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輝
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數(shù)學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為宗旨,教師必須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因此,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六七歲的低年級學生,他們還不能完全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注意力很不穩(wěn)定,愛做小動作。同時,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但觀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體,比較籠統(tǒng),不夠精確。針對他們的這些特性,教師必須從組織教學、激發(fā)興趣、自主探索、聽說點評、培養(yǎng)能力這五個方面入手,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課堂組織,讓課堂充滿精彩和喝彩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管理紀律,引導學習,建立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它不僅影響到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而且與學生思想、感情、智力的發(fā)展有著緊密的關系,因此課堂組織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級學生喜歡比賽,表現(xiàn)欲強,所以在課堂上我經(jīng)常組織學生進行男女同學比賽、小組比賽和大組比賽,激發(fā)學生的激情,同時,一年級學生容易產生喜新厭舊的情緒,我經(jīng)常換著形式比,讓學生在形式多變的比賽中充滿激情,讓他們相互表揚,贏得大家的喝彩!
二、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比如教學“0的認識”時,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故事情景:小朋友們,你們都知道小猴最喜歡吃桃子,這天,它到山上摘桃子,不一會工夫就摘了2個桃子,你們看,它吃了幾個?(1個)你能說說剛才的過程嗎?(2個桃子,吃了1個,還剩下1個:2-1=1)??墒?,它吃了1個桃子后覺得不夠飽,于是,他又吃了一個。你們看,現(xiàn)在還有幾個?(0)你能說說剛才的過程嗎?(1個桃子,吃了1個,就沒有了:1-1=0)你能說說0表示什么嗎?(什么都沒有)這樣設計,把原本生硬的數(shù)字變成了學生喜歡的故事,并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引導學生把思維的過程說出來,使學生樂學、易學。教一年級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所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比如,我在教學“5的認識”時,設計了“搶凳子”游戲:5名學生圍著4張椅子繞圈,其他學生們唱歌,歌聲停下來后,學生們奮力搶屬于自己的座位,看誰的反應快。通過這個游戲,學生們直觀地建立了數(shù)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復習了有關“4”的知識,又引發(fā)了學生們學習新課的興趣,一舉數(shù)得。
三、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愿望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如果教師用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很容易感到乏味,越乏味就越不愛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主動探索的機會,變“接受性學習”為“創(chuàng)造性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要鼓勵學生嘗試自主探索,從中找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比如在教學“10的認識和組成”時,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動物森林里舉行“保齡球大賽”,邀請了8個小動物參加,讓學生猜一猜小動物們有可能一次打中幾個保齡球?沒打中幾個?學生可以動手畫畫,然后與小組同學進行討論、交流,再通過匯報總結10的組成。學生在積極探索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基礎知識,也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傾聽評價,構建相互傾聽與應答的教育過程
一年級的學生,表現(xiàn)欲很強,總是很想說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老師能傾聽、關注并得到老師的肯定。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年級的學生他們更想得到的是通過老師的傾聽而得到老師在情感上的親近,所以,盡管自己的想法是錯的,他都急于想告訴老師。那么,通過他們的發(fā)言,老師不僅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及時調整課堂教學,而且還可以了解到學生在情感上的需要。所以說,老師在課堂上善于傾聽學生的對與錯具有雙重的意義。一年級的學生純潔得像一張白紙,在他們的心靈中老師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他們的情緒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在課堂上,不論學生的回答讓我們滿意與否,我們都應根據(jù)實際需要給學生以評價,如一句肯定的話、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目光、一個贊揚的手勢,等等。同時,表揚也是多角度的。如回答問題棒的、小組合作好的、動手能力強的……這樣不僅對受表揚者是一種促進,更是教師與學生心與心的碰撞。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重引導學生對其他同學進行評價,使學生不僅注重教師的評價,同時也注重學習伙伴的評價,這樣會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五、走進生活,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
許多孩子在入學前對數(shù)學基本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應用到具體生活實際中就不盡人意。數(shù)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lián)系在一起,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比如,上完《認識物體(一)》后,我布置學生國慶回家看看家里有些什么物品,看看物品是按什么規(guī)律進行歸類的,用什么標準能把他們分成一類,找到它們各自的位置,按自己的想法給它們找找屬于它們自己的“家”。這樣,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shù)學真正融入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
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使我正確認識學生,正確認識課堂教學。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得到真正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湖南省桃江縣桃花路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