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順
摘要:伴隨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各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高水平的教育能夠為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優(yōu)秀人才,故此國家高度重視教育領域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當今社會急需的優(yōu)秀人才。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也是新課改中明確提出的具體要求之一。質疑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發(fā)現問題需要具備一定的問題意識。故此,教師應側重研究學生的問題意識。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培育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同時為學生后續(xù)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將以小學語文課堂為例,分析其中有關問題意識方面出現的問題,進而提出培育當代小學生問題意識的具體方法和實踐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意識;培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17)12-0244-01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globalization, the competition among countries is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high level of education can provide a continuous supply of excellent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Therefore, the countr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Innovative talent is an outstanding talent that is urgently needed in today's society.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s also one of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Questioning is the basis of innovation and finding problems requires a certain awareness of the problem.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studying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Primary school is the key period for studen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strong curiosity.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t the same time, it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subsequent learning. 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Chinese classroom of prim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the awareness of relevant problems, and then put forward specific methods and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to cultivate the awareness of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 awareness; To cultivate
前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教育的基礎時期。在小學時期,學生所學的知識內容相對簡單。教師在傳授學生學科知識的基礎上積極培育學生的能力和思維。問題意識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fā)展,同時有效改善課堂教學質量,滿足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幫助學生激發(fā)學習興趣,開發(fā)小學生的智力發(fā)育,開拓學生個人視野。
1 小學語文課堂內關于問題意識方面出現的問題
1.1 學生表達能力不足
小學生由于年齡因素,多方面能力尚不健全且自身知識儲備不足,學生表達能力較弱,無法將心中的想法完整的表述出來。從而導致小學生的提問質量較低,層次比較混亂。主要表現為提問缺乏適切性,提問方式和方法不合理等?;A知識的不牢固導致學生無法發(fā)現知識之間的潛在聯系,阻礙了學生提問意識的形成。在小學語文課堂內,教師習慣性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堂內大量的為學生講解知識內容,讓學生主要以聽講的方式獲取語文知識。進而遺漏了其他感官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1.2 缺乏完整的思維
在小學語文課堂內,教師并沒有開展針對性的思維訓練,導致當代小學生缺乏完整的思維。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課堂為教師的一言堂,導致小學生的思維已經形成定勢。出現知識問題等待教師為其解答,缺乏自主思考,深入探究的想法。這一思維定勢的形成嚴重影響了小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
1.3 教師評價方式過于單一
在小學語文課堂內,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相對單一。教師在聽取學生回答時,當學生錯誤則立即打斷,糾正學生的錯誤。這一行為其實是不對的,不僅直接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同時干擾學生的個人思維,影響學生思維的形成,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教師在面對學生的提問時,應采取延時評價的方式。等待學生全面提出個人的問題后,首先鼓勵學生敢于質疑,踴躍提問的行為。其次,對學生存在的錯誤問題細心指導,引導學生正視錯誤,自主糾正錯誤。
2 培育學生問題意識的實踐對策
2.1 結合學生學習特點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發(fā)揮個人想象力,使學生自主的學習知識內容,促進問題意識的形成。
教師在課堂中應細心觀察學生,發(fā)掘學生自身的優(yōu)點。當學生出現進步時則積極鼓勵學生,不吝嗇贊美之詞。尤其是在學生主動提問的情況下,教師應大力表揚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的意識,產生濃厚的提問興趣。
2.2 重視學生思維訓練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引導學生思維朝向正確的思維方式發(fā)展,有針對性的培育學生的問題意識。著重培育小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應變思維。使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夠尋求多種解決方法和途徑,激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個人想法,促進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從而啟發(fā)學生,幫助學生完善個人思維。
2.3 完善教學評價
語文教師應不斷完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采取多元化評價方式替換原有的單一評價方式。小學生對于教師的評價十分看重,鼓勵式評價對學生具有良好的激勵作用與牽引作用。故此,教師應使用激勵式語言評價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通過自我評價不斷反思自我,對個人課堂表現作出客觀評價。從而刷新個人認知,超越自我。生生互評則能夠使學生發(fā)現他人的長處和缺點,取長補短提升自我。師生互評則使教師和學生處于平等地位,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3 結論:
總而言之,培育小學生的問題意識是現階段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向。教師應認真分析課堂內存在的相關問題,不斷調整教學方法。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教學活動和教學計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育小學生的問題意識。重視小學生的思維訓練,不斷完善學生的語文思維。激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轉變教學評價方式,以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替代原有的評價。最大化發(fā)揮教學評價的具體
參考文獻:
[1]閆保安.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缺失的原因與培養(yǎng)對策[J].學周刊,2016(30):254-255.
[2]史慧榮.學患無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6(05):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