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才
摘要:借班上課,學生通常會提前五分鐘左右入座,如果教師能利用這幾分鐘來組織課前師生互動,了解一些關(guān)于學生的有價值的信息,同時也把自己的一些特質(zhì)呈現(xiàn)給學生,無疑會有利于后繼課堂教學的實施。實情表明,授課教師基本上都會組織課前師生互動,如能注重方式方法,把握住情感交流,既能短時間內(nèi)化解師生間的陌生感,又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亦能在不著痕跡中,引領(lǐng)學生學習、探索,從而達到“課未始,趣已生”的境界。
關(guān)鍵詞:激勵鼓舞,幽默風趣,和諧課堂
【分類號】G635.6
一、借班上課應(yīng)注意的問題
借班上課與常規(guī)上課主要有三個不同之處:一是聽課老師人數(shù)多,少則十幾,多則幾十。肅穆的課堂氣氛人為地增加學生的緊張度,學生生怕自己答錯問題,表現(xiàn)不出色,精神壓力過大;二是借班上課地點大多安排在禮堂、大教室,學生很少在這些地點上課,陌生的環(huán)境、眾多議論紛紛的聽課老師會吸引學生注意,干擾學生學習,從而降低學習效率;三是學生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原來老師的教學方式,初次與新教師接觸,不了解借班上課教師的脾氣性格、興趣愛好,不熟悉他的教學理念、教學風格、教學常規(guī)等,感覺很陌生。
2.因此,學生會有與常規(guī)上課不同的表現(xiàn):一是存在怯場心理,情緒緊張害怕、神情、言行舉止不自然;二是注意力渙散,容易被周邊的事物吸引;三是不適應(yīng)借班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不合拍。如果借班上課教師無視學生的特殊表現(xiàn),照常規(guī)做法,不談話就直接上課,極有可能導致完成不了教學任務(wù),甚至使精心備好的課上砸。
二、借班上課前師生互動的方法
(一)激勵鼓舞,讓全體學生充滿自信
“貴在真,重在情”,通過讓學生實話實說,了解到他們的真實想法,然后根據(jù)實際相機點撥,一下子拉近了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為整節(jié)課教學流程的順利推進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chǔ)。在這樣的新關(guān)系下,學生消除了約束心理,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言向老師毫不保留地和盤托出。事后證明,經(jīng)過教師的激勵,學生開始活躍起來,整堂課學生勇于表現(xiàn),積極參與,這與教師課前對學生信心的樹立有著必然關(guān)系。
(二)幽默風趣,讓整個課堂充滿快樂
一位老師是這樣進行課前談話的,他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王師傅5小時加工80個零件,李師傅5小時加工60個零件?!眴枺骸澳奈煌瑢W能給這道題提一個問題?”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王師傅每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有的說:“李師傅每小時加工多少個零件?”也有的說:“王師傅每小時比李師傅多加工多少個零件?”老師說:“這些問題都沒有錯,可這些問題都不是我想要得到的”。此時,學生都感到很茫然:到底要提什么問題才符合老師的要求呢?于是老師又說:“我要提的問題比你們提的難多了,誰能告訴我,王師傅和李師傅哪個是老師傅?哪個是小師傅?”老師這一“逗”,教室里立刻沸騰了起來,有的學生說,因為在同樣的時間里,王師傅加工的零件多,老師傅做得快,所以王師傅是老師傅,李師傅是小師傅;有的說不一定,老師傅年齡大了,做得比較慢,而小師傅精力旺盛做得快,所以李師傅是老師傅,王師傅是小師傅。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此時,老師的目的已達到,就說:“同學們,你們回答得都有道理,到底哪個是老師傅,哪個是小師傅,只有王師傅和李師傅知道,我們大家都不知道?!?/p>
借班上課,師生之間的陌生感就像一道屏風樹立在兩者之間,所以放松心情式的課前互動是減輕學生緊張感的一貼良藥,也是拉近師生距離的一顆蜜糖。案例中的教師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寥寥幾句就打破屏障,排解緊張情緒,縮短了師生的心理距離和隔閡,營造了寬松的對話氛圍,制造了必需的心理磁場,使學生在輕松、活潑、歡快的環(huán)境氣氛中不知不覺進入課堂情境,課堂成了學生思維的運動場。
(三)和諧課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由于前一節(jié)課異常精彩,加上是同一批學生,這讓后一節(jié)課的老師感到了壓力,于是教師選擇真情告白:“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10點30了,就算中間不休息,上完兩課時,也已11點50了,大家的肚子早就唱‘空城計了!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后面的聽課老師肯定沒帶干糧,那么,咱們能不能用精彩的表現(xiàn)讓老師們忘記饑餓和疲勞?”學生大喊:“能!”教師繼續(xù):“這樣吧,我們在完成學習任務(wù)的前提下,適當縮短時間,就算是我們送給在座各位老師的‘壓縮餅干吧?”全場一片會心的笑聲。
恰似朋友間的聊天,毫無雕琢之感,這樣的開場白雖然只有短短數(shù)語,卻包涵著真誠、幽默、信任與溫暖,折射出教師的智慧和教學藝術(shù),學生沒有理由不喜歡這樣的教師,甚至連聽課老師也被他那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所折服。它引起了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迅速地建立起和老師的親近感,在學生心目中,老師已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一位真誠平等的朋友,課堂教學就在這樣的平等和諧中進行了。試想: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怎能不暢所欲言?
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lǐng),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那借班上課前的師生互動就是感情投入,就是激勵、喚醒、鼓舞。智慧的課前師生互動是安撫學生情緒的“鎮(zhèn)靜劑”,能緩解學生緊張的心情;是融洽師生關(guān)系的“粘合劑”,能拉近師生間的心靈距離;是調(diào)動學生興趣的“催化劑”,能讓學生在短時間里進入學習狀態(tài);是推進課堂氣氛的“興奮劑”,能讓學生的思維處在積極運行狀態(tài)……它像磁石深深吸引學生,讓教師走進學生心里,像春雨澆灑在學生的心田,像鑰匙悄悄開啟學生的心扉,讓課堂漸入“潤物無聲”的至境,奏響課堂教學優(yōu)美的序曲。