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馬麗娜 楊燕霞
摘 要:大學生是國家人才資源的供給基礎和后備力量,而大學階段學生性生理已經成熟,性心理卻并不成熟,但是這一時期又是他們性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大學生性心理健康是關乎大學生順利成才的重要因素。為此,本文根據大學生在性心理方面存在的困惑來介紹“95后”大學生性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其目的是為了了解并提出培養(yǎng)健康性心理的教育策略,進而形成對性心理的正確認識。
關鍵詞:“95后”大學生;性心理;教育策略
一、加強大學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性心理的定義是指以個人性生理成熟為基礎所形成的與性征、性欲、性行為有關的心理狀況和心理過程,包括與異性交往、戀愛、婚姻等與異性有關在內的心理狀態(tài)。大學生作為社會知識文化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是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依靠力量。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不成熟,不可避免的會面對如性意識發(fā)展、性沖動、性焦慮、性壓抑等與性心理有關的各類問題。這些性心理問題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當下,95后大學生已經成為高校的主力群體,他們在性格方面、思維方式與80后大學生有很大的差異,對95后大學生性心理狀況進行分析,有助于我們了解這一時期在校大學生的整體性健康狀況。
二、常見的大學生性心理困惑解析
(一)性生理困擾
1.性認知方面的偏差
由于大學生對自我身體形態(tài)發(fā)育的認識不夠全面、深入,從而導致了不能以科學的眼光正視自己生理方面的發(fā)育情況。受幾千年封建社會愚昧、保守的“性”觀念的影響,特別是一些來自偏遠地區(qū)或農村的大學生受其影響,對“性”仍持有某些不正確的認知,仍把性看成是下流的。長期如此,學生就表現為焦慮、煩躁、厭惡以及內心不安、恐懼、自責等。少部分性困擾嚴重的大學生,出現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抑郁、不愿與異性同學交往,并常常陷人焦慮、困惑和苦悶之中,輕則影響其學習、社會活動,重則干擾自我的正常發(fā)展。關于性沖動的自制性、對性的審美情趣,性愛的技巧等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知識盲區(qū),致使他們不能正視性,又因沒有受到良好的性教育,導致他們在性方面不能很好的自我保護。
2.遺精或月經的困擾
許多女生被錯誤觀念影響,認為月經是“倒霉”的東西,這是一種不良的心理暗示由此而產生害羞、厭惡、恐慌的情緒,以及外界環(huán)境的不良刺激所引起的緊張、煩躁、抑郁等,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引起月經紊亂,惡性情緒輕則痛經、重則閉經,這不僅使身體健康受到了影響,也打亂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男性在體質和環(huán)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導致遺精出現的次數和頻率不一樣,則導致了部分遺精現象頻率多的男性認為自己不潔,致使思想存在雜念,嚴重者導致自己看不起自己,打亂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自卑、猜疑,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性心理困惑
性自卑、性嫉妒、性別認同困惑等都屬于性心理困惑,都是一種心理疾病,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關注與自己性別相關的體形特征。如果認為自己長相平凡或者身體上某處有缺陷等,他們都會感到苦惱。若因這些原因遇到被拒絕、被歧視或戀愛挫折,容易引起性心理嚴重適應不良,極個別甚至會走上自殺輕生道路。
嫉妒是是許多處于戀愛之中的青年男女大學生都應當有過的情感體驗。這種嫉妒進而演變成為戀人之間相互猜疑、誤解、爭吵以及甚至牽扯他人的各種糾葛,導致戀愛過程變得迂回曲折,嚴重則導致關系破裂。在我們大學生中也存在類似的人群,特別是變性人更易于抑郁、焦慮、自殺,這種心理疾病不及時給予治療將對工作、學習生活、人際交往都會產生嚴重影響。
(三)性心理障礙
性神經病、性別認同紊亂、攻擊性性變態(tài)、隱匿性性變態(tài)這些都是性心理障礙的體現,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疏導和治療,可能會對自身或者他人乃至整個社會產生嚴重的危害。
三、教育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性觀念
首先,應該從一些權威發(fā)布的科教片或理論著作的渠道獲取知識科學性的有關性教育方面的知識,家長和教師則應該適當的給學生進行引導和推薦屬于科普類的知識讀本。讓學生認識性,了解性,而不是去回避,去隱藏自己對性的好奇,反而加重他們的無知。
其次,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所以父母應該從幼兒期就教育孩子要學會認可自己的性別,要教育孩子個體的心理行為如何與自身的性生理發(fā)展狀況、所處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保持一種和諧狀態(tài)。特別是從學前教育時期,就應該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性別,關注性別的差異,進行正確有效的性教育。
(二)塑造健康的性心理
大學階段學生在成熟的性生理和不成熟的性心理之間暫時形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尤其是對那些渴望體驗性生活的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尤為必要,如果缺乏相應的正確的引導,便會產生各種不良的問題,產生諸多性心理問題不利于個人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學校應該有針對性地開展性健康教育,根據性別的不同、年齡的不同及其層次和接受能力的不同來進行因材施教,來提高整體性心理健康的水平。大學生在要欣賞自己的性別角色,同時也要鍛煉和提高自己的意志力來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在性面前我們只有樹立高尚的性人格,這樣既對自己有利同時也對特任有利,做到了所謂的利人利已。因此,高尚的性人格為性心理的健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完善性健康教育
采用形式各異、適合“95后”大學生心理特點的教育方式,靈活地開展性心理知識傳播,娛教于樂,潛移默化中改變他們曾經不健康的性觀念,樹立正確的性意識、性觀念。同時也可以把性沖動轉化為一種精神追求,轉化為一種前行的動力,如奮發(fā)圖強來提高自己的成績、不斷的朝著自己的夢想前行等。堅持正面引導為主,少批評、指責,少用反面例子警示學生,多用示范行為暗示,多用積極的形象感染學生,向廣大學生傳遞正能量。同時也加大了家長和教師的任務,要求家長、教師要時時刻刻密切的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來判斷孩子下一步的行為。
(四)避免性騷擾的侵害
維護自立、自強的自我形象是每個人都理所應當的,同時要做到行為舉止大方得體,尤其是一直都很熱門的一身透視裝為意志力薄弱的男性犯罪提供了導火索。要更新觀念,走出幾個認識誤區(qū),比如:只有女性才會受到性騷擾;只有年輕、容貌好的人才會被性騷擾;身體上的性騷擾比語言上的性騷擾更普遍。唯有走出這些認識誤區(qū),才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另外大學生一定要學會一些自衛(wèi)的技巧和方法來保護自己,避免受到侵害,造成身心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