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香蘭
摘 要: 在有效的語言交際過程中,語言活動,語音知識,語言能力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協(xié)調統(tǒng)一。在這種理論指導下,外語教學力求實現交際活動教學與知識能力教學一體化。外語教學的藝術性之一就是在語言交際過程中實現它們之間的完美和諧的結合??谡Z教學是交際教學的一部分,那么怎樣才能引導學生開展英語口語訓練活動呢?在教學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進行各種訓練:
關鍵詞: 高中英語、口語、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236-1879(2017)20-0094-01
英語口語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一個“練”字,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在高一到高三的英語教學中,我堅持用課前三分鐘演講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課堂口語訓練,并在不同階段安排不同能力的口語訓練,使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了大面積的提高。我主要分以下三個階形式來實施的:
一、口語表達與聽力教學相結合的方法
在傳統(tǒng)的聽力教學中,教師僅僅是放錄音,沒有任何教學創(chuàng)新,學生始終處于緊張的做題狀態(tài)之中,學生沒有達到應有的能力提升,也會漸漸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筆者結合《新課程標準》中的語言技能教學建議,聯系教材編排的特點,通過導入、精聽、討論三個環(huán)節(jié)開展聽力教學,將聽力訓練和口語提升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導入”明確聽的目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精聽”,培養(yǎng)學生聽力過程中的信息篩選、識記、聯想、預測、歸類、概括等能力。通過“討論”,對所聽內容進行口語和書面語的轉述。
二、口語表達與閱讀教學相結合的方法
①朗讀課文。當前在我國,英語教學沒有良好的語言氛圍,要想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朗讀特別重要,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語言環(huán)境的不足。朗讀是訓練學生口語和閱讀的重要手段。朗讀不僅能把詞匯、短語、句式、文章融為一體,讓學生記得清楚,記得牢固,而且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語言習慣,形成語感,鞏固所學知識,為聽、說訓練打下基礎;可以說,朗讀幾乎可以不受環(huán)境的影響,對環(huán)境的依賴較小,容易得到保證及滿足,我們只要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和讀背的內容,就可以在課外時間一個人完成,無需找伙伴做訓練對象。通過朗讀,可以形成英語語感,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積累大量實用的英語短語、句子、習慣用語;可以擴大視野,在腦子里儲存大量有用的詞匯、短語、習慣用法;讀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語語感。朗讀是自由地進行口語表達的一種有效準備,朗讀可采取齊讀、輪讀和自由讀等多種方式進行。②復述課文。復述課文的方法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把閱讀內容加以整理,有重點、有條理、有感情地敘述出來,融理解、記憶、表達于一體。課文復述不同于簡單、機械地背誦原文,也不是介紹課文大意,它需要學習者思考并整理課文內容,并用自己的話復述。③分角色對話。分角色對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④創(chuàng)設情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結合所學課文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充當不同的角色,給他們提供運用語言的機會。教師在不同階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情境,進行角色扮演,如針對中國的環(huán)境問題、全球的金融危機、氣候變暖等問題,讓學生充當記者,對某專家、學者進行采訪。⑤話題辯論。我們可以結合課文,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認知水平,設計出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的話題讓他們進行辯論,培養(yǎng)語言思辨能力。
三、生活化英語是口語訓練的必要
生活化英語是指將英語口語的訓練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我們平時用漢語說話那樣廣泛普遍。只要是學過的單詞、學過的語法,只要我們可以用英語進行交談就多說多交流多切磋,這樣的學習才能“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逐步杜絕啞巴英語現象,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平時,筆者不斷鼓勵學生用英語會話,向學生響亮地提出“生活英語化”的要求。為了能使這種要求持續(xù)下去,自己身體力行,率先做到。無論在教室還是在宿舍,無論是在飯?zhí)眠€是在路上,遇到了學生,都會用英語跟他們進行交談?,F在,學生跟筆者用英語對話已經形成習慣。比如,學生要進辦公室,總要先問一聲:“May l come in?”就告訴這個學生:“Yes,you may.” 一個學生在辦公室里幫批改作業(yè),結束的時候說:“You may go home now.”有一次,初一的一位學生在交談中很高興地告訴我,明天是他十二歲的生日,問“你能用英語說嗎?”他想了想說:“Tomorrow is my twelveth birthday.”筆者隨即 用英語祝他生日快樂。
四、加強實際操作
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家布隆菲爾說過:學習外語的方法就是實踐、實踐、再實踐。學生必須靠長時間大量的言語實踐活動才能獲得用外語進行交際的技能。學生不應該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課堂的主角,教師的作用則在于引導學生和設計活動。英語教師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運用英語的情景,使學生通過親自參與教師創(chuàng)設的英語活動,真正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在口語課上,教師應把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該單元所學內容結合起來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把每一課都導演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chuàng)造語言情境,引導學生在大量口語練習中掌握和運用知識;同時,在課外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英語環(huán)境,調動每個學生參加口語應用實踐。比如開辦英語口語角,鼓勵學生經常找機會與英語母語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舉行專題講座,介紹英美國家的概況、文化、習俗,鼓勵和要求學生收聽“BBC”、“VOA”等外臺節(jié)目以及校園英語電臺節(jié)目,讓他們接收原汁原味的表達方式,并且號召學生多接觸一些淺顯易懂的原版讀物,循序漸進閱讀大量各式的英語讀物,從中感受英語文化的細節(jié),了解英語民族的日常生活方式,在學習中不斷積累有關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社會關系等方面的知識,克服套用漢語思維表達英語的習慣,形成用英語思維方式表達英語。
總之,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素質,需要經過長期艱苦的訓練和積累,需要采取循序漸進、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更需要教師們大膽地探索和嘗試。因此教師應多鼓勵學生積極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而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盡量排除口語活動的障礙,多創(chuàng)設說的情境。只要我們多動腦筋,相信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一定會得到大面積、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