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維錚
(福建省福州市水利水電規(guī)劃設計院,福建 福州 350001)
烏江水庫工程壩址地質評價探討
毛維錚
(福建省福州市水利水電規(guī)劃設計院,福建 福州 350001)
結合烏江水庫工程壩址地質特點及條件,對拱壩地形地質、壩址與上部結構、下游壩趾地質評價、重力壩壩基地質等主要工程地質問題進行評價分析,結果得出:該水庫壩址區(qū)工程地質條件較好,適宜修建水庫。
水庫建設;地質條件;地質評價
福清烏江水庫工程位于福清市西北部的鏡洋鎮(zhèn),屬于福清市鏡洋工業(yè)區(qū),烏江水庫位于十八重溪上游,控制集雨面積10.8 km2,十八重溪流經間閩侯縣南通鎮(zhèn)匯入大樟溪,屬閩江流域,壩址以上主河道長度6.05 km,平均坡降45‰,流域植被較好,源短坡陡,屬于高山河流。烏江水庫壩型為漿砌雙曲拱壩,最大壩高為47.7 m,壩頂高程為420.70 m,總庫容為216.77萬m3,其中興利庫容176.51萬m3,防洪庫容30.77 m3,死庫容9.49萬m3。
本區(qū)屬侵蝕、剝蝕的中低山丘陵地貌。河流兩岸坡陡谷深,山高灘多,支流繁多。區(qū)內水系、河谷大體呈北北東和北北西向發(fā)育,植被較好,溪水清澈。
壩址處河谷兩岸呈較對稱“V”型。壩基開挖后左壩肩建基面巖體坡度高程375 m以上48°~52°、高程400 m以上約56°。右肩建基面巖體坡度 40°~45°。
區(qū)內出露地層為中生代火山噴溢和沉積的火山碎屑巖、第四系地層。石帽山群呈單個盆地產出,不整合于南園組之上。盆地中大量超淺或火山巖體侵入,特別在盆地邊緣斷斷續(xù)續(xù)有次石英正長斑巖墻呈環(huán)狀分布。區(qū)內花崗斑巖、石英正長斑巖脈成群出露。本區(qū)內主要地層分述如下:
(1)白堊系石帽山群上組上段(K1sh2b)熔結凝灰?guī)r、紫紅色流紋巖、凝灰質砂巖等,上組下段(K1sh2a)流紋質凝灰熔巖、凝灰?guī)r等,下組上段(K1sh2b)地層,其巖性表現(xiàn)為紫、紫灰、深灰色英安巖、安山巖、英安質晶屑凝灰熔巖等,下組下段(K1sh2a)巖性表現(xiàn)為紫、紫紅、深灰色凝灰質礫巖、砂礫巖、砂巖、粉砂巖等。
(2)侏羅系上統(tǒng)南園組第二段(J3nb)地層,其巖性表現(xiàn)為淺灰、紫灰色流紋質晶屑凝灰熔巖夾流紋巖、凝灰?guī)r、砂巖,第三段(J3nc)則表現(xiàn)為英安巖、英安質凝灰熔巖夾粉砂巖、底部安山巖,常見硅化。
(3)第四系地層主要為分布于山包及坡地的坡殘積亞粘土、分布于河床的沖洪積漂石、砂卵石層及崩積滾石、礫石等。
本區(qū)屬新華夏系活動構造——棋盤格式構造體系,其斷裂主要為北東 65°~70°的壓扭性斷裂及北西 325°~330°的張扭性斷裂。擬選壩址附近發(fā)育一條北北東向的壓扭性斷裂,傾角70°~80°,沿斷裂有擠壓硅化破碎巖石,劈理發(fā)育。西側發(fā)育一條南北向斷層。區(qū)內未發(fā)現(xiàn)活動性斷層。區(qū)域構造屬于相對穩(wěn)定區(qū)。
參照 (GB18306-2001)《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本區(qū)抗震烈度屬Ⅶ度區(qū),工程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0 g,屬設計地震分組第三組。場地復雜程度為二級,地基復雜程度為二級,抗震基本烈度為Ⅶ度。
福清各地一、二月份的氣溫最低,從3月份開始氣溫逐月升高,四、五月份上升幅度最大,至7月份(少數(shù)年份為8月份)氣溫上升至最高峰,8月以后氣溫又逐月下降,以12月份降溫最劇烈。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
受斷裂構造控制,地下水主要為孔隙水和裂隙水兩種。孔隙水主要賦存于第四系地層中,裂隙水主要賦存于斷層、節(jié)理裂隙中。地下水通常受大氣降水及河、溝水的補給,向河流、沖溝排泄,其水位、水量均隨季節(jié)變化[1]。
2) 浸提pH。準確稱取5 g火龍果果皮用打漿機打碎,在最適的乙醇濃度下,按1∶100的比例加入乙醇,在室溫下自然pH(2.5、3、3.5、4、4.5、5、5.5、6、6.5、7、7.5、8、8.5、9、9.5、10、10.5、11、11.5和12)浸提60 min,方法同上。
本區(qū)屬侵蝕、剝蝕的中低山丘陵地貌。河流兩岸坡陡谷深,山高灘多,支流繁多。區(qū)內水系、河谷大體呈北北東和北北西向發(fā)育,植被較好,溪水清澈。
壩址處河谷兩岸呈較對稱“V”型。壩基開挖后左壩肩建基面巖體坡度高程375 m以上48°~52°、高程400 m以上約56°。右肩建基面巖體坡度 40°~45°。
經過分析結合野外地質測繪及本次的勘探工作驗證,本區(qū)地層主要為:①第四系沖積(Q4al+pl)的①粗砂及①-1卵石,主要分布在庫區(qū)溝底;②第四系坡積層(Qdl),為土黃色含碎、塊石粉質粘土。主要分布在壩區(qū)兩側斜坡地帶;根據(jù)本次鉆探揭露地層從上到下分述如下:
①粗砂:淺黃、土黃色,飽和,松散狀態(tài)。粒徑大于0.50 m的顆粒質量約占總質量75%,為石英-長石質,呈棱角-次棱角狀。含泥量約占5%。層厚0.3~0.5 m。
①-1卵石:淺灰色,飽和,松散, 粒徑大于2 cm的顆粒質量約占總質量80%,粒徑4~18 cm,呈次園狀,充填物以礫砂為主,少量粘性土。局部粒徑大于20 cm。層厚約1.0 m。
②含碎石粉質粘土:褐黃、土黃等色,稍濕,可-硬塑狀態(tài)。碎石含量約占30%,局部夾塊石。該層分布在斜坡處,厚度變化較大,層厚 0.4~2.70 m。
③弱風化凝灰?guī)r:灰黃色、紫紅色,凝灰?guī)r結構,塊狀構造,節(jié)理裂隙較發(fā)育,面有鐵錳質渲染,巖芯呈短柱~柱狀,局部為碎塊狀,礦物主要成分為石英、長石等。多呈閉合~微張,裂隙面傾角以中、高傾角為主,巖體完整程度為較破碎~較完整,巖體質量等級為Ⅲ~Ⅳ級,巖芯采取率約90%,RQD(%)≈70,屬較硬巖。本層未揭穿。
④微風化凝灰?guī)r:灰黃色、紫紅色,凝灰?guī)r結構,塊狀構造,節(jié)理裂隙較發(fā)育,面有鐵錳質渲染,巖芯呈短柱~柱狀,局部為碎塊狀,礦物主要成分為石英、長石等。巖體較完整,巖體質量等級為Ⅱ級,巖芯采取率約90%,屬較硬巖。本層未揭穿。
左壩基左岸壩基巖體大部分為較完整巖體,呈弱風化中下限,屬Ⅱ類巖體。
河床壩基大部分巖體為較完整的巖體,屬Ⅱ類巖體。另有一部分巖體為完整性差~較完整的巖體,屬Ⅲ類巖體,基巖完整性較差。應挖除到微風化巖。
總體上壩基巖體及其結構面符合要求,建議用(見表1)設計參數(shù)[3]。
表1 壩基巖體及其結構面的建議設計參數(shù)
本河流屬山區(qū)性河流,壩址以上流域植被覆蓋和水土保持均較好,因缺乏當?shù)貙崪y泥沙資料,故參照《福建省水資源圖集》,當?shù)囟嗄昶骄鶓乙瀑|侵蝕模數(shù)為150 t/km2。水庫流域輸沙量為懸移質輸沙量和推移質輸沙量總和,推移質泥沙按懸移質泥沙的25%計算,水庫淤積年限采用30年,計算出泥沙總量為4.05萬m3。
綜上所述,水庫區(qū)工程地質條件較好。具體見圖1。
圖1 壩址工程地質剖面圖
2.1 壩址與上部結構的結合
烏江水庫大壩為C15細骨料混凝土砌塊石雙曲拱壩,單心等厚圓拱圈,上下游壩面采用20 cm厚度的C20混凝土澆筑。
壩頂高程420.70 m,最大壩高為47.7 m,壩頂弧長110.00 m,中心角93.09。壩頂厚度10.90 m,厚度比0.2285。大壩中央為溢流壩段,長度47 m,溢流總凈寬40 m,分為8孔。溢流堰上設墩架有鋼筋混凝土的工作橋。
烏江水庫上游淹沒區(qū)內既無重要的廠礦,又無較大面積的農田、住房等,淹沒損失不大;
烏江水庫流域面積小,相應洪峰流量不大,烏江水庫調節(jié)能力均達到完全年調節(jié),不掛閘或掛閘方案影響不大;
從壩址地形地質條件看,均可布置較寬溢洪道的條件,且正常水位與校核水位相差在2 m左右;
采用壩頂自由溢流方式,可減少設置閘門、啟閉機、啟閉房等的附屬設備,這樣結構及設備較簡單,便于工程運行管理。
從效益與投資方面比較,在同樣壩高和相同堰頂高程的情況下,掛閘方案可年均多利用水量22.82萬m3,增加2 m的水頭,但對于水廠而言水庫興利庫容已經能滿足日供水2萬t的規(guī)模,掛閘增加的可利用水量能提高水廠供水的保證率,但須增加工程投資約82.8萬元和每年的運行費用和管理人員工資及福利。從而得知,經濟效益不佳。
因此,烏江水庫拱壩的泄水建筑物考慮采用不掛閘的方案。
2.2 下游壩趾地質評價
考慮到本工程集雨面積相對較小,而水庫具有年調節(jié)能力,所以溢流堰過洪機會相對較少,但要注意過小流量時,水流直沖下游壩趾,因而要加強觀測,必要時要在下游壩趾處采取加固措施。
考慮到水流直沖下游壩趾,要加強觀測,必要時要在下游壩趾采取加固措施。因本工程施工難度較大。交通等不便利。經綜合地質等條件,將溢流堰進行調整如下:采取階梯式進行處理,以減輕對下游兩岸坡的沖刷[4]。如圖2所示。
圖2 拱壩下游展視圖
2.3 有關重力壩壩基地質探討
拱壩對建基面的要求較高。一般拱壩宜修建在河谷較狹窄、地質條件較好的壩址上[2]。本工程中,水庫區(qū)為河谷盆地型,兩側山體雄厚,沒有低于水庫正常蓄水位的啞口。庫區(qū)出露的基巖主要有熔結凝灰?guī)r、英安質晶屑凝灰熔巖,凝灰質砂礫巖等,巖石較堅硬、致密,巖體不透水,沒有可溶性巖層存在。水庫蓄水后不會產生永久性滲漏。
同時,大壩壩基巖性單一,巖石致密堅硬,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未發(fā)現(xiàn)有大的斷裂構造,壩址工程地質條件較好。壩基按照設計處理后,基本滿足建造拱壩地質條件要求。這樣的地質條件對于壩型的選擇,如采用重力壩也是適合的。因此對于本工程而言,從地質角度分析,可以選擇的壩型可以有增加重力壩的比選方案,當然,最后選擇要從技術經濟進行分析以便最終決定選擇合適的壩型。從開挖的地質情況分析,本壩址也適合重力壩。因此,較好的地質條件對于大壩的壩型有著較好的選擇。
(1)水庫區(qū)域樹木茂密,植被良好。庫區(qū)庫岸基巖埋淺,巖體廣泛裸露,蓄水后庫岸不會發(fā)生失穩(wěn)現(xiàn)象。未發(fā)現(xiàn)庫區(qū)大斷層滲水通道,不存在蓄水后庫區(qū)水域向外滲漏問題。
(2)本工程中拱壩大壩壩基巖性單一,巖石致密堅硬,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未發(fā)現(xiàn)有大的斷裂構造,壩址工程地質條件較好。壩基按照設計處理后,基本滿足建造拱壩地質條件要求。
(3)大壩的拱座穩(wěn)定,無特定的斷層裂隙面。
(4)烏江水庫拱壩的泄水建筑物考慮采用不掛閘的方案。
(5)下游河床及兩岸岸坡消能防沖,考慮到地質要求,進行適當?shù)奶幚?。以滿足實際的地形條件。
(6)結合地質條件,大壩原設計,考慮到水流直沖下游壩趾,因本工程施工難度較大。交通等不便利。經綜合地質等條件,將溢流堰進行調整如下:采取階梯式進行處理,以減輕對下游兩岸坡的沖刷。
(7)從開挖的地質情況分析,本壩址也適合重力壩。因此,較好的地質條件對于大壩的壩型有著較好的選擇。
[1]福建省福清市烏江供水工程水庫大壩初設報告,福州市水利水電開發(fā)公司,2010年.
[2]吳繼敏,工程地質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工程地質手冊(第四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7年.
[4]青山水庫Ⅰ壩址區(qū)工程地質條件分析與評價[J].張鴻,王東,侯立穎.
TV221.2
B
1673-9000(2017)05-0096-02
2017-05-18
毛維錚(1973-),男,福建閩侯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設計以及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