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振霞
摘要:家庭教育是人類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主要表現為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影響活動,也包括家庭中各成員間發(fā)生的各種互動。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并伴隨其一生的,其中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最大。良好的家庭教育能成就孩子的一生,而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更有著極為明顯的前期優(yōu)勢性,它對于一個人的智力發(fā)展、道德觀念的形成、性格養(yǎng)成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教育方式;影響
在我們偏遠地區(qū)農村,4歲的幼兒仍有近55%由家庭照顧,6歲的幼兒仍有近30%由家庭照顧。也就是說,目前大多數3-6的農村幼兒仍不得不呆在家中,無法享受正規(guī)的學前集體教育。即使是那些上了學前班的幼兒每日在班時間一般也僅為5—6小時,他們在家里的時間仍然大大超過了在學前班的時間??梢?,探討學前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必要的。
在家庭中,家長與幼兒朝夕相處,從小看著孩子長大,一般對孩子的了解比學校教師深,正所謂“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因此,從孩子言行舉止的微妙變化,家長都可以敏感的察覺到孩子地心理活動,使教育更加有的放矢、針對性強,因而教育效果更具有深刻性。父母的不當教育將會導致孩子各種不良的心理反應,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通常根據父母采取的態(tài)度、行為方式的不同,家庭教養(yǎng)方式分為民主型家庭、溺愛型家庭和專制型家庭。
一、民主型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民主型的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是在一種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父母能尊重孩子的想法,傾聽孩子的心聲,并能及時對孩子的需要作出反應。民主型的父母認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應該具有權威,而這種權威來自父母對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是通過親子間的交流建立的。這種教育是平等的,非強制性的,因此親子間的關系也更為融洽。民主型父母往往通過自身行為示范和言語溝通等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在家庭中也能無所顧忌地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在成長過程中有較多自己的想法,因此孩子長大了比較有主見,并能注重與他人的溝通,協調合作能力較強。在民主型的家庭氛圍中,孩子也能更多地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及疼愛,更好地感受到家庭溫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獲得情感溫暖非常重要,父母的情感溫暖可使子女形成熱情、自信、獨立、堅持、積極情緒較多的人格特點。原凱歌、劉航的研究也表明了父母與子女情感溫暖,對子女關心、體貼,那么子女越容易寬容平和,社交興趣越濃厚,越不易以自我為中心,越容易肯定他人長處。相反,子女在家庭里得到的是拒絕否認、懲罰和嚴厲的教育方式,或者父母過分干涉子女,那么子女將不善于交際,不能保持獨立性,也會從父母那里學到更多的拒絕否認別人,不能寬容待人和肯定別人的長處。所以民主型的教養(yǎng)方式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積極的人格,更有利于孩子在成長及社交過程中保持樂觀積極,獲得自我肯定與他人肯定。
二、溺愛過度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孩子七個成員構成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大人們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著孩子轉,孩子說什么就是什么,久而久之孩子們就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霸道任性的壞習慣。由于家長的溺愛,孩子的日常行為就會有所偏差,而且不懂在幼兒園好好吃飯。在家爺爺奶奶追著喂飯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覺得吃飯好像不是自己的事而是別人的事情,這樣不僅對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一定的影響,
而且對孩子的吃飯習慣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家長的溺愛等各種問題不僅傷害了孩子的心靈,還干擾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泵菜剖菫榱撕⒆?,其實這種錯誤的教育是害了孩子。
三、專制型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專制型的父母往往以自己的行為意志為中心,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忽視孩子的需求。他們在教育孩子時表現得過于支配,利用權利或強制性的訓練控制孩子的一切。專制型的父母要求子女絕對服從自己,他們與子女之間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他們對孩子搞高標準、嚴要求,以犧牲孩子的自由時間為代價,以限制孩子的發(fā)展為成本,濫用家長的職權,按照他們的意愿精心為孩子打造一片美好藍天,沒有把孩子當作有人格、有思想的獨立個體平等對待。他們受落后教育觀念、較低文化素養(yǎng)、不當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奉行“棍棒底下出狀元”的思想,往往采用非科學的方式對待孩子,父母甚至在孩子不聽從時用暴力方式管制??讘c蓉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專斷拒絕的父母會導致孩子產生焦慮,比較敏感,懷疑自己,難以在新的環(huán)境下健康成長和取得成就?,F實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狼爸”“虎媽”的教育就是典型的專制型教育?!袄前帧保麨槭挵儆?,香港商人,自稱“中國狼爸”,用“打”的教育方式,將三個孩子送進北大?!盎專绹敶髮W的華裔教授。原名蔡美兒,近日她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媽戰(zhàn)歌》的書在美國引起轟動。該書介紹了她如何以中國式教育方法管教兩個女兒,她罵女兒垃圾、要求每科成績拿A、不準看電視、琴練不好就不準吃飯等?;尩慕逃椒ㄞZ動了美國教育界,并引起美國關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討論。不可否認,在某種程度上,專制型的教育也能使得孩子在某方面取得成功,比如說在學業(yè)成績上獲得成功,但是這并不能代表一個人的成功。長期處在專制型家庭環(huán)境中,孩子習慣了聽從家長的意見,自己逐漸喪失主見,碰見棘手的問題時,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同時,這種教養(yǎng)方式還存在許多弊端,并不是每個孩子在棍棒下都能成才,更多的是在這種專制型的環(huán)境中,孩子的叛逆心理會被嚴重地激發(fā)出來,萬事都喜歡對著干,唱反調,甚至離家出走。
幼兒期的可塑性很強,如語言的習得、動作的掌握和習慣的養(yǎng)成、個性的發(fā)展也是孩子智力發(fā)展的關鍵期,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那么孩子的發(fā)展?jié)摿κ求@人的。我國歷史上不少道行出眾的賢人義士,考察他們的幼年時代,都是無一例外地受到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如被傳為佳話的“岳母刺字”、“孟母三遷”就是典型的例子。大量實證研究證明,家庭教養(yǎng)方式行為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教育學、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教養(yǎng)方式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人格和心理素質,對孩子的性格塑造,個性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