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斌
依據(jù)新課程的理念,以及弗洛登塔爾的“反思是數(shù)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理論,結合學生現(xiàn)狀,我覺得培養(yǎng)學生反思意識和能力非常迫切。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反思意識和反思習慣。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和反思習慣呢?
一、要讓學生有反思的動力
1、創(chuàng)設情境,促發(fā)內(nèi)需有積極情緒支撐的反思過程是一個高效能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反思的熱情就要營造充滿民主色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覺得寬松、自然,敢于質疑。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我給學生出了一道這樣的趣味數(shù)學題:一對紅、黃螞蟻圍著方形和圓形花園邊比賽,方形花園的邊長和圓形花園的直徑等長。兩只螞蟻的速度相同,那么哪只螞蟻先跑到出發(fā)點呢?學生的思維欲望由此被激發(fā)出來了。
2、體味成功,適當鼓勵。在教學探究和交流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如在講授《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游戲化的教學場景,學生興趣很高。學生對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系認識很模糊。有個學生竟然問:“老師,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圍成三角形呢?”我就讓學生反思拼的過程,結果經(jīng)過學生自己的實踐、反思得出了結論。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情感體驗。這時教師對學生的探究與反思要適當給予肯定,學生得到老師的肯定會很開心,其反思意識會更強烈。
3、要把反思的權利還給學生。把思維的機會、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對于學生的質疑不要采取回避、堵塞、應付和推委的態(tài)度,甚至置之不理的處理辦法。要讓學生遇疑不慌、處疑不驚,不受課堂時空限制,教師要因疑引疑、設疑質疑,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使其成為學習中不可替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二、讓學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1、從日常的生活經(jīng)驗入手,關注學生反思起點。根據(jù)學生心理特征,培養(yǎng)學生反思意識。
2、結合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性學習的操作運用,培養(yǎng)學生反思習慣。(1)回憶解題的方法、過程;(2)概括解題的關鍵、注意點;(3)改進表達、操作方法。通過學生的分析、討論和總結,讓解題思路顯得自然、有條理。
3、調整反思時機,學會選擇反思方法。為了提高數(shù)學學習效率,必須給學生提供適當?shù)臅r機,使他們有時間、有機會對自己的思維活動進行反思,對自己是怎樣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應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過哪些彎路、從中獲得哪些經(jīng)驗教訓進行認真的剖析,逐漸培養(yǎng)隨時監(jiān)控自己的數(shù)學思維活動的習慣。
4、在形式各異的反思中,鞏固學生反思習慣。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夠使自己建構的知識不斷地與數(shù)學共同體所擁有的知識靠近,最終達到一致。這方面,我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的:
(1)教師引導促反思。比如:“這筐水果有多重?”她總是回答:“這筐水果有45重?!鼻疲裉斓淖鳂I(yè)又出現(xiàn)了這樣的問題。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我把她叫到身邊:“你今年多大?”“9歲?!薄澳馨言捳f完整嗎?”“我今年9歲?!薄安?,應該說你今年9大”,我故意說。小家伙立即給我糾正:“不,應該說9歲?!蔽也粍勇暽?,又如法炮制了幾個類似的例子。“你家到學校大約有多遠?”“我家到學校大約有2千米?!薄安唬瑧撜f你家到學校大約2遠?!薄澳阌卸喔??”“我的身高大約是130厘米。”“不,應該說你的身高大約是130高?!薄安皇堑摹毙〖一镉行┲绷?。這時我把作業(yè)本遞給了她。她一看,吐了一下舌頭,立即轉身訂正去了。從此,她再沒犯過這樣的錯誤。教師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正是調用了學生正確的生活經(jīng)驗來矯正她學習中的錯誤,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學生進行了一次很好的學習反思過程。
(2)集體討論促反思。引導學生評價自己的解題方法,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通過這一評價過程,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思維逐漸朝著多方向、靈活、精細和新穎的方向發(fā)展,在對問題本質的認識不斷深化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學生形成一個系統(tǒng)性強、著眼于相互聯(lián)系的數(shù)學認知結構。比較方便實用的方法就是集體討論和交流。在集體討論和交流中,通過互相質疑、互為補充,充分利用學生之間的認識差異,促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進行反思,讓他們獲得創(chuàng)造性的認識和溝通。
(3)撰寫日記促反思。我們的教學不是刻板的,而是豐富的,多變的,常常會面對許多可預測和不可預測的各種隨機性偶然性變化。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做個有心人,反思日記的素材就有很多。具體說來,主要涉及以下幾種內(nèi)容:
一是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會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實踐。比如達到了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shù)拇胧?,某些方法的滲透與運用,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等。成功了,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么會取得成功?主要收獲在哪里?抓住自己的成功之處,深入地想,反思日記的好題材就這樣誕生了。
二是失敗的教訓。教學中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失誤我們應該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想一想:為什么會失誤?主要癥結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彌補?應該吸取什么教訓?
5、教學機智和學生創(chuàng)新。
(1)在探究中反思。在探究新知識中,反思是對學習過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習方法、操作程序以及獲得的結論等。如數(shù)學實踐活動《秋游購票》。怎樣購票,師生的門票錢才會最劃算。學生設計方案并計算完后,就分小組反思設計方案的過程,從中得出最佳方案,學生就能針對問題互相質疑。
(2)在結論中反思。引導學生對自己獲得的結論進行反思?!跋嚓P結論還有嗎?”“這個結論正確嗎?”“有無反例?”讓學生在反思中將新知識得到內(nèi)化,從而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3)在反思后反思。反思是沒有終結的。在隨時可能進行的反思中,教師可采用“因果假設與反思、比較歸納與反思、演變設問與反思、正誤設問與反思、遷移設問與反思”等方法來對前面的反思進行再反思。使學生在反思交流中學會反思與推理,以使達到理性交流層次。比如,教學“購買涂料”活動中,教師帶領學生通過共同探討購買方案,再現(xiàn)方案的獲取過程,將思維過程呈現(xiàn)給所有學生。大家一起來質疑反思這種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從而實現(xiàn)方法的最優(yōu)化。
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掌握數(shù)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學到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思維方法。在上課過程中,感覺得心應手,學生思維的火花不斷迸發(fā),這時就有可能突然得到某種悟性與啟示,產(chǎn)生平時沒有想到的觀點,發(fā)現(xiàn)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材料。這些智慧火花記錄下來可以拓寬我們的教學思路,補充豐富今后的教學材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