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丙生的夏天》圍繞著半農半商的丙生,講述鄉(xiāng)村生活中關于欠賬、人性、婚姻、土地流轉等問題,透露著作者對于現(xiàn)代社會中關于鄉(xiāng)村的思考?!栋兹昭婊稹分邪⒅Z和麗莎的情感糾葛,在甜蜜和苦澀的青春歲月中,作者展現(xiàn)了城市中青年工人的成長的代價。兩部作品雖然分別表現(xiàn)了鄉(xiāng)村和城市不同人物的故事,但是其深層次的內涵確是映射著現(xiàn)代社會中不同生活軌跡的底層人物的人生。兩部作品所展示的正是底層寫作的兩種方式:鄉(xiāng)村的底層和城市的底層。無論是在鄉(xiāng)村還是在城市,關注群體性底層人物的生存體驗和情感體驗,才能更深刻地把握時代的脈搏。
一
作為曾長期處于農耕文明階段的古老國家,即使到了今日,以群居和農業(yè)生產為主要活動的鄉(xiāng)村依然是中國社會存在的重要的形式。作為在中國社會中占據(jù)主體的鄉(xiāng)村,大量的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作都以鄉(xiāng)村為背景。陳曉明曾借鑒阿多諾和賽義德“晚期風格”的說法,提出富有中國意味的概念——“晚郁時期”。他認為:“漢語文學歷經100年的現(xiàn)代白話文學的變革與動蕩,終于趨向于停息,轉向回到語言、體驗和事相本身的寫作。”①而鄉(xiāng)土作為中國作家最熟悉的生活場景一直都是他們敘述的對象,由此也帶來鄉(xiāng)土文學的發(fā)展。《丙生的夏天》講述的就是鄉(xiāng)村的故事。
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寫道:“遠親不如近鄰,休要失了人情?!贝緲愫椭v究人情幾乎是貼在在農村百姓身上的標簽,這也是小說中關于丙生的第一個故事。故事很簡單,但看似簡單的故事背后卻反映了丙生在物欲社會中所堅守的人情味和淳樸。丙生的身上沒有生意人該有的錙銖必較的精明,卻無時無刻不透露著鄉(xiāng)土農民的憨厚。鄉(xiāng)村作為以淳樸和人情味維系著的群體,需要丙生這般老實人的存在。對于現(xiàn)代的社會來講更需要這種樸實和人情味,在他人遇到困難的時候,適當?shù)某孕┨?,來維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社會的和諧。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這是丙生的第二個故事。故事一如既往的簡單緊湊,丙生莫名其妙地當上了隊委,孰料是狡猾的劉會計的陰謀,村子修路需要丙生這個老好人出錢出力,丙生的從政生涯也不過就是為了修路而產生的曇花一現(xiàn)。修路是現(xiàn)代社會鄉(xiāng)村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從過去的泥濘到如今的平整,村子如莊稼一般結出了果實,村民們獲得了收獲的喜悅。丙生的善良和為了集體的人性光輝在簡短的故事中展現(xiàn),而這也是現(xiàn)實中對人性中自私自利的暴露。魯迅在《故鄉(xiāng)》中說:“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雹诋斚拢南M谒藖磉_到目的的事時常發(fā)生,這是需要警惕和改變的。在現(xiàn)實中,要走一條充滿希望的路,雖然前方會有荊棘和坎坷,但是經歷的都會在人生中得到回報。在現(xiàn)代社會,每個人都要走正確的路,雖然方向不同,但交織起來的路網,確是社會得以有序前進的框架。
丙生依然堅守著“翻筐底”的傳統(tǒng)和為子女無怨無悔的付出,但在進城進菜的日子中沾染了不好的習氣并且出軌了,這是丙生第三個故事。“翻筐底”象征著丙生對職業(yè)操守的堅持,不忘本?,F(xiàn)代社會,我們更需要飲水思源,不忘初心,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有始有終。丙生家的生計伴隨著子女教育支出而轉變,雖然作品中只有寥寥幾句,但卻形象地反映了無數(shù)家庭中為子女而辛苦的父母的付出,這也是值得所有正在求學的兒女們所需要感恩和回報的。
然而“金無赤足,人無完人”,丙生也同樣落入了一夜暴富不知滿足的境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自己的糟糠之妻。對于貧窮的厭惡和財富的渴望,是每個人都不能免俗的,人性的貪婪也是同樣存在于欠發(fā)達的鄉(xiāng)村,這是中國社會不可避免的情況,作者也同樣毫無保留地揭露了這一社會現(xiàn)實。對于和丙生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棗花而言,哪怕就像是左手握右手的如此親密的關系,丙生也沒有經得起看起來年輕的小娥的誘惑,將其妻子拋之于外了。生活在一起的夫妻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鄉(xiāng)村中留守在家照顧老小的妻子們的境遇,也可以從這里窺見一二。諸如“露水夫妻”“出軌”等婚姻問題,始終是社會不可避免的熱點,作者對處于弱勢一方的棗花命運的感嘆和對社會中背叛婚姻的批判是值得深思的。
在城市化的浪潮中,鄉(xiāng)村的土地買賣是當下普遍存在的,不同農民之間的斡旋,夾雜著不同人物的命運,這是《丙生的夏天》最后的故事。丙生的小姨子榴花,代表著為了多獲得拆遷補償絞盡腦汁的一類人,獲得了豐厚的利益。堅守土地的丙生也獲得了相應的補償,但對于辛苦建立起的鄉(xiāng)村的小樓的未來命運,卻透露了不舍,正如大多數(shù)依戀老家房屋的農民一樣。老卓的女兒小卓,是從鄉(xiāng)村“出去”的,背離了她沒有眷戀的鄉(xiāng)村,消失在了茫茫人海。后莊的一個大學生的母親,沒有像之前在農村一樣滋潤地生活著,患有老年癡呆癥并且走失在大城市里,也許就是不習慣紛繁的都市的鄉(xiāng)村老人的真實寫照。受過高等教育的子女們的工作和婚姻問題依然困擾著丙生,老卓女兒的笑話丙生不想承擔,這也是鄉(xiāng)村中農民思想落后和年輕人對于自身定位錯誤的映射。袁朝、大年、老胡之間關于被拋棄土地分割利益的爭端,丙生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并沒有解決,新老觀念的沖突,新舊人物的矛盾,是復雜的。面子和票子,注定了事情的復雜。最后,丙生抽身而出,意識到了棗花的守候是珍貴的,而小娥注定是如浮萍般的過客。正如大多數(shù)人,經歷了許多的挫折和錯誤,才找到內心真正的安詳。
二
沈從文在《情書》中寫道:“我一輩子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走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形狀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雹圻@是沈從文和張兆和的愛情,也是青年憧憬的愛情。短篇小說《白日焰火》寫的是阿諾和麗莎的愛情故事,但結局正如大多數(shù)青年所經歷的那樣,甜蜜夾雜著苦澀。
初次相遇,阿諾救下了投海自殺的麗莎,他奮不顧身的英勇之舉讓兩人的人生有了疊合部分。對麗莎投身大海的描述暗示著她對生命沒有了眷戀,但阿諾投身進入麗莎的心海泛起的波瀾,卻對兩人的命運產生了綿延的影響。阿諾是老實本分工作的普通工人,過著平淡的生活,麗莎則是叛逆少女的代表,生活總是充滿了各種變數(shù)和意外。阿諾幫助麗莎處理各種問題,希望麗莎走上正途,但麗莎似乎毫不在意?;顫姷柠惿瘣凵狭税⒅Z,但木訥的阿諾似乎沒有察覺。實習結束的麗莎消失在阿諾的視線中,阿諾以為自己逃出生天了,但夢境中阿諾卻誠實地出賣了自己。初次相遇的故事,到此告一段落。愛情,這個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尤其是對于年輕人來說。作品中對于青年男女的情感描述,正如城市中大多數(shù)的年輕人一樣,女人憧憬著英雄走進生活,拯救自己,而男人則希望生活中有心動的女人給予刺激。endprint
春天來了,再次相遇的阿諾和麗莎,愛情也來了。阿諾終于誠實地遵從了自己的內心,接受了對于麗莎的愛情。阿諾的人生變得愈加矛盾,上班依然兢兢業(yè)業(yè),下班后和麗莎卻做了很多離經叛道之事。愛情是盲目的,作品中許許多多的事例,在現(xiàn)實中也比比皆是。阿諾想用愛情讓麗莎穩(wěn)定和成熟,但縱容的愛情,在現(xiàn)實當中給了他當頭一棒。麗莎的肆無忌憚終于使阿諾意識到,他在這段感情中獲得的快樂是他渴望的,但絕對不是他所能長久承受的?!皦艟忱?,白日的焰火依然如影隨形,”就像是弗洛伊德所說的“白日夢”,阿諾構建的“幻想”終究是虛無的,而奮不顧身的愛情如焰火般熾烈,在絢爛的生活里,灼傷了本該冷靜的自己。作者在作品中講述的關于感情的“白日焰火”,正是對于現(xiàn)實中年輕人的思考:每個人都在追求感情中刺激的體驗,但是絕不能飛蛾撲火般失去自己的理智,在現(xiàn)實中,不能如做夢一般肆無忌憚。阿諾像許許多多的年輕人一樣,經歷了轟轟烈烈的青春狂想,意識到了自己的年少無知,終究回歸到了現(xiàn)實,遠離了麗莎這朵帶刺的玫瑰。
醒悟之后的阿諾,回歸到了平淡的生活。命運仿佛跟他開了個玩笑,幾年之后,他和麗莎又一次相遇。麗莎生下了屬于她和阿諾的孩子,也了解了關于父母真實的故事,在付出了成長的代價之后,浴火重生。作者在作品的最后,展現(xiàn)了一對年輕男女成長的過程:上學、就業(yè)、結婚……層層疊疊,一切都為了活下去,就像阿諾一樣按照世俗的標準活得像樣一些,回到了正軌,過起了按部就班的生活。叛逆的麗莎也成為了母親,理解了作為父母的真正的意義,終究與社會妥協(xié),變得獨立而又成熟。阿諾和麗莎的第三次相遇,也許這種機會,終將逐漸消散。在現(xiàn)實社會中,許多普通的青年男女都或多或少有過阿諾和麗莎式的經歷,在平凡的生活里掙扎,渴望著隨心所欲的自由,這是本我的表現(xiàn)。在付出了“愛的代價”之后,年輕男女的成長,其實就是一個回歸自我和找到自我的過程。這種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無論如何,人都將經歷挫折和坎坷。作者在作品里反映了社會中底層青年男女的蛻變,這也是成長給人思考之所在。
三
《丙生的夏天》講述了鄉(xiāng)村底層農民的故事,有對鄉(xiāng)村底層人物優(yōu)秀品質的贊揚,也有對人性丑陋的批判。在這個機械文明的時代,傳承自農耕文明的鄉(xiāng)村值得用更多的筆墨去講述其中的故事,小人物的故事應和著大時代的潮流,鄉(xiāng)村底層書寫仍然具有極大的價值。《白日焰火》講述了城市中底層青年的成長,用青年愛情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現(xiàn)代青年男女成長中關于“我”的尋覓。在這個眾聲喧嘩的社會,如何抉擇“我”的身份,如何選擇“我”的人生,都是值得去思索的。
鄉(xiāng)村需要現(xiàn)代文明的灌溉,才能維持更多對于鄉(xiāng)土的堅守。城市青年需要鄉(xiāng)村中淳樸的文化浸潤,才能避免迷失自我。在這個鄉(xiāng)村和城市的界限愈加模糊的時代,無論是丙生還是阿諾和麗莎,關于平凡的底層人物的講述都是具有普世價值的,這也是底層書寫對于現(xiàn)代社會意義之所在?,F(xiàn)實是真實而殘酷的,沒有完美無缺的人和人生,關于鄉(xiāng)村和城市,兩部作品給予了我們去思考的空間。
注釋:
①陳曉明:《中國當代文學主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575頁。
②魯迅:《故鄉(xiāng)》,選自《吶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
③沈從文:《由達園致張兆和》(一九三一年六月),選自《從文家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