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 濤 辛茂江 黃文燕
(云南省精神病醫(yī)院,云南 昆明 650224)
護理干預在改善老年精神病患者家屬狀態(tài)焦慮中的作用研究
郁 濤 辛茂江 黃文燕
(云南省精神病醫(yī)院,云南 昆明 650224)
目的對護理干預在改善老年精神病患者家屬狀態(tài)焦慮中的作用進行研究分析。方法將我科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直系家屬進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動態(tài)隨機化分法,分為2組,研究組和對照組各23例。對照組家屬給予口頭宣教,一組家屬使用護理干預(研究組),觀察對比兩組老年精神病患者直系家屬特質焦慮問卷(T-AI)及狀態(tài)焦慮問卷(S-AI)調查情況。結果結果得知,研究組護理后T-AI評分(13.44±4.05)分、S-AI評分(27.65±5.51)分,對比對照組明顯較低,P<0.05。結論對老年精神病患者家屬采用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其家屬焦慮狀況,在臨床上可以廣泛應用。
護理干預;老年;精神?。唤箲]
在臨床上,精神病屬于多發(fā)病、常見病,老年患者身體功能均不斷下降,患病后嚴重的影響生活質量及社會功能[1],家屬在長時間受到經濟及精神壓力的情況下,情緒會有所變化,多表現為抑郁、緊張、焦慮等,為了幫助患者家屬減少焦慮心理的發(fā)生,給予其有效的心理干預是必不可少的。本次主要是針對我科老年精神病患者家屬,實施護理干預的效果,具體如下。
1.1 基線資料:在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間,將我科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家屬46例作為研究對象,使用動態(tài)隨機化分法,分為23例一組,本次研究符合倫理學依據。
23例研究組家屬中,男性與女性比例為12∶11,年齡最大為79歲,最小為61歲,平均年齡(70.09±2.24)歲;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9例、大專及以上8例。23例對照組家屬中,男性與女性比例為13∶10,年齡最大為80歲,最小為62歲,平均年齡(71.20±2.11)歲;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8例、大專及以上10例。研究組與對照組老年精神病患者家屬在基線資料方面比較均差異不明顯,P值>0.05,可進行科學比較。
1.2 方法:對照組家屬使用口頭宣教,對疾病的相關內容進行口頭講解,告知其家屬應注意的事項。研究組家屬給予護理干預,包括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家屬護理前后特質焦慮問卷(T-AI)及狀態(tài)焦慮問卷(S-AI)的情況,人們情緒體驗由T-AI評定、即刻的應激情況下狀態(tài)焦慮由S-AI評定,并進行分析、對比,總分均為100分,得分越低越好。
結果可知,研究組護理后T-AI評分為(13.44±4.05)分、S-AI評分為(27.65±5.51)分,與對照組對比,明顯更低,P<0.05。具體見表1。
表1 對比2組家屬護理前后T-AI與S-AI評分情況
表1 對比2組家屬護理前后T-AI與S-AI評分情況
注:研究組家屬護理后T-AI與S-AI評分對比對照組有較大差異(P<0.05)
分組(n)時間T-AI(分)S-AI(分)研究組(n=23)護理前37.79±4.6648.69±8.03護理后13.44±4.0527.65±5.51對照組(n=23)護理前37.40±4.4948.52±8.11護理后21.30±4.3145.82±7.96t值-6.379.00P值-0.010.01
家屬心理壓力一般來自于患者疾病的不斷發(fā)展,精神病患者病程長,極易出現復發(fā)情況,家屬承受較大的經濟壓力后[2],由于患者預后較差,其家屬極易產生焦慮情緒,關注家屬的心理需求對患者疾病也有一定的影響,給予常規(guī)口頭宣教,效果一般,不能有效的幫助家屬控制不良情緒,所以,本文在實施健康宣教的同時進行心理支持,具體如下。①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宣教,以入院時及出院前宣教為主,入院時宣教包括責任護士介紹與環(huán)境宣教[3];出院前宣教包括用藥相關知識宣教與出院指導。幫助其家屬了解疾病相關知識(讀不通)、不熟悉環(huán)境引起不良的焦慮情緒,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介紹,能幫助其了解醫(yī)院綜合技術能力,增加家屬安全感,減少焦慮情緒的出現;鼓勵家屬積極參與健康宣教講座,由心理專家對患者家屬心理狀況進行分析后[4],指導其有效的疏導方式。②心理支持:護理人員應對家屬進行間斷性心理支持,家屬在探視前后可進行口頭心理疏導,定期對家屬進行電話訪問,根據家屬對患者關心的情況,給予心理支持,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禮貌服務,對患者及家屬有同情心,與患者家屬之間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5],互相信賴,指導患者家屬進行自我心理疏導、宣泄、放松、調整,聽取其焦慮感受的傾訴,告知家屬情緒對患者疾病影響的關系,增強家屬幫助患者康復疾病的信心,使用心理調適手段,對焦慮情緒進行控制。
此次研究中,對4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家屬實施護理干預后,在護理效果方面,研究組護理后T-AI、S-AI評分分別為(13.44±4.05)分、(27.65±5.51)分,比對照組更低,P<0.05。綜上:老年精神病患者家屬實施護理干預后,其家屬焦慮狀況有明顯的改善,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陳麗萍.精神病患者老年家屬的心理護理[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3,25(8):99-100.
[2] 賀楚梅,沈靜,倪敏,等.循環(huán)質量反饋模式對精神病患者護理質量及家屬滿意度的影響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0):1416-1418.
[3] 陳愛學,蘇雅芳,姚明榮,等.精神病患者家屬心理應激與家庭負擔和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5,14(4):311-314,318.
[4] 王兆芹,殷德華.精神病病人家屬相關知識調查[J].護理研究,2016,30(2):190-191.
[5] 趙春陽,周英,潘勝茂,等.住院精神病患者家屬希望水平及其影響因素[J].廣東醫(yī)學,2013,34(4):603-605.
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7)27-02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