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啟群
摘 要:要打造數學高效課堂,不僅需要教學方式的更新,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更加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就是學習經驗的累積以及溫故知新。只有如此,才可以提高數學素養(yǎng),進而提高整個數學課堂的質量。
關鍵詞: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策略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高效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設融洽、快樂的課堂教學模式,讓教師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指導學生學習、成長,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發(fā)揮潛能,自覺、主動、愉快地掌握知識、完美身心。那么,如何能夠開展好課堂高效教學呢?
一、用心備課
在教學中備課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預構,是教學的藍本,只有備課充分,教學時才能準確把握,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并造就更多生成的精彩。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備學生、備教材,并用心備課,邁出有效教學堅實的第一步。
(一)備學生
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成功的教學是圍繞著學生這個中心展開的,因此在備課時我們首先就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情。這包括學生的數學基礎、認知規(guī)律、接受水平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只有對全體學生的實際水平有一個全面客觀的了解,在備課時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其教學才能圍繞著學生有序展開。為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建立學生個人記錄袋,將學生的具體學情造冊,這樣更加利于各科任教師準確、全面且隨時掌握學生的學情,為更好地教學打下基礎。
(二)備教材
新課改提倡數學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構建,教材處于最基礎、最核心的地位,是教學的重要依據,其地位不容質疑、不容挑戰(zhàn)。為此,我們要認真地研讀教材,對教材上各章節(jié)、各部分的知識點準確把握,同時還要理清各知識點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這樣在教學時才能根據具體的學情與教情對教學內容的主次、順序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以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實現學生的主動構建與全面發(fā)展。
(三)備課標
新課標提出了許多全新的教育理念與先進的教學思想,是現代教學的重要指導性思想。要實現數學有效教學就要順應新課改形勢,以新課標為指導思想。但對于新課標的理念并不能只是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我們可以通過開展個人學習與集體學習兩種方式來學習新課標,尤其是集體學習,可以發(fā)揮群體的優(yōu)勢,通過充分的交流與討論,集思廣益,達到真正的領會與深入的實施。
二、精心導入
在課堂教學中能否有一個巧妙、新穎而有效的導入直接關系到整個課堂教學的成功。導入巧妙有趣,能夠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的思維聚集在新知的學習上,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參與程度高,自然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
(一)懸念導入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新知間制造懸念,使學生進入“口欲言而弗能,心求通而未得”的憤悱狀態(tài),這樣自然就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使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如此教學,學生參與積極性高,教學參與度高,目標明確,更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導入
現代信息技術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具有畫面的多維性與視聽的結合性,運用于數學教學中,將枯燥無味、抽象深奧的數學知識寓于直觀形象的畫面與圖片之中,具有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的特點,所展現的不是黑白的靜態(tài)教學,而是多彩的動態(tài)教學,所帶給學生的是視覺、聽覺等感官的綜合刺激,這樣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與動力。
(三)實驗導入
數學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采用實驗導入法,更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與趣味性,這樣不僅可以激起學生主動求知的積極性,而且學生通過認真觀察與思考,可以從實驗中獲取大量直觀認知,更加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
實現學生的主動探究、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改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法,也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合作探究,更加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參與與獨立思考,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參與者與機械的接收者,而是真正的學習主體、知識的構建者。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徹底摒棄傳統(tǒng)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開展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展開互動探究,以真正地獲取知識,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增強科學探究意識與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首先要明確所要學習的新知與學生已有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度,在二者之間找到最佳的結合點,以創(chuàng)設出有效的教學情境,提出合作探究的任務。問題要有明確的指向性,以達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有趣味性,能夠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要有開放性,能夠引發(fā)學生積極的思維;要有挑戰(zhàn)性,介于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和新認知水平之間。這樣才能將學生的思維引向特定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帶著明確的教學目標來展開合作探究。
(二)交流討論,互動探究
讓學生根據所提供的各種素材,積極動手、動腦、動口,認真觀察、分析與比較,展開獨立思考與積極思維,在學生之間展開充分的交流與討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與解釋所學知識,用所學知識來解釋現實生產生活中現象。這樣在交流與討論中來獲取大量直觀認知,完成探究任務,這正是增強學生合作意識、競爭意識、探究意識,訓練學生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靈活性與發(fā)散性的重要契機。
(三)總結評價,應用發(fā)展
學生的發(fā)展并不只是停留在知識層面上,而是認知、技能、情感態(tài)度三個維度的發(fā)展。學生交流之后要讓學生進行歸納與總結,包括學習方法、知識體系以及心得體會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地掌握。同時要發(fā)揮評價的導向作用,以科學合理的評價來強化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與榮譽感,提升學生學習動力,讓學生愛上數學探究性活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