只是在聽,而沒有思考,尤其是不讀作品、不讀原著。學生不讀作品所帶來的后果就是,即便老師很努力,作品講得透,也講究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但學生卻不能真正進入文學的世界,無法和老師共同完成文學教育活動,課堂上往往不過是老師在唱獨角戲。學生學習熱情低落。因此,如何立足這類學校的文學學科的現(xiàn)狀,綜合考慮師生的特點,實施更有針對性和成效性的文學教育,而不是照搬慣有的文學教育模式,是教育教學研究者應該思考的更為現(xiàn)實的問題。
二、公安院校破解文學教育困境的思考
文學教育要增強教育實效,必須立足公安院校自身特點,圍繞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主要從以下方面提升。
(一)充分認識文學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管理層需要真正將“文學樹人”由口號內(nèi)化為思想觀念,充分意識到文學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將提高大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作為辦學重點任務來抓。改變文科專業(yè)和課程的邊緣化現(xiàn)狀,以文史哲教育為基礎,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深化探索文學類課程在模式上的更多可能。公安院校要代簽國內(nèi)外先進辦學經(jīng)驗,改換教學模式,或嘗試以試點、實驗班等方式設置能夠更直接地加強學生文學教育的課程。同時推進以文學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建設,挖掘校園文化對于育人的宣傳促進作用。高校管理層可以以文學為主題、以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為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時優(yōu)化軟硬件設施,完善圖書館等相關場所,鼓勵開辦文學類的社團或讀書小組,開展文化節(jié)、文學知識競賽等活動,定期向全校師生提供推薦閱讀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書目,依靠多種手段吸引學生主動接受文學教育、自愿參與文學活動。
(二)注重提升教師文學修養(yǎng)
教師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文學教育的加強,需要教師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自身首先需要具備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才有可能對學生加以引導。誠然,現(xiàn)今的高校教師都具有較高的學歷和較為豐富的學習經(jīng)驗,越來越多的教師擁有博士學位以及海外留學背景。然而,教師在年復一年的教學和科研之中,是否還閱讀文學作品,是否對自身再進行文學教育,可能是一個令人尷尬的問題。想要加強高校文學教育,提高大學生文學素養(yǎng),并不只是文學課教師這一個小群體的任務,師資隊伍的整體人文素質都需要得到提高,才能在更廣的范圍、更多的時間里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具體到與文學相關的課堂上,教師需要切實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自主地閱讀、賞析和評論文學作品,并帶著自己的想象力去理解和體會文學作品。
由此,學生可以主動地品味文學之美,而非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shù)乃说膶徝烙^。在完成教學要求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推薦相關聯(lián)的文學作品作為擴展閱讀,使學生有機會接觸更多作家視角、更多體裁、更多風格、更多語言特點,深化理解某一文學主題。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采用豐富靈活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對文學的興趣,適當借助多媒體技術,利用影視資料吸引學生進行文學閱讀和文學思考,利用網(wǎng)絡平臺鼓勵學生接觸最新的文學成果并進行交流。
(三)充發(fā)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也需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真正在學習中占據(jù)主體地位,將被動接受教育培養(yǎng)轉化為主動尋求素質的提高。要想文學教育收效良好、大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確實得以提高,學生必須意識到文學教育和提高文學素養(yǎng)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性,摒棄量化主義思想和急功近利的學習態(tài)度,主動進行文學作品的閱讀和學習,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與引導,將接受文學教育,提高個人文學素養(yǎng)當作一項長期的任務堅持下去。大量閱讀文學作品,重視名著閱讀,在閱讀中潛心感知作品中的言外之意,體會作者的精神世界。在課余時間參加社會、院校、社團等各級機構組織的形式多樣的文學活動,包括講座、征文比賽、讀書小組等等。與老師、同學甚至更多人交流讀書思想。
三、結語
總之,任何素質的提高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漫長的時間、巨大的投入和堅定的決心,人文素質的提高當然也不例外。加強文學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于全民人文素質的進步而言,范圍雖然有限,作用卻不可小覷。重視文學教育,長期開展并不斷優(yōu)化高校文學教育,大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必將有助于全社會的素質提高。
參考文獻:
[1]孫建江.向經(jīng)典致敬[J].出版廣角,2015(02).
[2]王利平.當前大學生文學經(jīng)典觀念與閱讀狀況研究[J].名作欣賞,2014(08).
[3]王保升.高校文學教育危機的內(nèi)因與對策[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4(12).
[4]古大勇.重視高校文學教育的宗教人文維度[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2015(06).
[5]鄺雪英.高校文學教育與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探析[J].文學教育,2016(11).
[6]馮常榮.文學素養(yǎng)在理工科大學生發(fā)展中的作用[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8(04).
[7]潘辛毅.文學教育與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yǎng)[J].中國成人教育,2009(03).
[8]顏鶯.大學生文學素養(yǎng)與人文素質的同構——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目的之我見[J].欽州學院學報,2012(04).
[9]沈姣.回歸人文之蘊——提升文學素養(yǎng) 培養(yǎng)大學生核心價值觀[J].語文建設,2016(04).
[10]李海霞.論提高文學素養(yǎng)對塑造和諧之人的功能作用[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