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琦, 王俊麗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 河北 張家口 075000)
奧氮平聯(lián)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對抑郁癥患者神經(jīng)功能相關因子及細胞因子的影響
孟憲琦, 王俊麗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 河北 張家口075000)
目的探討奧氮平聯(lián)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對抑郁癥患者神經(jīng)功能相關因子及細胞因子的影響。方法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抑郁癥患者82例進行研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奧氮平,抽取用藥前、用藥后4周、用藥后8周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分別測定血清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DNF)、皮質醇(COR)、同型半胱氨酸(Hcy)、髓鞘堿性蛋白(MBP)、人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結果觀察組治療后4周、8周血清BDNF高于同期對照組,COR、Hcy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4周、8周血清MBP、NSE、S-100B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4周、8周血清IL-2、IL-6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結論奧氮平聯(lián)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能夠更好的調整抑郁癥患者神經(jīng)功能相關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免疫紊亂狀態(tài),同時也可作為抑郁癥治療效果的監(jiān)測指標。
奧氮平; 草酸艾司西酞普蘭; 抑郁癥; 神經(jīng)功能相關因子; 細胞因子
抑郁癥為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持久而顯著的心境低落,具有高患病率、高復發(fā)率、高致殘率等特點,嚴重者出現(xiàn)自殺等極端行為[1]。抑郁癥受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強調為環(huán)境、遺傳或應激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而神經(jīng)假說是針對病因學方面研究的熱點[2]。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是臨床常用的抗抑郁藥,奧氮平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可減輕抑郁癥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及改善睡眠質量[3]。本研究采用奧氮平聯(lián)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對抑郁癥患者進行治療,探討對神經(jīng)功能相關因子及細胞因子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抑郁癥患者82例進行研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1例,男12例,女29例;年齡25~60歲,平均(43.7±10.9)歲;病程1~5年,平均(2.8±1.6)年;首發(fā)25例,復發(fā)16例。對照組41例,男13例,女28例;年齡25~61歲,平均(43.6±11.8)歲;病程1~5年,平均(2.7±1.7)年;首發(fā)26例,復發(fā)15例。納入標準:符合抑郁癥診斷標準[4],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18分,自愿參加本實驗并簽署同意書;排除心肝腎功能不全、癌癥、其他精神疾病者,排除近2個月內(nèi)接受抗抑郁治療及妊娠期、哺乳期婦女,排除對相關藥物過敏及失訪病例。兩組性別、年齡、發(fā)病情況、病程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西安揚森制藥,國藥準字H20100539),起始劑量為10mg/d,1周后增至20mg/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奧氮平(常州華生制藥,國藥準字H20030512),起始劑量為2.5mg/d,1周后可增至5~10mg/d。兩組療程為8周。
1.3觀察指標:抽取用藥前、用藥后4周、用藥后8周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BDNF)、皮質醇(COR)、同型半胱氨酸(Hcy)、髓鞘堿性蛋白(MBP)、人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水平,ELISA法檢測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BDNF、COR、Hcy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周、8周血清BDNF逐漸上升,COR、Hcy逐漸下降(P<0.05);觀察組治療后4周、8周血清BDNF高于同期對照組,COR、Hcy低于同期對照組(P<0.01)。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MBP、NSE、S-100B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冶療后4周、8周血清MBP、NSE、S-100B與同組治療前比較逐漸下降(P<0.05);觀察組治療后4周、8周血清MBP、NSE、S-100B低于同期對照組(P<0.01)。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IL-2、IL-6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周、8周血清IL-2、IL-6呈逐漸下降趨勢,且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4周、8周血清IL-2、IL-6低于同期對照組。見表1、2、3。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BDNF、Hcy、COR水平變化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MBP、NSE、S-100B變化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表3 治療前后血清IL-2、IL-6變化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中樞神經(jīng)遞質5-羥色胺(5-HT)、多巴胺(DA)、神經(jīng)肽水平低及相關受體功能下低均與抑郁癥的發(fā)病相關[5]。5-HT為一種神經(jīng)遞質,其缺失可影響記憶和精力,當表現(xiàn)為抑郁時,血小板5-HT受體密度增大、活動頻率增加,5-TH1D受體敏感性減弱,從而增加抑郁癥發(fā)生率[6]。臨床抗抑郁藥物多通過調整內(nèi)臟感覺閾值來調節(jié)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出現(xiàn)的傳導通路障礙,并對神經(jīng)遞質進行調整[7]。奧氮平屬5-HT和DA拮抗劑,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可選擇性作用于中腦邊緣DA通路,促進前額皮質、DA釋放,影響D1、D4受體活動,阻斷5-HT2A受體,抑制5-HT再攝取,具有高選擇性、高效性及劑量依賴性[8]。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屬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其藥理與臨床抗抑郁類藥物基本相似,可抑制5-HT轉動體。研究表明,抗抑郁藥物聯(lián)合小劑量抗精神類藥物,可達至增效作用,且藥物總劑量小,不良反應輕。
BDNF、COR、Hcy、S-100B、MBP、NSE等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較為靈敏和特異性的標志物,與神經(jīng)元興奮密切相關,當各標志物含量異常時,可導致患者情緒異常。有學者探討奧氮平對抑郁癥患者BDNF、COR、Hcy及神經(jīng)功能相關因子的影響,認為奧氮平可有效調整抑郁癥患者BDNF、COR、Hcy及神經(jīng)功能相關因子,并且呈持續(xù)改善狀態(tài)。本研究觀察組治療后4周、8周血清BDNF高于同期對照組,COR、Hcy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4周、8周血清S-100B、MBP、NSE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提示奧氮平聯(lián)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可更好的調整抑郁癥患者神經(jīng)功能相關因子。相關細胞因子可促使神經(jīng)元、腦內(nèi)膠質細胞分泌神經(jīng)化學物質和激素,參與特定神經(jīng)疾病的病理生理機制,而抑郁癥患者腦脊液、外周血循環(huán)中存在相關細胞因子的變化。研究顯示,抑郁癥患者免疫應激狀態(tài)可導致IL-2、IL-6水平升高,并作用于HPA軸或神經(jīng)遞質,導致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網(wǎng)絡失衡,加重抑郁癥臨床癥狀。本研究觀察組治療后4周、8周血清IL-2、IL-6低于同期對照組(P<0.05),提示奧氮平聯(lián)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可改善抑郁癥患者免疫紊亂狀態(tài)。研究認為,抑郁癥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在治療中尤為重要,通過與患者進行交流,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療;通過健康教育使其正確認識疾病,獲得更好的治療依從性;通過傾聽傾訴與宣泄,阻斷負性情緒,引導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通過心理調節(jié)使其改善情緒狀態(tài);通過社會支持,鼓勵正常社交生活,融入集體,增強自信,改善生活質量。因此,對抑郁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有助于減輕抑郁癥狀,提高藥物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奧氮平聯(lián)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能夠更好的調整抑郁癥患者神經(jīng)功能相關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免疫紊亂狀態(tài),同時也可作為抑郁癥治療效果的監(jiān)測指標。
[1] 周靜,戴立磊,鄒韶紅,等.抑郁癥患者合并軀體疾病情況及其與自殺意念的關系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6,19(4):462~465.
[2] 徐寧,張廣芬,余海鷹,等.抑郁癥的表觀遺傳學機制研究進展[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16,29(10):1093~1096.
[3] 鄭學寶,王洪飛,吳新君,等.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聯(lián)合奧氮平治療老年抑郁癥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5,31(7):495~497.
[4] 趙靖平.2010版美國抑郁癥治療指南要點介紹[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2,45(3):177~180.
[5] 方輝,周江寧.多組配對受體調節(jié)應激反應在抑郁癥發(fā)病中的作用和分子機制[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7,47(1):78~86.
[6] 陶然,李煥,張惠敏,等.血尿酸和5-羥色胺水平與青少年抑郁癥發(fā)病機制的關系[J].武警醫(yī)學,2014,25(4):363~265.
[7] 許二平,苗明三,尚立芝.基于抑郁癥細胞因子、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發(fā)病機制的中醫(yī)藥治療新進展[J].河南中醫(yī),2017,37(2):23~27.
[8] 鄧花,何艷華,成為榮,等.奧氮平聯(lián)合氟西汀治療抑郁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5,42(2):18~20.
1006-6233(2017)09-1540-04
A
10.3969/j.issn.1006-6233.2017.09.040
河北省科技指導計劃項目,(編號:132105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