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冰心說:“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悲涼?!?/p>
—— 題記
人物檔案:
張書迎,男,漢族,生于1955年,江蘇徐州睢寧縣人,睢寧高級中學高級教師,睢中繁星文學社原指導老師。其指導的繁星文學社先后兩次被中國作家協(xié)會、《人民文學》雜志社、《中國校園文學》雜志社聯(lián)合表彰為“全國99佳校園文學社”,《繁星》報榮膺全國文學社團報刊評比一等獎,他還主編出版了文學社員文集《繁星》?,F(xiàn)支教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民族中學。入選2016年“感動涼山十大人物”,2017年5月被評為“四川省助人為樂類好人”。
江蘇睢寧奉獻篇
張老師是江蘇徐州睢寧高級中學的語文老師,幾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甘于奉獻,成績斐然,深受好評……
老學生回憶:難忘啊,張老師的眼睛總是含著笑,亮亮的,特真誠特親切特澄澈特可人,像冬日里的暖陽、夜空里的明星。他上課特投入,先領著我們唱首歌,然后讓我們自學并與周邊同學討論、互助,接著是抑揚頓挫地講,最后是耐心地回答我們七嘴八舌的疑問;他的眼睛始終含著微笑,含著鼓勵,含著贊揚,含著愛;他的舉止幽默風趣,逗人開懷;他的聲音如珠落玉盤,清脆、圓潤,當然,最主要的是發(fā)自肺腑,飽含愛意。我們思考,我們發(fā)問,我們爭先恐后地舉手;密密的手臂,宛若一片生機盎然、蓊蓊郁郁的樹林……
張老師的學生們常憶起這樣的情景:大家月牙兒似的圍坐在那棵亭亭如蓋、芳香馥郁的老榕樹下,張老師全神貫注地領著大家一遍又一遍地朗誦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張老師的眼睛晶晶發(fā)亮,閃著天使般的光;很快,學生們便忘了自己,忘了回家,如飲甘霖,醉乎其中了;他們只顧縱情地朗誦啊朗誦啊,任憑朗朗的吟誦聲響徹云霄,渾然不覺夕陽西下,暮色漸起……直至如夢初醒,方才不舍地作別,那美妙醉人的朗誦聲啊,依然如縷,繞樹不絕……
教室里,辦公室內,或校園的石凳上,張老師常常與學生懇談,或傳道或授業(yè)或解惑,甚至與學生開些得體的玩笑,令人有如沐春風之感。
雨天,張老師幫沒帶雨具的學生借雨衣、雨傘,沒借到便把自己的讓給學生;冬日驟冷,他回家取衣服給沒換厚衣服的同學穿上……班里有一個學生,幼年失怙現(xiàn)又突然喪母。為了減輕該生的苦痛,張老師百般撫慰,細心呵護,并把他安置在張老師自己的家里吃住,視若己出,共同度過那段艱難時日。
多年來,張老師一直是校繁星文學社的指導老師,他非常熱愛文學教育事業(yè),把學校的文學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如火如荼。
閑暇之時,他常常領著文學社成員踏足野外,徜徉自然懷抱,審察花鳥蟲魚,賞觀山川草木,感受四季輪回。眼睛盡情旅行,心靈自由散步,間或縱情高歌,真是其樂融融!張老師常常在美好的大自然里,在學生充分感受生活的基礎之上,組織社員進行文學交流和創(chuàng)作。難忘他亮亮的眼神、翹翹的頭發(fā)和不時吹起他衣角的風……
他清癯的身子,蹣跚地來到傳達室、校門衛(wèi)處、郵局、速遞公司,為文學社社員們領取發(fā)表他們稿件的樣報樣刊和他們訂閱的報刊,如《美文》《中國校園文學》《招生考試通訊》《小作家選刊》《語文報》《中華活頁文選》等。張老師總是及時去取,又及時地送到社員們手中。社員們投遞的稿件,往往也是張老師代為郵寄。他常說,學生們學習任務太重了,時間太緊了,作為老師,可要多幫他們做點事啊……
班級學生的作文,文學社社員交來的文學稿件,全校各班推薦上來的學生作文,張老師總是一字字一句句細心批改,并寫上中肯的評語,而且常常面批。為此,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選入文學社《繁星》報的稿件和欲向校外的報刊投遞的學生作文,張老師更是字斟句酌,反復校正。多年來,張老師指導的發(fā)表于全國各地報刊的學生作文,恰若繁星,不計其數(shù)……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老師指導的睢中繁星文學社先后兩次榮膺全國文學社團報刊評比一等獎。繁星文學社成為睢寧高級中學一張靚麗的名片。
張老師愛花,喜歡養(yǎng)花,他家的陽臺上花香四溢,潑潑灑灑,簡直是花的海洋。同事家里的花、學校辦公室里的花,大多是張老師所贈……
四川涼山支教篇
我國東西部經(jīng)濟、文化、教育懸殊,西部一些地方尚處貧困狀態(tài),張老師對此念念不忘,寢食難安,他是仰望星空者,是心懷天下、愛心滿滿的人,他想把更多的愛給予更需要幫助的人,他覺得唯有這樣,他的人生才更有價值。
于是,2003年3月,已臨近退休的張書迎老師,不顧自己身體瘦弱,不顧西部貧困地區(qū)的艱苦環(huán)境將給他帶來的困難,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西行。他越過千山萬水,來到離家鄉(xiāng)數(shù)千里之外的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民族中學義務支教。從此他清癯的身影便馬不停蹄地奔波在扶貧支教的道路上。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痹谛燎谧龊媒逃虒W工作的同時,張老師注意到了一些家境貧寒的學生。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決定盡其所能為他們提供一些幫助。他讓家人盡力為學生捐獻衣物,同時把學生的家庭情況發(fā)在人人網(wǎng)和QQ空間,呼吁更多的人參與扶貧濟困?!叭送诵模耐死??!惫唬瑥埨蠋煹挠H友和往昔的學生們看到后,心有所感,為張老師的善舉點贊,并紛紛捐出衣物、善款,幫助這些貧困的學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睆埨蠋煹纳婆e和其現(xiàn)在的學生需要幫助的信息,被其親友和往昔的學生們一傳十十傳百地傳播開去,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一助人為樂的行列。班里的貧困生生活改善了,心情舒暢了,能夠安心學習了。貧困生家長的生活壓力減輕了,臉上綻開了笑容。張老師感到由衷的高興。是啊,這世上還有什么比能給別人帶來幸福更讓人高興的呢?
張老師聯(lián)系到了更多的愿意捐贈衣物和善款的人,于是把資助對象的范圍由本班擴展到鄰近的班級,進而逐漸擴展到整個年級乃至整個昭覺民族中學。寒來暑往,他年邁清癯而精神矍鑠的身影不辭勞苦地穿梭于校園各處,為需要資助的學子送去愛心。
周末和節(jié)假日,他放棄休息,帶領學生翻山越嶺,讓捐贈來的物資和善款及時發(fā)到最需要的人手里。
張老師還利用電話和網(wǎng)絡,與捐贈物資和善款的愛心人士保持聯(lián)絡,及時反饋物資和善款發(fā)放情況,并把與之有關的文字、圖片和視頻等材料發(fā)給他們。從而獲得了大批愛心人士更大的援助,使更多的貧困家庭和學生得到救濟。
愛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幾年來,除昭覺外,張書迎老師還去了美姑、布拖,甚至遙遠的鹽源和木里,去扶危濟困,常常廢寢忘食,忙得不亦樂乎,資助大、中、小學生數(shù)百人,發(fā)放善款幾十萬,發(fā)放衣服鞋子、學習文具、奶粉、藥品、玩具、書包等物資不計其數(shù)。
中國先賢孟子倡導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人格,在張老師的身上凸顯。昭覺縣縣城有一個名叫海來哈提的孩子,四年級,學習成績遙遙領先,還是班長。四年前,張書迎老師和昭覺民族中學的馬錦華校長在昭覺縣永樂鄉(xiāng)訪查到了他,當時他的爸爸已因為患艾滋病而去世,媽媽也不幸染上艾滋病,帶著他和哥哥、弟弟艱難生活。張老師和馬校長決定帶他回昭覺縣城上一年級。馬校長解決了他的吃住和入學問題,張老師——這位已近花甲之年的老人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其日常生活,并為其繳納學費。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受益,數(shù)年來,張老師多方聯(lián)系,不懈努力,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南京柯菲平公益基金會、美籍華人文化教育基金會先后在昭覺開辦了“柯菲平愛心班”“美華愛心班(初中班、高中班)”。這三個愛心班,學生多為孤兒、單親家庭孩子和品學兼優(yōu)的貧困學生。博大的愛心溫暖著孩子們的心!
張書迎老師還聯(lián)系了上海趙樸初研究會、美籍華人文化教育基金會,在學校的支持下,建立了“彝心大病救助基金”。兩年來,捐助了六名身患重疾的學生,捐助金額七萬余元。
2016年,昭覺縣部分地區(qū)發(fā)生雹災,張老師立即在其網(wǎng)絡個人空間發(fā)布消息,通過“華橋基金會”“柯菲平基金會”“蘇州衣加衣公益服務中心”及一些個人,為災區(qū)募集了兩萬多元善款和大批物資。
張老師擔任柯菲平愛心班班主任,除了搞好公益活動外,他夙興夜寐,廢寢忘食地投入到班級管理和教育上。在“一檢”、“二檢”考試中,張老師率領的愛心班,有八個孩子成績居年級前十名。孩子們都親切地尊稱張老師為“阿普”。
除了給學生提供物質上的幫助,張老師還特別注意通過家訪、談心、文化熏陶等方式,給予學生精神上的關愛,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他積極開辦圖書室(角),并呼吁資助人和公益組織向學生們捐贈書籍。目前,通過他們已經(jīng)在昭覺民族中學、昭覺中學、永樂鄉(xiāng)小學捐建了十多個圖書室(角),捐贈圖書數(shù)萬冊。
為了培養(yǎng)學生關愛他人的意識,養(yǎng)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在學校和公益組織的配合下,張老師組建了“彝心有愛”學生團體,利用星期日和假期,將愛心人士捐贈來的物資和善款,送往山村,發(fā)放到困難家庭。三年來,張老師帶領學生將物資和善款發(fā)送到了昭覺、布拖、美姑三個縣的數(shù)百個家庭,不僅幫助了貧困的人,也提升了學生的精神境界,讓雷鋒精神在他們的心田上,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一位張老師教過的彝族學生在他的網(wǎng)絡空間里留言說:謝謝您,張老師!您為我們彝族孩子做得太多了!因為有您,準備放棄讀書的小孩又在努力了;因為有您,多少孩子得到了溫暖;因為有您,多少生活中笑不起來的孩子現(xiàn)在笑了;因為有您,多少孩子不再害怕什么困難,快快樂樂地在成功路上前進……
當有人對張老師表示感謝或贊揚時,張老師總是說:“我只是個‘搬運工和‘二傳手而已。我只希望孩子們能幸??鞓?,茁壯成長,多讀書,多成才,多為社會做貢獻,活得更有意義。”
這就是一位花甲老人的大愛,潤物無聲,慷慨無私,灑脫從容……
責任編輯/彭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