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清
一、接軌生活,夯實起點
1.豐富體驗,積累題材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孩子們只有豐富了生活體驗,他們寫的作文才能聲情并茂,有感而發(fā)。在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我都會給孩子們拍下照片,記下時間,保存起來。在作文課上我會根據(jù)主題選擇相應的照片和同學們分享,他們見到自己的照片會很興奮,自然往事就會記憶猶新,這就是生活的素材。當然,豐富多彩的生活,也能孕育孩子們鮮活的靈感,所以我會引導家長多抽出時間,帶孩子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我要求每個學生一周里都要把自己的生活點滴記錄下來。一開始的時候不要求字數(shù),只要通順、真實、能表達清楚就可以。但為了激勵學生寫作的熱情,每周我都會抽一節(jié)課的時間在班上分享和點評一些優(yōu)秀的同學的日記,長期的堅持,對于寫作好的同學這是鼓勵,對于寫作能力不是很好的同學,這是激勵、也是范文。一個學期下來,大部分同學都養(yǎng)成了寫日記的習慣,日記的內容也豐富多彩??梢哉f他們的腳步在哪,他們的心就在哪,習作的天地就在哪。
2.童言童語,表達生活
我沒有過低段教學的經驗,但我卻從一二年級開始就有要求我兒子寫日記的習慣,那時候孩子會寫的字不多,但會讀和會認的字還是很多的,于是我就想到一個既可以讓他寫,又不用擔心不認識字的問題,還可以加強鞏固孩子的拼音,那就是讓他在電腦上打字,這簡直就是一箭三雕。剛開始的時候是一個一個地打,看上去會覺得他很吃力,但問孩子,他卻不然,他說看著一個個字按一個鍵就會從屏幕上跳出來,反而會覺得很有趣。我要求他盡可能每天都寫,不管長還是短,有時真的就是一句話,“我今天心情不好,因為媽媽沒買到我想吃的排骨”。雖然日記內容簡單,但能表達他自己的真實感受,表達屬于他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已經足夠了。此后孩子的日記變得越來越豐富,雖然會有錯別字、會用錯標點,但我覺也沒關系。我想只要孩子能記錄自己的生活,能表達自己想表達的內心即可。我覺得我的作用就在于激發(fā)、保護孩子的這份興趣,這份童真,童言。讓他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暢所欲言。
二、自主習作,找準起點
語文書上每單元都有1篇作文指導課,遵循常態(tài),我們都會先指導再習作。而我主張改變形式、打破常規(guī),繼續(xù)遵循“我手寫我心”的原則,在作文教學的前一周周末,讓孩子們根據(jù)單元要求進行自主作文。不做任何的指導,只給孩子們提供作文的要求,即使是教材中的一段話,也要讓孩子們自己審題、自己搜尋生活寶庫,進行習作。因為二年級“我手寫我心”的奠基,孩子們自主習作的能力還是不錯的,孩子們自主作文后,老師進行仔細的閱讀、詳細的批閱,找準習作輔導的起點,先尋找孩子們作文的優(yōu)點,看看習作要求中哪幾條不需要老師的指導學生就可以自主完成了,這些要求在課堂上就不做指導;凡是孩子們達到習作要求時有困難的幾條,需要一一進行羅列。大多數(shù)孩子達不到的要求,設為指導的重點;部分同學達不到的要求,組成小組進行指導突破。這樣經過認真批閱,科學地數(shù)據(jù)分析,我們能比較準確地找到學生習作的起點,在此基礎上再制定符合學情實際的輔導方案,其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三、基于起點,因材施教
1.尊重個體、設置個性化的習作目標
傳統(tǒng)作文教學,按照學生的年段特點,教材都會為我們設定好習作目標,這些目標為了適應不同地域、不同學情,往往比較寬泛,放之四海而皆準,這也導致習作教學陷入了“要求面面俱到,實施力不從心”的僵局,學生通過一次習作收益甚少。我的習作教學,因為在前期較準確地找到學生習作的起點,在此基礎上再制定符合學情實際的目標,定位會更準確。如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二十年后回故鄉(xiāng)》,收上來孩子們的自主作文后,我進行批閱,發(fā)現(xiàn):“展開想象”“按一定的順序寫”這兩個要求孩子們做得很不錯,60位同學,35位已經做到。而“運用本單元課文中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這一要求,學生呈現(xiàn)的水平參差不齊。于是,在課堂上,我將“進行情感表達方法的訓練”設為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引領學生重點學習表達方式。因為教學火力集中,效果斐然:莫家豪的借事抒情表達得恰如其分,張舒喬描寫的同學會情境讓大家身臨其境……這樣通過一項技能訓練,學生的習作卻同時具備了有序、有想象、會情感表達的要素,目標雖是一課一得,效果卻是一課多得。
2.量體裁衣,開展層次性的習作輔導
作文指導課后,孩子要進行的就是對原有起點的作文進行修改。根據(jù)孩子不同的習作層次水平,我提出分層要求:如果孩子的作文已經像模像樣了,那么只要做簡單的標點、錯別字的修改,而后立馬進行謄抄。如果孩子的作文正好是重點指導的那一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那么請孩子結合作文指導課進行修正;如果孩子的作文處于下游水平(內容不具體,言之無物),那么老師再把這部分孩子集中在一起,組成學習小組,陪他們聊聊天,幫助他們打開作文的思路,賞析班中已經謄抄好的同學作品,借鑒他們的表達方法,將他們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存入自己的詞語庫……經過這一次次的訓練,孩子的作文基本上能成為一個豆腐塊,當然還需要不斷修改,不斷提升。這樣層次性的輔導會更加到位和切合實際。
作文教學,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學生興趣的激發(fā),自由的表達、教師的鼓勵、給學生適當?shù)恼故酒脚_,這都會成為了學生習作興趣的無影推手。歷年來,我所任教的班級在學校和上級單位開展的作文競賽中我班都有很多同學獲獎,同年級的語文老師還來向我請教秘訣是什么?我想說的是:放開孩子的手腳,讓他們“我手寫我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