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杰 吳 剛
(內蒙古醫(yī)科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糖化血紅蛋白、載脂蛋白B/A1與冠狀動脈病變的相關性
馬 杰 吳 剛1
(內蒙古醫(yī)科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目的探討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載脂蛋白(Apo)B/A1大小與冠狀動脈病變的相關性。方法選擇306例行冠狀動脈造影患者并統計冠脈造影結果及相關實驗室檢查項目,根據HbA1c水平、ApoB/A1大小分別以6.5%、0.58為界分為4組,第一組:HbA1c≤6.5%,ApoB/A1≤0.58;第二組:HbA1c≤6.5%,ApoB/A1>0.58;第三組:HbA1c>6.5%,ApoB/A1≤0.58;第四組:HbA1c>6.5%,ApoB/A1>0.58,統計以上4組冠狀動脈Gensini積分平均值,冠狀動脈病變累及支數情況,分析HbA1c水平、ApoB/A1大小與冠狀動脈病變的相關性。結果第四組冠脈多支病變的比例數顯著高于第一、二、三組(P<0.05);第一、二、三、四組冠狀動脈Gensini積分平均值分別為(16.00±34.01)、(41.32±36.67)、(34.00±27.96)、(53.15±43.79),第四組顯著高于第一、二、三組(P<0.05);4組HbA1c水平、ApoB/A1大小分別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Gensini積分呈正相關(r=0.756,0.534;P<0.01)。結論HbA1c水平、ApoB/A1大小兩者同時異常升高對冠脈病變有較高的預測價值,可用于冠狀動脈病變的早發(fā)現及嚴重程度的初步評估。
冠狀動脈病變;冠狀動脈造影;糖化血紅蛋白;載脂蛋白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目前有冠狀動脈造影術、冠狀動脈CT檢查、運動負荷試驗等檢查手段來評估冠狀動脈病變情況,各項檢查有各自的優(yōu)勢與局限?;颊呒搬t(yī)療工作者對冠狀動脈病變早發(fā)現及檢查方法無創(chuàng)性、簡便性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研究〔1〕表明載脂蛋白(Apo)B/A1對冠脈病變程度有良好的預測價值,相對于單個血脂指標(ApoB、ApoA1)及傳統血脂指標有著更敏感的優(yōu)勢。研究〔2〕表明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冠脈病變程度的預測指標且對預后評估有重要意義,同時該指標獲得容易且不易受干擾。但是國內未見聯合HbA1c和ApoB/A1與冠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研究的報道,本研究探討HbA1c、ApoB/A1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AS)病變的關系,分析兩者共同影響冠脈病變發(fā)生發(fā)展的可能機制,觀察兩者水平異常升高對冠脈病變程度的預測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住院患者共306例,男193例,女113例,年齡38~80歲,平均59歲。根據HbA1c水平、ApoB/A1大小分別以6.5%、0.58為界〔3〕將患者分為4組,第一組:HbA1c≤6.5%,ApoB/A1≤0.58(60例);第二組:HbA1c≤6.5%,ApoB/A1>0.58(125例);第三組:HbA1c>6.5%,ApoB/A1≤0.58(51例);第四組:HbA1c>6.5%,ApoB/A1>0.58(70例)。排除標準: ①既往對冠狀動脈血管進行過內、外科處理患者,如:冠狀動脈搭橋術、冠狀動脈支架術、冠狀動脈球囊擴張術、心肌梗死后溶栓治療等;②近期3個月內應用對血糖水平及血脂水平有顯著影響的藥物治療患者,如:規(guī)律應用胰島素、二甲雙胍等降糖藥物,規(guī)律應用他汀類、貝特類等調節(jié)脂代謝的藥物;③合并心臟以外的嚴重臟器功能障礙及急性炎癥性疾病、惡性腫瘤、明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妊娠期患者。4組性別、年齡、吸煙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壓、體重指數(BMI)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4組一般資料比較
1.2一般資料的收集 記錄入選患者的性別、年齡、吸煙史、高血壓、冠心病家族史、BMI。
1.3化驗指標的檢測 冠脈造影前,空腹12 h抽取肘靜脈血。用愛科來公司HbA1c儀HA8180測定HbA1c;羅氏生化分析儀(ODULARPTIP800)測定ApoB/A1比值。
1.4冠脈病變情況的檢查 患者均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造影,①應用Gensini積分〔4〕標準表示冠脈病變程度。冠狀動脈分為14個節(jié)段,各節(jié)段權重系數:第2對角支為0.5,后降支、右心室后側支、前降支遠段、第1對角支、左回旋支遠段、鈍緣支及右冠狀動脈近段、中段和遠段為1,前降支近段、中段和左回旋支近段為2.5,左主干系數為5;狹窄程度權重系數:狹窄≤25%為1分,26%~50%為2分,51%~75%為4分,76%~90%為8分,91%~99%為16分,100%為32分。節(jié)段積分為節(jié)段權重系數乘以狹窄程度權重系數,總積分為各節(jié)段積分之和。②統計冠狀動脈病變累及支數〔5,6〕(以緊鄰狹窄段的近端和遠端的“正常”血管內徑為100%,狹窄處血管內徑減少的百分數為狹窄程度,以冠狀動脈的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狀動脈的管腔狹窄≥50%為血管狹窄;左主干病變歸為雙支病變,對角支、邊緣支等分支血管病變歸于主支統計;如前降支及對角支均有狹窄,歸于單支病變,如左主干合并左前降支病變,為多支病變),可分為無、單支、雙支、多支病變組。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變量間的相關性應用Pearson分析。
2.14組冠脈病變支數 與第一、二、三組相比較,第四組冠脈多支病變占比最高(χ2=5.265 3,6.421 5,6.129 6;P=0.021 8,0.011 3,0.013 3)。說明HbA1c、ApoB/A1與冠脈病變累及支數有一定關系,HbA1c、ApoB/A1均升高時,冠脈多支病變的比例增多。見表2。
2.24組冠脈Gensini積分 與第一、二、三組比,第四組冠脈Gensini積分最高,差異顯著(t=30.44,13.38,27.37,P<0.01)。提示HbA1c、ApoB/A1與冠脈病變程度有一定相關性,HbA1c、ApoB/A1均升高時,冠脈病變程度最重。見表2。
表2 4組冠脈病變支數、冠脈病變Gensini積分的比較〔n(%)〕
與第四組比較:1)P<0.05,2)P<0.01
2.3HbA1c、ApoB/A1與冠脈病變Gensini積分的相關性 HbA1c(r=0.756,P<0.05)、ApoB/A1(r=0.534,P<0.05)分別與Gensini積分呈正相關。
本研究顯示HbA1c、ApoB/A1均異常升高時,冠脈多支病變的可能最大。HbA1c、ApoB/A1均升高對冠脈多支病變、Gensini積分有較高的預測價值。
以往的研究是圍繞著單一危險因素與冠脈病變程度的關系展開的,但是臨床工作中不難發(fā)現血糖異?;颊咄喜⒀疆惓#幌嚓P研究證實與健康人相比,糖尿病患者HbA1c、ApoB水平升高,ApoA1水平反而減低〔7〕。對于AS病變的形成,HbA1c與Apo間的兩個因素的相互影響共同加速病變發(fā)展的作用〔8〕,首先HbA1c從多方面促進粥樣斑塊的形成,AS的始動;ApoB升高提示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LDL將膽固醇運到血管壁沉積,ApoB反映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ApoB越高,AS的危險性越高,ApoA1存在于高密度脂蛋白(HDL)中,HDL將膽固醇由血管壁轉移到肝臟,減少血管壁上的膽固醇沉積,有抗動脈硬化作用,當ApoB/A1增大時,加速了粥樣斑塊的形成;另外當機體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時,過高的HbA1c會降低脂蛋白酯酶與肝脂酶的活性,兩種酶恰恰在脂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影響了血脂的代謝,可出現ApoB升高,ApoaA1減低〔8〕,此時ApoB與ApoA1的比值(ApoB/A1)增大,致動脈硬化作用加大,抗動脈硬化作用減弱,促進冠脈病變的形成。由此可見HbA1c、 ApoB/A1兩個獨立的危險因素均對AS的形成中起到促進作用,且相關報道〔7,8〕也提示HbA1c、ApoB/A1兩者之間有著密切關聯,因此HbA1c、ApoB/A1聯合檢測對AS病變程度具有重要的預測價值。
1張 洋,張建華,汪躍國.血清ApoB/ApoA1比值與冠心病患者冠脈病變嚴重程度的相關性〔J〕.安徽醫(yī)藥,2014;18(4):633-6.
2鄭雪芹,楊志彩,王樹玲.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8B):2691-3.
3Jung CH,Hwang JY,Shin MS.Association of apolipoprotein B/Apolipoprotein A1 ratio and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and plaques detected by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in healthy population〔J〕.J Korean Med Sci,2013;28(3):709-16.
4Gensini GG.A more meaningful scoring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m J Cardiol,1983;51(8):606-7.
5杜壽龍.糖化血紅蛋白(HbA1c)與冠狀動脈病變關系的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4(36):31-2.
6Saleem T,Mohammad KH,Abbasi AH,etal.Association of glycosylated haemoglobin level and diabetes mellitus duration with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Diab Vasc Dis Res,2008;5(1):184-9.
7李小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的相關性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31):63-4.
8張 琦,馬 紅.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和血脂相關性研究〔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3;22(6):405-7.
〔2016-08-26修回〕
(編輯 苑云杰/王一涵)
R541.4
A
1005-9202(2017)19-4796-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9.047
1 呼倫貝爾市人民醫(yī)院心內科
吳 剛(1964-),男,主任醫(yī)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冠心病介入治療及心律失常的診治研究。
馬 杰(1989-),女,住院醫(yī)師,碩士,主要從事心血管內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