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花
摘要:教育并非是單純的文化知識的傳遞,教育的本質(zhì)是育人,道德則是做人的根本。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與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這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道德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是一種滲透,用自然的形式穿插在教學內(nèi)容中。
關鍵詞:小學語文;滲透;德育教育
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曾說:“教育唯一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為——道德。道德是人類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教育從小就不能忽視。語文教師要利用語文這一陣地,積極發(fā)揮語文德育的力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使教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樹立教師形象。進行德育滲透
學生進入小學,在學校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如果教師自己都不能做好德育,沒有樹立教師應有的形象,學生還會有德行嗎?為人師表、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不僅僅要求教師具有堅實的業(yè)務知識,還要不斷進行學習、提升,有強烈的責任感與敬業(yè)精神。在學生面前,言行舉止要特別注意。關心愛護每一名學生,了解學習與生活的實際情況,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多與學生和家長進行溝通。在語文教學中,要及時提出鍛煉和表揚,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促進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2課堂教學內(nèi)容中穿插滲透德育
小學語文課本雖然內(nèi)容簡單,但是內(nèi)涵有很多道理,有如詩如畫的景物文章,有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有寧死不屈的民族人物、愛國精神等等。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讓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深意,對學生進行滲透德育教育。
例如,在講解《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時,文中父親地震后是怎樣的?外貌衣著如何?得知兒子被壓倒建筑物下面又是如何做的?語文教師在講解這篇文章時,可以先給學生講解生字,然后有感情的朗讀全文,用豐富的情感去感染學生,讓學生可以從文章的表面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然后教師可以進行點撥,讓學生可以發(fā)言,作者抒發(fā)的是怎樣的情感呢?通過自由發(fā)言,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再加以深入講解“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的道理”,明白親清的可貴,父母對子女的關懷,子女對父母要孝順。
3利用課本插圖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的插圖很多,教材插圖不僅僅是靜物,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用色彩斑斕的圖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教材插圖對學生陶冶情操、滲透德育教育同樣重要。
例如,在講解《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時,圖中董存瑞手舉炸藥包站在暗堡下,筆直的站在暗堡下,透露著視死如歸的神態(tài)。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看這副圖畫,觀察這副圖畫表達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帶領學生通讀全文,讀過全文后,再次觀察這幅圖,引導學生理解圖的深意,設置問題,他當時怎樣想的?怎樣的信念支持著他舍身取義?哪些句子最能表達作者強烈的感情?
4閱讀寫作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文章思想一般都通俗易懂,往往都是身邊的小事,但是文中體現(xiàn)的都是大道理。語文教師在講課時,要穿插德育教育,使教學內(nèi)容和德育有機融合為一體。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讀物推薦,將正面的、合適的讀物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可以進行閱讀,擴展知識面和字詞。在閱讀的同時,將好詞好句、名言名句、小故事等摘抄到本上,為寫作奠定基礎。同學之間可以借閱課外讀物和摘抄本,分享好詞好句。
寫作在語文中也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作文能反映出學生的認知能力、心理活動等,教師可以在作文中獲得信息,所以作文中滲透德育教育也很重要。
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學生可以一起看電視、新聞,開班會等,學生寫心得體會,發(fā)表自己的內(nèi)心看法,認識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美好,并且為災區(qū)奉獻愛心,有捐獻自己衣物、書籍的,有捐出自己的零花錢的。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展現(xiàn)了自己的愛國熱情,關心他人,奉獻社會。在8月8日北京舉辦的奧運會,觀看奧運會直播,關注中國運動健兒的賽績,乒乓球、體操、跳水等等,都是中國健兒的強項,每每得分,都會齊齊歡呼。
5語文課外活動滲透德育
語文課外活動是學生體現(xiàn)德育行為最直觀的途徑,也是養(yǎng)成良好品德的過程。行為習慣在不斷實踐中得到訓練、提升。例如,可以以“我喜歡的一本名著”為主題,進行分組交流,舉辦讀書報告會進行評比。既培養(yǎng)了學生小組團結的合作精神,又能使學生受到書中正面人物思想感情的熏陶。教師還可以舉辦詩歌朗誦會、演講會、辯論會等等,建立興趣小組、文學社團等,通過聽、說、讀、寫的方式,滲透道德品德,同時也提升了學生語文寫作能力,將語文與德育教育融合在一起。
結語: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要結合教材內(nèi)容的,緊扣教學特點,做到有的放矢,起到良好的效果。語文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語文教師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根據(jù)教材特點,靈活運用各方面教材融合德育教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教育任重而道遠,語文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zhì),提高教育工作和德育工作效果,利用可利用的一些因素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高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