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賢
“聽力”英文為 listening comprehension,即:聽有聲語言,并對其理解的能力,它是一種獲得有聲信息的活動能力,也可以說是一種交際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聽力始終為人們所關注,許多英語教師進行了多種嘗試,如:大量聽,廣泛聽,聽電臺,電視英語廣播,聽英文歌曲等,但他們缺乏對造成聽力困難的原因作全面、深入的探究。 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對聽力存在困難的學生的情況進行了調查了解,認真分析了原因,發(fā)現(xiàn)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方面造成的:
一、詞匯量不足
人們普遍認為聽得越多,聽力理解能力越強。當然,多聽確實是提高聽力理解能力的一種積極手段,但聽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于聽的次數(shù)多少,材料的長短和難易,它是一個人英語知識的全面體現(xiàn),而所有英語知識的基礎便是詞匯,它是一切訓練的基礎,聽力自然也不例外。聽力理解中的每一個對話、語篇都是由句子組成,而句子的基本單位是詞或詞組。在聽的過程中,我們能模仿出聽到的發(fā)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詞匯量,便無法把與其所代表的詞聯(lián)系起來,也就無法得知其所代表的意義。
二、閱讀能力不強
閱讀能力在外語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們主要是以字符為基本媒介學習外語,因此聽讀具有相關性。對于聽讀相關性,有專家通過實驗得出了結論:外語教學中的閱讀理解率與聽力理解率直接相關,其為正比例相關。那么,怎樣解釋閱讀訓練與聽力理解的這種關系呢?首先,雖然閱讀和聽力兩種訓練形式不同,但他們都屬于接受性和理解性的語言使用過程,二者有很大共性。從較低層次上看,在聽力理解過程中,聽者運用聽覺感知知識,對語言材料進行解碼和推斷,從較高層次上看,聽者要理解語篇意義,更需依賴認知效應進行理解,聽者的認知過程和認知效應以及所掌握的背景知識對聽力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以聽天氣預報為例,能否準確而快速地理解有關內容,這要依賴聽者的地理知識、天文知識,甚至一些社會文化方面的知識,而上述這一點正是與閱讀理解所涉及的過程相一致的,顯然學生操練和運用認知過程以及判斷推理過程有助于提高聽力理解能力。其次,閱讀是一種語言輸入來源,它不但增加學生接觸語言的機會,豐富他們對英,美等國社會文化方面的知識,而且拓寬了詞匯,這對聽力理解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學生的閱讀量越大,質量越高,其聽力能力也就越好,閱讀能力直接影響聽力能力。
三、聽力方法不當
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聽力訓練中只有聽懂了每一個詞,然后才能理解,因而他們在聽的過程中試圖聽懂每一個詞,而這對于絕大部分的高中生來講是不大可能的。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顧此失彼之時,聽力材料已不停的向前播放而聽者還停留在前面所聽的內容上,這樣無法獲得對材料的理解,更談不上提高聽力能力。筆者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受這一習慣的影響而造成聽力困難。
四、短時記憶不佳
聽并非是被動消極的語言信息解碼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積極的對信息進行認知加工的過程。從外部的聲音信號到內部的聽覺理解要經歷一個過程,因此,記憶與聽力理解密切相關。在聽的過程中,對語言信號所產生的記憶是在短時內完成的,記憶的痕跡十分膚淺,其保持量也相當有限,而記憶是聽力理解的依據(jù)。也就是說,在聽的過程中,大腦與其所獲得的語言信號之間形成了某種瞬時或短時的聯(lián)系,而人們的思維正是憑借這種聯(lián)系去分析、辨認語言信號,然后把信號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來,達到理解。但問題是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所保持的時間很短,短時記憶不強的學生面臨著聽力困難。所以,筆者認為短時記憶較弱的學生其聽力理解能力大大受影響。
五、文化背景知識缺乏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學習者必須對所學語言的文化具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學英語就要多了解一些英美國家人民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文化背景,風土人情。由于有些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了解少,給聽力帶來一定的障礙。
六、情緒狀態(tài)不良
聽力能力不僅與學生的語言知識有關,而且與其心理素質,聽力技巧,文化素質,閱讀能力等都有關系。針對學生聽力存在的問題,我采取了以下對策:
(一)突破聽力障礙,掌握聽的基本技能
學生在聽力訓練中存在的聽力障礙主要有語音障礙,語義障礙,心理障礙和文化悟力障礙等,在訓練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過語音知識關,同時在訓練過程中還要求他們根據(jù)已有的語言知識,文化背景知識等利用想象,推測,猜測,預測,記憶,歸納,推理來理解文章內在含義,使其突破語義障礙,增強語義能力。訓練聽力要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所選材料要體現(xiàn)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即由詞到句,再到文章的漸進過程。學生在聽力訓練中要有信心和耐心,遇到困難時不驚慌,只有這樣才能突破心理障礙,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學生的文化悟力是指所學習的各學科知識,以及在課外學得的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只有突破文化悟力障礙,才能加深理解所聽內容。
(二)指導聽力方法,培養(yǎng)聽的預測技能
聽力技巧和方法直接影響聽力水平的提高,聽力理解不是意味著必須每個詞,每個句子都聽懂,而是聽懂對方表達的意思。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聽錄音時要學會舍棄多余信息,善于捕捉有關問題所涉及的信息,減少聽的盲目性。還要指導學生拿到試卷后利用間隙時間瀏覽聽力材料,對所要解答的問題作預測,有的放矢地聽。此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根據(jù)主題句,關鍵詞來預測,主題句一般出現(xiàn)在第一段第一句,學生可以根據(jù)它預測整段文章的內容。
(三)擴大聽的輸入,全面提高聽力水平
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是相輔相成的,各種語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相互影響相互支持的,尤其是閱讀能力的提高能帶動包括聽力在內的其他能力的提高。因此,從一開始教師就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讓他們大量輸入語言知識,在教學中應注重連續(xù)的語篇教學以及所讀材料的真實性,可理解性,體裁的廣泛性和交際性。
總之,在聽力教學與練習的過程中,只有針對學生聽力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我們才能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